原创:西周实行分封后,为何爵位高的诸侯国大多灭亡,爵位低的越发强大
原標題:西周實行分封后,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爵位低的越發強大
周武王姬發打敗商紂王后,基本掌握了商朝原有的領土,并征服了周邊的許多小國。然而,如何牢牢控制這片新征服的廣袤土地,成為面臨的嚴峻問題。
因此,他采取了分封制度,將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封到各地,建立了諸侯國。
在周初的分封制度中,封建國家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在這些等級中,公的地位較高,而伯爵、子爵和男爵的地位較低。
然而,奇怪的是,觀察西周時期各國勢力,會發現低等級的諸侯國越來越強大,而高等級的諸侯國卻相繼消失。為什么會這樣?
歷史上,周朝主要進行了兩次規模較大、影響較大的分封。一個是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之后,分封宗親和功臣。第二次是周公東征勝利后,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分封。
周武王、周公分封時,對貴族王臣進行獎賞,把位高權重的侯爵和功臣賞賜發達繁榮的中原地區。
一方面,這樣做可以將高爵位的諸侯置于與天子建立的監督之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這些諸侯國強大的實力,震懾周邊地區。
周朝初,有最高爵位的諸侯只有八個,分別是焦國,祝國,薊國,陳國,杞國,宋國,虞國,西虢國。在周初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土地開發程度較低的時期,這八個諸侯國瓜分了那時高度發達繁榮的中原地區。
與中原諸侯相比,秦、楚、齊、晉等地處偏遠地區的諸侯,大多是低爵位,因此,也拿不到良田。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那些邊緣的諸侯國為了生存不得不開始擴張。秦國起初想東進,想嘗試瓜分一下中原。
然而,它被東邊同樣強大的晉國攔住了。秦國在與晉國的戰爭中遭受了幾次損失后,轉而向西進軍。不僅奪取了的土地,還向西推進千里驅逐了西戎,奠定了稱霸的基礎。
與秦國類似,晉國發現中原地區的封建諸侯不容易招惹,于是將勢力擴展到戎、迪等外邦部落。
同時,它橫掃弱小的鄰國,吞并了十多個國家,使無數小國臣服。晉國發展壯大后,立即調轉方向,圖謀滅國,一舉吞并了虞國和虢國兩大公的封地。
楚國也是如此,因為它占據南方,直接避開了中原的封建領主,導致江淮地區的發展。
齊國占領了遠離中原諸侯國的山東半島,轉而向海洋發展。這些國家巧妙地利用邊界優勢,繞過中原,從其他方向擴張,逐漸成為霸權國家。
那些排名靠前的諸侯國,雖然經濟發達,但國力雄厚。但它只能被限制在一英畝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即使每個人都懷有成為國王的野心,但由于周圍強大的“鄰居”,仍然很難邁出擴張的第一步。
此外,還有地形原因。魏國原本是戰國時期的七大強國之一,但由于其在中原四大戰場上的地位,雖然初期勢頭強勁,但最終在與秦、楚、齊等鄰國的不斷戰斗中消耗了巨大的國力。
然而,秦國地處西部邊境,地理位置優越,多次遭到東五國的進攻。只要守住函谷關,就不能滅國。
總之,在分封制實施的初期,它確實鞏固了人民的團結,但也導致了權力的擴張。即使后來有了一些預防措施,這種情況也消失了,新的力量出現了。
縱觀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對一個國家的興衰來說,地理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原地區雖然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戰亂頻發。雖然在偏遠的角落開始條件艱苦,但發展空間廣闊,有利于國力的增強。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西周实行分封后,为何爵位高的诸侯国大多灭亡,爵位低的越发强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现在有什么新电影吗?
- 下一篇: 什么叫试管婴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