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 QLC 3D NAND 数据存储
英特爾 QLC 3D NAND 數據存儲
 NAND是什么
 由于SSD固態硬盤的普及,NAND這個詞逐漸進入用戶們的視線。許多廠商都在產品宣傳中提到3D NAND顆粒等詞匯,對于普通用戶來講,完全不知道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只是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么是NAND。
 要了解NAND,首先得了解一下存儲顆粒的分類。最簡單的分類,就是易失性存儲和非易失性存儲,字面意思非常直觀,前者是斷電后其中數據會丟失,后者是斷電后仍可穩定保留數據。所以根據這樣的特性,易失性存儲通常用來制造內存條產品,非易失性存儲通常用來制造硬盤等產品。而NAND Flash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首先閃存產品的出現,對于存儲行業是一種突破性的改革,將存儲產品的體積大幅縮小,能耗降低,性能提高,而且對比于過去的碟片類的存儲產品,運行更穩定,損壞率更低,可以說除了理想狀態下的使用壽命有所不如,價格方面偏貴之外,其他方面都是后來居上的狀態。
 通過整合創新技術,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時可提供 讀取密集型工作負載所需的可靠性和低延遲性能。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帶來卓 越耐用性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依 賴對于可靠技術的多代改進,以 提供適當的耐用性。例如,作為 首代面向數據中心的英特爾 QLC NAND 產品,英特爾固態盤 D5- P4320 相比其它的 QLC NAND 固態盤,可提供高出多達 4 倍的耐用性。全新英特爾固態盤 D5- P5316 進一步增強了耐用性,相 比上一代英特爾 QLC NAND 固態 盤,將隨機寫入耐用性最高提升 了 5 倍。
 QLC NAND 架構 四層單元(QLC)NAND 技術將密度增加到每單元 4 比特,相比 TLC NAND 可提供 多 33% 的每單元比特,因而能夠將數據容量擴展到大于單層單元(SLC)、多層單元 (MLC)和 TLC NAND 技術的水平。隨著密度增加,每 GB 成本會下降(見圖 1)。
 NAND 固態盤的密度不斷增加
 
圖 1. PCIe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為每單元 4 比特,相比 TLC 固態盤可提供多 33% 的每單元比特,同時提供相當的順序讀 取性能。
 固態盤和機械硬盤耐用性比較 機械硬盤耐用性主要受限于物理設計因素,例如硬盤里的大量 移動部件。部件逐漸磨損導致的故障會降低機械硬盤的性能或 使其無法使用。例如,振動或沖擊會導致磁頭未對準。由于耐 用性主要是一種物理限制,因此機械硬盤同樣會受到讀取和寫 入的影響。 反之,固態盤沒有移動部件,因此不存在機械磨損。對于固態 盤,耐用性會受到單元退化的影響,退化主要由寫入而非讀取 造成,可通過控制器固件中的各種緩解技術來減少退化。
 NAND 固態盤的寫入磨損程度部分取決于盤上已有數據的狀態, 因為數據是按頁寫入、按塊擦除的。順序數據可高效寫入較新固 態盤的連續可用頁面。然而,當需要更新較小的數據塊時(如修 改文檔或數值),舊數據將讀入內存、被修改、然后重新寫入盤 上的新頁面。包含已棄用數據的舊頁面標記為無效。
 當沒有可用頁面時,需要釋放那些 “無效” 頁面,以用于 “碎片整 理” 或 “磨損均衡” 的后臺進程。特定塊中的全部現有有效頁面必 須先復制到盤上的其他可用位置,確保原始塊僅包含無效的棄用 頁面。然后可以刪除原始塊以騰出供新數據寫入的空間。內部 NAND 管理進程(如磨損均衡)會導致寫入放大,即固態盤上 的所有內部寫入大于僅將新數據存入盤上所需的寫入。由于每次 寫入會造成單個 NAND 單元的細微退化,所以寫入放大是磨損 的主要因素。
 內置處理有助于 NAND 固態盤將磨損均勻分散到整個盤中。需 要指出的是,寫入繁重的工作負載(尤其是隨機寫入)會導致 NAND 固態盤相比其他 IO 模式磨損更快,因為它們會導致更大 的寫入放大。
 QLC NAND 固態盤為現代工作負載提供卓越耐用性 對于大多數現代工作負載部署,QLC NAND 固態盤可提供富余 的耐用性,因為:
 ? 英特爾 QLC NAND 的實際耐用性超出了傳統認知和理論限制。
 ? QLC NAND 固態盤具有更大的容量,能夠將磨損分散到更大 的區域。
 ? 大多數固態盤在使用的全程,只會消耗一小部分額定的固態盤 壽命。
 實際耐用性與預期耐用性 英特爾固態盤 D5-P5316 證明,QLC NAND 固態盤可以提供行 業領先的耐用性水平。此外,QLC NAND 固態盤的真實耐用性 在多個方面超出了預期。通過固態盤驅動控制器將寫入均勻分布 到盤上,可以避免一些單元受到反復沖擊。大容量 QLC NAND 固態盤提供了更大的 “表面積” 來分配寫入,從而減少整體退化。 此外,對耐用性需求的認識與實際使用模式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2020 年 2 月 USENIX 大會上公布的一項大規模研究對此進行了 重點說明8 。
 該研究報告指出,實際應用下的耐用性要求通常遠低 于企業的預期。作者表示:“基于我們的數據,我們預測并認為, 對于絕大多數企業用戶來說,轉向 QLC 在固態盤壽命上沒有風 險,因為 99% 的系統最多使用了其硬盤 15% 的額定壽命。” 大容量 QLC NAND 的壽命耐用性等于更小容量的 TLC NAND 固態盤耐用性通常按照每日固態盤寫入次數(DWPD)衡量, DWPD 可測量在保修壽命內磁盤每日可寫入的數據量。寫入 TB 數(TBW)或寫入 PB 數(PBW)也可用于表示耐用性,該指 標可衡量在規定壽命內可寫入磁盤的總數據量。磁盤的總耐用 性取決于其容量。例如,圖 2 所示為一個 8TB TLC 固態盤(1DWPD,5 年保修壽命),理論上可在 5 年內每天處理 8TB 的 數據寫入。但請注意,額定 DWPD 為 0.25 的 5 年保修期 32TB QLC NAND 固態盤不一定可達到理論性能,實際的總體耐用性 可能有所偏差。這是因為可寫入該固態盤的數據總量與較小的 TLC 磁盤相同(32TB 容量乘以 0.25 DWPD)。
 
圖 2. DWPD 和容量確定寫入總字節的示例。
 此外,存儲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留出額外的硬盤空間(在上述理論 示例中為 20%)來進一步提高有效耐用性。通過增加硬盤上的 保留區域,將能夠為有效的碎片整理和磨損均衡來留出更大的空 間,進而減少寫入放大。 對于 NAND 固態盤耐用性,工作負載很重要 如上所述,NAND 固態盤的實際耐用性遠高于機械硬盤,盡管存 在常見的誤解,但它可以明顯大于規定的 DWPD。
 但是,面向 不同應用場景的固態盤耐用性也取決于客戶的使用模式和工作負 載的性質。 如圖 3 所示,機械硬盤往往具有一致但較低的耐用性,而 NAND 固態盤展現了不同的耐用性,具體取決于數據的模式和塊大小。
 例如,如果應用依賴于小數據塊的頻繁隨機寫入,它將比大塊 數據的順序讀取更多地消耗 NAND 固態盤的壽命。這就是為什 么 QLC NAND 固態盤適用于讀取繁重的工作負載,這類工作負 載也需要大容量以快速訪問更多數據。 雖然針對讀取性能進行了優化,QLC NAND 也適用于其他數據 使用模式。憑借支持大數據塊的充足寫入性能,QLC NAND 能 夠支持某些細分市場的混合工作負載。 有關特定的工作負載放置示例,請參見本文的 “使用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支持現代工作負載” 部分。
 QLC NAND 的質量和可靠性 由于 QLC NAND 技術很復雜,因此業內許多人認為必須在數據 可靠性、數據保持和硬盤整體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妥協。憑借三十 年的浮柵架構經驗,英特爾打造了一款毫無妥協的解決方案。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滿足聯合電子設備工程委員會 (JEDEC)的所有要求,相當于廣泛采用的 TLC NAND 固態盤。
 機械硬盤和 QLC NAND NAND 固態盤的耐用性,以寫入總字節表示(更高越好)
 圖 3. QLC NAND 的實際耐用性,機械硬盤與英特爾固態盤 D5-P5316 相比,以寫入 PB 數(PBW)表示。
 表 1 顯示了英特爾 QLC NAND 固態盤與 TLC NAND 固態盤的比較情況。兩者具有相同的故障率、不可糾正的位錯誤率(UBER)、 操作振動和溫度范圍,以及同樣的 5 年保修。 表 1.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和英特爾 TLC NAND 固態盤在質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規格比較。
 
將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與許多企業機械硬盤的質量和可靠性額定值進行比較時,差異更加明顯。表 2 將英特爾固態盤 D5- P5316 與兩個常用的企業機械硬盤進行了比較。其中顯示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的 UBER 比機械硬盤高兩個數量級。QLC NAND 固態盤在各種操作條件下表現出眾,在振動、溫度和磁性方面具有較高規格。
 表 2.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和常用企業機械硬盤的質量和可靠性規格比較。
 除了表 2 中突出顯示的優勢外,NAND 固態盤相比機械硬盤還表現出較低的實際故障率。上文提到的 USENIX 研究發現,NAND 固 態盤的平均年度返盤率(ARR)介于 0.07% 和近 1.2% 之間,機械硬盤為 2-9%。通過比較這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發現 NAND 固態 盤的 ARR 相比機械硬盤低 7.5 到 28 倍8 。 在數據中心內使用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支持現代工作負載 借助經過讀取優化的高容量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您可以從更多的溫數據中獲得更多價值,同時降低可靠技術的總體擁有 成本(TCO)。 加速訪問更多數據 QLC NAND 具有出色的順序和隨機讀取性能,可幫助您高效處理海量溫數據。這些特征使這種固態盤適用于現代企業應用,例如 AI 或數據分析。 這些用例依賴于快速讀取性能和可預測的低延遲,以支持更快地訪問數據,并通過擴展滿足未來需求。
 
圖 4. 將工作負載與 QLC NAND 固態盤匹配時可使用的特征。 要確定 QLC NAND 固態盤是否與您的工作負載匹配,請查找以 下特征:
 ? 帶寬:傳輸海量數據以支持計算的高讀取帶寬
 ? 服務質量(QoS):低延遲和高服務質量,有助于優化計算利 用率并縮短獲取結果的時間
 ? 使用模式:讀取密集型(順序或隨機)工作負載,即使面臨大 數據塊寫入壓力也能夠游刃有余
 ? 數據塊大小:范圍廣(讀取) 圖 4 顯示了哪些工作負載部分與 QLC NAND 固態盤相匹配(基 于使用模式)。
 英特爾 QLC NAND 的性能 英特爾固態盤 D5-P5316 包括現代固件,能夠為高容量存儲 提供卓越的讀取性能和高度的可擴展性。這款固態盤也是行業 首個采用 PCIe 4.0 控制器的 QLC NAND 固態盤。相比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提供的 PCIe 接口和高效 NVM express (NVMe)協議支持的多通道 I/O 功能,基于串行 ATA(SATA) 的 QLC NAND 固態盤將在吞吐量上受到更大的限制。
 因此,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更適合現代工作負載的大規模吞 吐量要求。 旨在提升讀取性能的架構和功能改進也有利于最新一代的英特 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與上一代相比,英特爾固態盤 D5- P5316 實現高達 38% 的隨機讀取性能提升及高達 2 倍的順序 讀取性能提升。13,14 該固態盤還包括智能固件,相比上一代產品 可在 99.999% 服務質量的情況下將延遲性能提升 48%。
 與機械硬盤相比,QLC NAND 的性能優勢更加明顯。盡管具有 明顯的成本/容量優勢,但機械硬盤束縛了所存儲數據的價值, 因為它們運行較慢,無法支持需要快速訪問溫數據的工作負載。 如表 3 所示,與常用的企業機械硬盤相比,最新一代的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可將順序讀取性能提升高達 25 倍。
 表 3. 英特爾 QLC 3D NAND 固態盤與兩款常用機械硬盤的讀取性能比較。
 
在讀寫原理上,機械硬盤的盤片表面被磁性材料所覆蓋,磁性粒子被磁頭極化以此來表示一個二進制信息單元,而閃存產品并不是采用磁性材料來存儲數據,而是使用基礎單元cell來存儲,這種技術可以很快很緊湊的存儲數據。這也是NAND Flash閃存顆粒帶來的革命,它使我們的電腦響應更迅速、文件讀寫速度飆升,大幅縮短等待時間,SSD由此成為必不可少的硬件產品。
 
非易失性ROM除了NAND之外,就是NOR,不過NOR的應用并沒有NAND這么廣泛,原因在于NOR讀取快,但寫入和擦除慢,所以通常只用來存儲一些配置設定類的參數等,NAND則被應用于數據存儲。
 
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后,NAND閃存不止有了SLC、MLC、TLC之分,為了進一步提高容量、降低成本,NAND的制程工藝也在飛速的進步,從50nm一路到目前的16nm甚至更小,但是隨著工藝的進步,NAND的氧化層也越薄,導致了可靠性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廠商費勁腦汁,終于在覺得平面也就是2D NAND已經遇到了瓶頸之后,廠商將目光投向了3D空間,也就是將數層2D NAND疊加在一起,既保證了可靠性又增大了容量,由此3D NAND顆粒進入大家的視野。也正因為3D NAND的技術,使得部分采用相應技術的TLC產品達到了MLC的性能,就是我們常說的3D TLC。而最近美光等大廠的第四代顆粒3D QLC產品也已經投入了市場,讓廣大消費者體驗到了更高的容量、更低的價格、更快的讀寫性能。
 參考鏈接:
 https://www.intel.cn/content/www/cn/zh/products/docs/storage/qlc-nand-ready-for-data-center-paper.html
 https://www.crucial.cn/articles/about-ssd/what-is-a-nand-flash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英特尔 QLC 3D NAND 数据存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Graph Representation
 - 下一篇: TVM darknet yolov3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