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项羽分封天下非常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造反?说出来你别不信
原標題:項羽分封天下非常公平,為何天下諸侯還要造反?說出來你別不信
項羽的“西楚霸王”威名不是祖上賦予的,而是他憑借巨鹿之戰(zhàn)得來的。巨鹿之戰(zhàn)后,項羽以其無上神勇,降服各路諸侯,從此號令天下諸侯,莫敢不從,就連率先進入函谷關滅秦的劉邦都不敢說一聲反對的意見,拱手將咸陽和秦王子嬰交給項羽。
公元前206年,項羽進入咸陽,殺死子嬰,一把火燒了秦王宮,召開“分贓大會”,分封各路諸侯。項羽分封諸侯的基本原則是“因功封王”,即跟隨項羽滅秦的都有功,都可能被封王,其他人靠邊站。項羽一共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其中他自封為西楚霸王,又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巿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
從表面上看,項羽根據各人滅秦功勞大小,分封各路諸侯的做法非常公平,但是分封后不到一個月,齊、趙等地諸侯便開始叛亂,舉起反對項羽的大旗,劉邦也暗渡陳倉,平定關中,給項羽搗亂,這是為什么呢?明明項羽分封天下非常公平,為何天下諸侯還要造反?說出來你別不信,依據相關史料分析,有三個原因。
其一,項羽分封天下,表面上“因功封王”,實際上“任人唯親”。
即使是天上的神仙,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公平公正,分封賞賜會親疏有別,親信便會重點照顧,多賞賜一些,和自己既沒特殊關系,也沒什么恩怨的,隨機賞賜一些,這些人能得到什么,純粹靠運氣,但是得罪過自己的,便沒什么好果子吃了。
凡是跟隨項羽出生入死,一起入關的將領,都分到一塊富庶之地,但是那些和他有過節(jié)的人,卻都被分到偏遠地區(qū),甚至沒有封賞。如劉邦先一步入關,又派兵占據函谷關,引起項羽的不滿,因此被項羽分封到偏僻的漢中。劉邦上任時,大部分士兵感到路途遙遠,紛紛離棄。又如田榮,在齊國和秦軍交戰(zhàn),牽制了大批秦軍,為滅秦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由于沒有及時救援項羽的叔父項梁,導致項梁戰(zhàn)死,因此項羽沒有分封田榮為王。田榮因此是項羽最堅定的反對者。
其二,項羽分封天下,動了原六國貴族的奶酪。
由于秦始皇滅六國僅僅十幾年,秦朝便陷入混亂。自從陳勝、吳廣兩人舉起反抗暴秦的大旗后,原六國貴族紛紛響應,殺死各自郡縣的秦朝官員,自立為王。在我國古代,階級森嚴,當官的子孫永遠都是當官的,種地的世代都是農民,因此六國遺留貴族在當地擁有很高的威望,陳勝吳廣起義后,原六國貴族很快便復國。
巨鹿之戰(zhàn)的起因便是秦國大軍猛攻趙國,各路諸侯派兵救援趙國。但是秦軍太強大,這些援兵都不敢出戰(zhàn)。項羽殺死主將宋義后,破釜沉舟,帶頭猛攻秦軍,消滅王離二十萬秦軍主力,成為各路諸侯的首領。
滅秦后,項羽分封各路諸侯,重點分封跟隨他作戰(zhàn)的將領為王,如燕王臧荼、常山王張耳、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九江王英布,就連后來歸順他的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也都被封為王。
但是臧荼原本是燕王韓廣的部將,奉韓廣之命隨項羽作戰(zhàn),現在卻被項羽封為燕王,老燕王韓光被發(fā)配到遼東,成為遼東王。老燕王韓廣怎么可能向曾經自己的屬下臧荼低頭,拱手讓出燕王寶座。
趙國也是同樣的道理,項羽把老趙王趙歇改封為代王,而把跟隨他一起入關的原趙國將領張耳封為常山王,占據富庶的邯鄲。
齊國也是如此,項羽將老齊王趕到膠東,讓他當膠東王,把跟隨他入關作戰(zhàn)的田都封為齊王,歸順他的田安封為濟北王。
其三,項羽害死“義帝”熊心,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項羽除了亂封天下諸王外,還干了一件自取滅亡的事情,那就是他暗中讓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將義帝熊心殺死。這個事情的后果是很嚴重的,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路諸侯王不需要講尊卑,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王,于是跳出了許多反對項羽的諸侯,他們只要能擊敗項羽,便能夠成為新的“西楚霸王”,號令天下。
結語
實際上,即使項羽分封天下再公平公正,也會有諸侯不滿,舉起反抗的大旗,這就是人性。項羽只是不如劉邦會使手段,在楚漢相爭中成為失敗者,才遭受非議。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项羽分封天下非常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造反?说出来你别不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S131专题-3:图像梯度、边缘检测(
- 下一篇: CS131专题-4:拟合(最小二乘、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