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晋国能称霸上百年,第一个称霸的齐国却一代而衰?
原標題:為什么晉國能稱霸上百年,第一個稱霸的齊國卻一代而衰?
在春秋時期,齊國、晉國、秦國、楚國是四個最強大的諸侯國,也即春秋四大強國。就四大強國來說,晉國在晉文公稱霸之后,還維持了霸業上百年,并且在晉楚爭霸中長期占據了上風。與此相對應的是,第一個稱霸的齊國,卻在齊桓公去世后走向衰落。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晉國可以稱霸上百年,齊國卻一代而衰呢?
一
首先,在春秋戰國時期,君主是否賢明,對于一個諸侯國的整體實力存在較大的影響。就晉國來說,在晉文公之后,即位的晉襄公晉尚能勤政,君臣和睦,保持了晉文公創下的霸業,在崤之戰中,盡滅秦三軍,彭衙之役中,擊敗秦國,雖后有秦師東進王宮之恥,亦因晉師南下統六國之師擊沈國未歸之故,后又有西進取邧和新城削恥之舉,使秦師三百年不能東進。
晉景公時期,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不過,對于這一時期的晉國,卻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在積蓄實力后,晉景公時期的晉國還一度攻入楚國本土。晉景公的兒子晉厲公即位后,連敗秦國和北狄,并在鄢陵之戰中再次擊敗楚國,復霸天下。
到了公元前573年,晉悼公即位。面對內憂外患,晉悼公展開了一系列的變革,增強了晉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整頓朝政卓有成效之后,晉悼公調整對外策略,謀求延續晉國的霸業,實現中興。使得除楚、秦之外的諸侯皆與晉會盟,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峰。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晉文公之后的歷代君主,基本上都是非常有作為的。
二
進一步來說,正是這幾位賢明的君主,促使晉國可以維持霸業上百年。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戰國中后期的秦國上,正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連續六代明君打下的良好的基礎,促使秦始皇正式執掌大權后,可以用短短9年時間就消滅山東六國,建立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不過,就齊國來說,雖然齊桓公可以和晉文公、楚莊王等君主相媲美,甚至齊桓公可以說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齊桓公之后的齊國卻陷入到內亂中。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管仲死后,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易牙等小人,導致齊國的朝政逐漸被奸臣把持。特別是在齊桓公病重的時候,這一情況更為嚴重。
雖然齊桓公生前曾經立公子昭為太子,但是,在齊桓公病逝后,五位公子各自率領黨羽爭奪君主的寶座。在此背景下,經過的激烈的較量,公子昭在齊桓公去世的第二年即位,這就是齊孝公。等到齊孝公去世后,他的兒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公子潘奪位,是為齊昭公。齊昭公死后,他的兒子在位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齊懿公。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此次動亂之后,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于是,齊國只能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和齊國相對應的是,晉文公去世后,晉國歷代君主維持了內部的穩定,也即沒有發生較大的內亂。所以,齊國因為內耗問題而逐漸衰落,錯失了繼承齊桓公霸業的機會。等到晉國強大后,齊國只能退居其次了。
三
最后,在整體國力上,晉國也要明顯超過齊國。就齊國來說,疆域主要在今山東省一帶。因為三面環海的地形,這導致齊國的擴張方向是比較單一的。如果齊國想要東進中原的話,還要受到魯國、宋國等諸侯國的阻擋,也即齊國缺乏擴張的空間。
而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包括今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內蒙等廣大地區。晉國不僅占據了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區,還能夠向多個方向擴張,促使自身的疆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遠超齊國,這也是晉國能夠稱霸上百年的關鍵。
換而言之,晉國的客觀條件本就要優于齊國等競爭對手。即便是地域遼闊的楚國,因為春秋時期南方地區人煙稀少,這導致楚國的地理條件也比不上晉國。于是,晉國一旦強大起來,不管是齊國還是秦國、楚國,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壓制。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为什么晋国能称霸上百年,第一个称霸的齐国却一代而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监督学习:逻辑回归
- 下一篇: 并发编程之多进程编程(python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