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青年作家考编“上岸”引热议,纯文学杂志能借此机会出圈吗?
原標題:文化雜談|青年作家考編“上岸”引熱議,純文學雜志能借此機會出圈嗎?
日前,武漢市文聯所屬事業單位2023年度轉專項招聘擬聘用人員表公示,班宇、陳春成、王蘇辛三位青年作家赫然在列,三人均進入了武漢市文學理論研究所(芳草雜志社),崗位為文學創作崗,這三位青年作家沒有人是中文系出身。“宇宙的盡頭是考編。”三位青年作家考編“上岸”引發網絡熱議。
這三位青年作家中,年齡最大的是班宇,出生于1986年,曾擔任爆款懸疑劇《漫長的季節》的文學策劃,與雙雪濤、鄭執一并被稱作是“東北文藝復興三杰”。陳春成出生于1990年,目前出版有作品《夜晚的潛水艇》,獲得《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等獎項,年齡最小的王蘇辛出生于1991年,不久前剛出版了新作《再見,星群》,也獲得了不少獎項,作品曾入選花地文學榜。
從市場上來說,這三位作家都是比較成功的,他們不是傳統的學院派出身,作品在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好的反響,可以說是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保持這樣的創作勢頭想來前途無量。或許也正是因為他們本身在市場上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如今考編上岸就讓一些人產生了違和感,作為作家的他們本身已經很成功了,為什么還要去考編呢?
僅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三位青年作家選擇努力考編“上岸”也是接地氣的選擇,他們是專職作家,并不像劉慈欣等作家,寫作是一門副業,自己另有主業工作。推向市場的文學作品想要出名、出圈,獲得市場的認可,不僅需要作家本身的靈氣,也需要一點運氣,考編或許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少一分后顧之憂。
另一方面,對于純文學雜志而言,這群成長在網絡時代的青年作家的加入或許也能讓純文學雜志借此出圈。《芳草》雜志社在文學圈享有盛譽,在純文學雜志中大名鼎鼎,但對于普通讀者來說,《芳草》雜志就有些陌生了,從網絡發跡的“草根”青年作家們破圈進入主流文學圈,對于類似《芳草》這樣的純文學雜志而言未嘗不是一次破圈的機遇。大多普通讀者已經習慣于通過網絡看小說,或者跟著熱門作家買新書,長期保持著嚴肅的文學雜志反倒是關注的人不多,有活力的年輕作家向主流文學圈靠攏,主流文學也嘗試打破圈層讓更多人接觸,未嘗不是一場雙向奔赴。
之所以青年作家考編“上岸”會引起網友們的爭議,在于網友們擔憂這些青年作家們未來的創作方向會發生改變,他們銳利的文字會被歲月磨平成平庸的碎語。不過,從他們的崗位來看,倒也是和創作緊密關聯的,都是“文學創作崗”,并沒有偏離文學的基調,算是“專業對口”。也希望“體制內”的新身份不會改變青年作家們創作的初心,畢竟文壇的未來還是在青年作家們的筆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徐珩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文化杂谈|青年作家考编“上岸”引热议,纯文学杂志能借此机会出圈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usdt是谁发行的
- 下一篇: 农业银行网捷贷还了什么时候能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