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族节日看非遗|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从苗族节日看非遗|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原標題:從苗族節日看非遺|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有什么講究?
近段時間,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苗族同胞們正開展多種多樣的民族民間活動慶祝苗年和鼓藏節的到來。
苗族文化跨越千年,不管是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歷史”的苗族盛裝,還是千錘百煉鍛造出的銀飾,亦或是節日里的“靈魂樂器”蘆笙,無不體現著苗族同胞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鼓藏節是傳統祭祀活動,每十三年過一次,不同苗寨過節的輪回起始年份有所不同。
在苗族同胞眼中,鼓是祖先靈魂棲居的地方,鼓藏節就是祭祀祖先、感恩天地的日子,包含進客、祭祖、跳鼓、送鼓等環節,期間將開展十二道攔門酒、跳蘆笙、青年男女討花帶等民俗活動。
苗族鼓藏節于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逐漸從家族祭祀活動發展為各民族間團結交流的文化載體。
記者:吳斯洋、崔曉強
編輯:劉瑞娟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苗族节日看非遗|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什么讲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疆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31省区市新增
- 下一篇: 新疆多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旅客暂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