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选哪家强?来看这份数据分析报告(附10年名单)|一读·有数
原標題:院士增選哪家強?來看這份數據分析報告(附10年名單)| 一讀·有數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此輪兩院院士增選人數合計13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59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74人。一讀君匯總了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同時也整理了2015-2023年(近5屆)高校當選兩院院士名單,并從高校當選人數、年齡、性別等方面作了統計。統計內容如下。
╱ 讀者福利 ╱
關注【一讀EDU】,后臺回復【2023院士增選名單】,即可獲取近10年兩院院士增選數據。
01
2023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分布
從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統計結果來看,當選人數最多的高校是,清華大學,共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緊隨其后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各有4位當選院士,且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各2位院士。值得注意的是在非“雙一流”高校中,首都醫科大學有3位當選院士,且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改變了“院士評選院士”的方式,首次采用外部同行專家評選與院士增選大會選舉相結合的方式。在院士增選大會上,參會院士將按20%差額對候選人進行投票,選出新增選院士。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須超過應參加增選工作的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選舉才有效。獲得贊同票數超過投票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按各專業學部增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序當選院士。
中國科學院59名新增院士中,共有5名女性科學家。今年8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名單中有583人,從最終入選名單看,當選院士有59名,當選率約為10%。
今年中國工程院候選院士名單有655人,增選總名額不超過90名,從最終入選名單看,增選院士74人,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當選率約為11%。其中有1名女性,是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金梅林教授。
02
最年輕,45歲
今年中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鄭海榮、顏寧和鄭南峰,當選年齡為45歲,是本次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在中國工程院中,最年輕的當選院士是南京師范大學的黃和,當選年齡為48歲。
23日,備受各界關注的顏寧公開回應了當選院士一事:“這些‘帽子’,不能改變你是誰。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我們追求的都是在科學史上留下什么,為這個社會做了什么。從這個初心出發,你就會一直想要aim high(追求高目標)。”
在歷年當選的院士中,免疫學專家曹雪濤是當選時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當年(2005)40歲。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研究員和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盧柯研究員在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當年37歲。
03
2015-2023年,各高校兩院院士增選情況統計
近10年兩院院士共增選547人,其中有379人來自高校,占比達69%。從分布來看,清華大學28人當選,位居首位。北京大學25人當選,排名第二。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以16位、15位、14位緊隨其后。
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所屬單位排行來看,北京大學位居榜首,共增選18位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以17位、10位、9位,8位緊隨其后。
從中國工程院院士所屬單位排行來看,清華大學共增選17位,位居榜首。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都是當選7人。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各當選6人。
性別分布圖
年齡分布圖
從年齡結構來看,兩院院士近十年當選年齡集中在51-60歲。從性別結構來看,女性院士的數量遠小于男性,近10年,高校新當選女性兩院院士僅占7%。
04
“平常心”居多
一讀君也注意到,很多媒體或高校在今年的名單公布后,迅速連線了當選者。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獲知當選時候一如往常:“我剛到家沒多久,正在廚房幫太太做飯。”張宏覺得,能夠專注科研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平時他就不喜歡“摻和一些與學術無關的事情”。
浙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包剛:“我還是我,但肩頭的責任更重了,要更好助力青年一代成才,更要潛心治學,勇闖無人區。”
因疲勞而身體抱恙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云南大學教授徐星正在從醫院回家的途中,家人、朋友、學生獲知消息的速度比他本人快多了。他的滿足感,很大程度上來自這群人的“好心情”。
關注【一讀EDU】,后臺回復【2023院士增選名單】,即可獲取近10年兩院院士增選的相關數據。
好消息
一讀君建立讀者群與知識星球啦!歡迎添加一讀君微信(edu_yidu):
1、回復“知識星球”,即可了解如何加入知識星球,獲取國內外各教育相關主題的報告、內參、政策匯編、教育統計數據、學術論壇報告精選PPT等等。
2、回復“讀者群”即可入群。
更多閱讀
·教育統計數據分析
我國教育領域政府類的最高獎勵,花落哪些高校?|一讀·有數
強基計劃與拔尖計劃院校專業大盤點(內附最新完整名單)|一讀·有數
增選啟動!10年來這些高校當選兩院院士最多!(附最新增選名單)|一讀·有數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盤點(附最新立項名單)|一讀·有數
諸強爭霸!近20年國家杰青數據大盤點|一讀·有數
社科研究哪家強? 4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盤點|一讀·有數
科技創新“最強”校!這些高校,出類拔萃|一讀·有數
二十大閉幕!這些高校有人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一讀·有數
教育研究“風向”如何?國字號教育研究項目近3年立項數據一覽|一讀·有數
·教育報告、學術論壇精選PPT、訪談原文等資料等分享
中美元首會晤,或將扭轉報告中的這一數據(內附門戶開放報告中英版) | 一讀·有料
(內附報告原文)國際教育政策新動向|一讀·有料
我們分析了38 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國際化戰略,得到了這些啟示
不做“拍腦袋”決策!送你一本高校規劃決策參考
(內附報告完整版)深度解析這個國際組織發布的“四大教育報告”|一讀·有料
(內附報告完整版)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聯合發布《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一讀·有料
深度報告(內附報告中文版)丨《2023地平線報告》:AI襲來,教育該如何應對?
(內附報告中文版)最新!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辦公室發布《人工智能與教學的未來》報告|一讀·有料
楊宗凱: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創新(附報告PPT)
不搞“非升即走”?如何設計科學的高校教師聘任與評價制度(附《全球高校人事制度專題研究報告》)
國際前沿!教育變革全球調研報告發布(內附報告全文)
《2022全球教育智庫影響力評價PAP研究報告》重磅發布
馬斯克最新訪談:ChatGPT后,教育最核心的是培養批判性思維(內附訪談全文)
李政濤:直面ChatGPT,教師如何絕處逢生?(內附報告完整PPT)
·教育統計數據分析
我國教育領域政府類的最高獎勵,花落哪些高校?|一讀·有數
強基計劃與拔尖計劃院校專業大盤點(內附最新完整名單)|一讀·有數
增選啟動!10年來這些高校當選兩院院士最多!(附最新增選名單)|一讀·有數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盤點(附最新立項名單)|一讀·有數
諸強爭霸!近20年國家杰青數據大盤點|一讀·有數
社科研究哪家強? 4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盤點|一讀·有數
科技創新“最強”校!這些高校,出類拔萃|一讀·有數
二十大閉幕!這些高校有人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一讀·有數
教育研究“風向”如何?國字號教育研究項目近3年立項數據一覽|一讀·有數
·高校國際化
我們究竟應拿什么評價高校國際化建設水平?|【高校國際化建設專題】①
高校國際化戰略怎么定?來看看這兩所世界一流大學|【高校國際化建設專題】②
高校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來看看這些世界一流大學|【高校國際化建設專題】④
從學術產出數據看高校國際化合作|【高校國際化建設專題】⑦
干貨!教你擁有一支高校國際化建設“鐵軍”
大學國際化建設有章可循,先從哪開始?
想建成國際化高校?從這6件事開始!
·高校數字化轉型
大型高校人事系統如何建設?看看加州大學的最新人事系統——UCPath【智慧校園專題】④
高校數據治理戰略:來自加州伯克利的啟示
高校數據治理戰略:來自斯坦福的啟示
海外一流高校職員考核知多少:以加州伯克利、斯坦福、MIT為例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院士增选哪家强?来看这份数据分析报告(附10年名单)|一读·有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国考291万人抢铁饭碗!艺术留学哪些专业
- 下一篇: 千亿蓝海的中老年兴趣教育市场,谁能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