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中国需要巡航导弹潜艇吗?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近日,美國國防部發表的最新《中國軍力報告》里提到,中國已經下水了第一艘核動力巡航導彈潛艇。路透社認為,這“使中國擁有了曾經僅由美國和俄羅斯潛艇掌握的對陸及對海攻擊選項”。
在《中國軍力報告》里,美國聲稱首次“明顯證實”18個月前“在中國造船廠看到正在施工的潛艇”是093B型巡航導彈導彈潛艇。2022年5月,路透社曾根據一則中國造船廠的衛星照片進行報道,稱中國造船廠出現了一種新型或者現有型號改進型潛艇,“可能配有用于發射巡航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
路透社配圖
在中文語境里,巡航導彈就是對陸攻擊的。但在英文語境里,所有飛航式導彈都叫巡航導彈,所以反艦導彈也屬于巡航導彈。事實上,反艦導彈確實與巡航導彈是近親,不少巡航導彈由反艦導彈發展而來。
幾乎所有現代核動力攻擊潛艇都能發射巡航導彈,有的用魚雷管發射,有的有專用的垂發管。但不是能發射巡航導彈的潛艇就是巡航導彈潛艇,只有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潛艇才是巡航導彈潛艇。核動力攻擊潛艇的主要武器還是魚雷,發射巡航導彈是“副業”。后期“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是這樣,093B級也是這樣。
不算歷史上的巡航導彈潛艇,現在巡航導彈潛艇的代表是美國“俄亥俄”級和俄羅斯的“奧斯卡II”級(也稱“庫爾斯克”級),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巡航導彈潛艇。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和“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同型,本來就是由根據戰略武器削減條約而裁減下來的前4艘改裝而來,原來的“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筒改為一筒7發的“戰斧”垂發系統。大筒垂發概念現在沿用到“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弗吉尼亞”級Block V將加長艇體,以容納大筒垂發模塊(VPM)。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的一筒7發垂發系統
“戰斧”有反艦型,但主要用于對陸攻擊。“俄亥俄”級的“潛射戰斧”是陸攻型,沒有反艦能力。換裝“反艦戰斧”在發射筒相容性方面很簡單,但需要適配有效的火控系統。潛艇在水下接收高速機動的海上目標信息是難解決的問題,美國海軍反艦平臺多得很,不需要“俄亥俄”級操這個心。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是美國的殺手锏。航母、盾艦更加高調,但在真正的戰爭行動中,“俄亥俄”級攜帶的15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是很有用的打擊力量。在2011年的利比亞作戰中,“佛羅里達”號就向利比亞發射了93枚“戰斧”巡航導彈,這是“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的首次實戰攻擊。
盾艦也能攜帶大量導彈,但由于防空反潛任務,大半彈艙容量都被SM2/6防空導彈、ESSM防空導彈、ASROC反潛導彈占用,真正能留給“戰斧”巡航導彈的垂發管并不多。攻擊核潛艇也攜帶“戰斧”巡航導彈,但數量相對較少,“弗吉尼亞”級和后期“洛杉磯”級只有12管。
但“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也有使用不便的問題。由于與彈道導彈潛艇同型,行動上需要高度保密,避免水聲特征被潛在對手摸了去。潛艇發射巡航導彈后,只有回基地才能再裝填,行蹤容易暴露。
攻擊核潛艇也有這個問題,但保密級別比彈道導彈潛艇還是要低,基地也多,容易隱藏蹤跡。“俄亥俄”級的基地就只有太平洋一側的華盛頓州班戈爾和大西洋一側的佐治亞州國王灣兩個基地。到了要動用“俄亥俄”級的時候,必定要一次打出大量“戰斧”,否則不必動用大殺器;但一次打掉很多“戰斧”后,“俄亥俄”級等于去勢了,繼續在海上漂泊就沒有意義,但這時回基地是最容易暴露行蹤的。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最大的問題是反應堆壽命。從彈道導彈潛艇改裝巡航導彈潛艇的時候,特意挑4艘最老的,以最大限度保存海基核打擊力量的剩余壽命。接替“俄亥俄”級的“哥倫比亞”級預計單價13.2億美元,但這還是項目開始前海軍的預估,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算通常要高20-25%,研制和建造過程中幾乎肯定還會有造價攀升,額外造幾艘給巡航導彈是不可能了。
美國海軍現在計劃從后續“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改裝,加長艇體,插入四個一筒7發的VPM模塊,成為“弗吉尼亞”級Block V,現在建造的是Block IV。“弗吉尼亞”級Block V排水量增加25%,達到10200噸,VPM加上原有的12發,總數達到40發。這不能完全替換“俄亥俄”級的彈艙容量,但聊勝于無了。好處是VPM換上相應的模塊,就可以用于發射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潛航器,或者用于投送特種部隊。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巡航導彈潛艇,但是當巡航導彈潛艇用的。為了控制成本和技術風險,核動力系統保持不變,美國海軍賭咒發誓噸位增加25%依然不影響潛航航速和機動性,盡管這違反物理規律,真實影響只有美國海軍知道了。不過作為巡航導彈潛艇使用的話,航速不是大問題,在行動模式上也是隱蔽出沒為主,不再主動搜尋敵人的核潛艇,進一步降低犧牲航速的影響。
即將開始建造的“弗吉尼亞”級Block V,加長的艇體插入4個VPM模塊
“奧斯卡II”級則是反艦的,更加具體地說,是反航母專用的。“奧斯卡II”級攜帶24枚P-700“花崗巖”(北約代號SS-N-19)反艦導彈。這是射程達到625公里、戰斗部重量750公斤、可帶50萬噸當量級核彈頭的重型反艦導彈。P-700采用密集發射,領彈在接近目標時突然躍升爬高,同時掃描海面目標區,精確鎖定主要、次要目標后,通過數據鏈引導從彈。從彈首先自主攻擊主要目標,在主要目標被摧毀后,自動轉向次要目標。
P-700是超音速的,在低空可達M1.6,在高空可達M2.6,但這是專用反艦導彈,不具備對陸攻擊能力。P-700的技術十分先進,但沒有在實戰中檢驗過。
“奧斯卡II”級是冷戰時代蘇聯海軍的反航母主力,但并無對陸攻擊的任務。這是由蘇聯海軍戰略決定的。
蘇聯海軍戰略是拒止,不讓敵人有自由利用海洋的能力,尤其是不讓美國航母有行動自由。這對保護地面戰爭的海洋側翼很重要,也對切斷美軍通過大西洋向歐洲(在較小程度上還有通過太平洋向日本、韓國)增援的海路運輸很重要。從海洋向陸地攻擊并不是蘇聯海軍的主要任務。
但用于反航母的潛射反艦導彈要求射程遠、速度高、威力大,必然使得導彈又大又重。P-700重達7噸,相比之下,“魚叉”連助推器也只有691公斤。巨大、沉重的導彈使得蘇聯海軍必須專門設計一級巡航導彈潛艇,“奧斯卡I”和“奧斯卡II”應運而生。“奧斯卡I”級只造了2艘,“奧斯卡II”級才是定型批量生產的,造了12艘。
“奧斯卡II”級具有寬扁的艇體
巨大的導彈隱藏在兩側蓋板之下
這也是雙層殼設計的極致,耐壓殼的直徑實際上并不大,殼間空間正好用于容納巨大的導彈。這是倒霉的“庫爾斯克”號被打撈上來之后,世人得以一睹“奧斯卡II”級的獨特構造
典型蘇聯潛艇采用雙層殼設計,“奧斯卡II”級將雙層殼發揮到極致,巨大的導彈發射筒巧妙地布置在非耐壓的外層殼和耐壓的內層殼之間,艇體外觀顯得很是寬扁。但這也使得噸位很大,水下排水量高達19400噸,活脫就是水下的重巡洋艦。
在衛星、海上巡邏機、戰艦、潛艇的支持下,“奧斯卡II”級可以相對安全地從遠距離發射P-700導彈,導彈具有的初步智能可組織蜂群攻擊,對美國航母是巨大的威脅。但“奧斯卡II”在本質上是水下的“基洛夫”級巡洋艦,一心一意打航母,連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船隊、潛艇都不打。這樣的專用潛艇在現代海軍中很罕見。
蘇聯海軍缺乏水面艦隊與美國航母對抗的能力,連“基洛夫”級、“光榮”級這樣的重型戰艦都可能是“一波流”,“緊逼盯人”的“勇敢”級驅逐艦唯一的希望是在被擊沉之前打出自己的重型反艦導彈。這樣的海戰實力是毫無可持續性可言的。戰爭歷史一再證明,大國交手,不存在一擊奪命的事情。
蘇聯轟炸機從來以攜帶重型反艦導彈為特色,“逆火”式轟炸機最大的名氣來自大洋反艦能力,而不是對陸地目標的轟炸能力。但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從北海南下的蘇聯轟炸機不僅受到航程限制,還容易受到格陵蘭、冰島、英國到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出擊的戰斗機攔截。潛艇成為唯一可以可靠進入戰斗位置的反航母導彈發射平臺。
航母要打,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船隊、潛艇也要打。但都弄專用的,成本太高。核潛艇是有專用的,彈道導彈潛艇就是一心一意打核大戰的,攜帶的少量魚雷是用于自衛的。彈道導彈潛艇也是不計工本的,蘇聯海軍是把反航母提升到核大戰的高度了。
反航母對中國海軍也很重要,但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反航母體系,從反艦彈道導彈,到轟炸機和水面戰艦發射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從海陸空潛的各種常規反艦導彈,到核常潛艇的魚雷,中國海軍并不依賴“奧斯卡II”級那樣的反航母平臺,核潛艇只是反航母體系的一環,但未必是中流砥柱。
對陸攻擊也對中國海軍越來越重要。中國已經走出大陸軍主義,海軍的任務不只是保護陸地戰場的海洋側翼和切斷敵人的海上增援,還肩負進攻戰區敵人基地和本土的任務。同樣,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戰區打擊力量,戰區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形成完整的體系,而且不只是陸基,空射、艦射、潛射俱全。核潛艇只是戰區打擊體系的一環,同樣不必作為中流砥柱。
也就是說,“俄亥俄”級和“奧斯卡II”級都不是中國海軍的急需。
據西方媒體認為,093級達到后期“洛杉磯”級的水平,這當然是可喜可賀的,但也可能是西方習慣性低估的結論。但中國確實需要新一代核潛艇,比肩“弗吉尼亞”級都不夠,需要比肩“海狼”級甚至正在研制的SSNX(人稱“海狼之子”)。
“海狼”級好比核潛艇里的F-22,盡管比“弗吉尼亞”級更早,實際上代表了最高水平:速度快,安靜性好,火力強大,但造價太高,20多年前單價就達30億美元。反應堆在自然循環狀態下出力越大,安靜航速越高。“海狼”級20節以上的安靜航速來自更加高大的反應堆,但艇體直徑更大,造價直接就起飛了。
“弗吉尼亞”級將艇體直徑縮小到“洛杉磯”級的水平,造價起點就大大降低,但也降低了反應堆的自然循環功率。
“弗吉尼亞”級也以后冷戰時代瀕海多任務作戰為重點,航速有所降低并無大礙。高航速、大潛深只有大洋反潛才需要。
但中國崛起打亂了美國海軍的算盤,SSNX直接回到“海狼”級的路線,但增加了VPM一級的垂發模塊,以適應從巡航導彈到高超音速導彈、從無人機到潛航器的新需要。剩下的就是成本控制和國會打錢的問題了。
SSNX想象圖
中國海軍需要對標SSNX的核潛艇。前不久流傳的哈工程70周年校慶上的展示圖版,顯示了10000噸級的未知新型核潛艇。這是不是傳說中的095,眾說紛紜,但中國海軍對這樣的新一代核潛艇的需求是真切的。
強大的反潛能力不僅對“俄亥俄”級或者“弗吉尼亞”級Block V這樣的巡航導彈潛艇是強大的威懾,大大提高美國海軍介入西太平洋戰爭的門檻,強大的火力也對美國航母和彈道導彈潛艇是巨大的威脅。對于特別重要的戰區目標,攜帶的對陸攻擊巡航/高超音速導彈還能發動隱蔽、突然的打擊。但這是多任務的攻擊核潛艇,不是巡航導彈潛艇。
未來就不一定了。最好的防御永遠是進攻,中國需要能直接打擊美國甚至歐洲的常規打擊力量。陸基遠程導彈是一個思路,潛射巡航/高超音速導彈是另一個思路,但這不是當務之急。
中國不需要專用的巡航導彈潛艇,至少現在不需要。從“中國SSNX”級核潛艇開始,增加“中國VPM”級的垂發模塊,可以推出具有更大載彈量的巡航導彈潛艇,但這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晨枫:中国需要巡航导弹潜艇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医保一年少2500万人”冲上热搜!参保
- 下一篇: 甲流患者猛增,能吃奥司他韦预防吗?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