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西位于黄河以东,为什么不叫河东省?
原標題:山西位于黃河以東,為什么不叫河東省?
古人劃分地界,多以江河為界。比如長江進入安徽省后大致向北流去,就分出東岸和西岸,古人就把長江東岸稱為江東,西岸稱為江西(主要是今安徽省長江西岸地區,與今江西省無關)。
山西省在太行山以西,這是山西省名的來歷。但山西的西邊是黃河,為何不稱為河東省呢?其實山西稱為河東,也有上千年的歷史。
春秋初期,河東的范圍大致是黃河、呂梁山、太行山之間的區域(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土地平坦,諸侯密集,人口眾多。春秋時晉國統一河東,雄霸太行山,成為春秋霸主。河東是晉國的核心地帶,是晉國最好的一個地塊。晉國的新老國都絳都、曲沃等都在這里。
晉國的地盤,包括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區,其中河東(臨汾盆地和運城盆地)和太原(太原盆地)是最好的兩塊地。
春秋末年三家分晉,魏國的都城安邑、韓國的都城平陽都位于河東郡,而趙國的都城晉陽(今太原)位于太原郡。戰國時趙魏韓相繼向東遷都,河東是魏國的一個郡,太原是趙國的一個郡,這兩個概念并存。
公元前290年,秦國歷經多次戰爭,全取魏國的河東郡。
秦統一后,今山西省境內設五個郡,晉北的雁門郡和代郡、晉中的太原郡、晉東南的上黨郡、晉西南的河東郡。
漢初代王劉恒從太原郡南下,經河東郡西渡黃河,進入關中奪位,是為漢文帝。
圖-劉恒(漢文帝)南下奪位
漢朝十三州,河東郡屬于司隸,與長安所在的京兆尹、洛陽所在的河南郡同在一州。而今山西省境內的其他地方,幾乎都在并州,分別是:太原郡、上黨郡、定襄郡、雁門郡、代郡。河東的位置靠近長安和洛陽,它是司隸的一個郡。并州是十三州之一,其核心是太原。在漢朝,河東與太原,是兩個可以并稱的概念。東漢末年的關羽關云長,萬軍之中摧鋒斬將,勇冠三國,自稱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鹽湖解州鎮)。而捧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蟬,用連環計殺董卓的司徒王允,是太原祁人(今山西晉中祁縣)。
三家歸晉,西晉沿用曹魏的區劃,將河東地區的平原郡和河東郡劃入都城洛陽所在的司州,今山西的其他地方劃入并州。
南北朝時期,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是為魏道武帝,史稱“北魏”。今山西除河東與太原外,有了第三中心。北魏正是以平城為中心,滅夏國、北燕、北涼等,統一北方。
隋朝時,將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改回西漢時的郡縣兩級,太原地區有太原郡和西河郡,河東地區有平陽郡、絳郡、河東郡,太原與河東仍然是并列的概念。
627年(唐貞觀元年),太宗分天下為十道,河東道幾乎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只比現在多了一個虢州(在黃河以南)。河東道得名非常簡單:位于黃河以東,故名。此時的河東道,把河東和太原融合在一起了,太原府是河東道的下級單位。
唐朝的河東節度使,治所在太原府(山西太原),兵力五萬五千人,是天下重鎮。
五代時期,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中間三個王朝都發跡于河東。
北宋初期設十三路,其中河東路與現在的山西省的輪廓非常接近。南宋失去了太行山脈,金朝將河東路分為三部分,以大同府為中心的西京路,以太原府為中心的河東北路,以平陽府(臨汾)為中心的河東南路。
元朝設十個行省,中書省下面的河東山西道,大致范圍就是今山西省,只是多了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把“河東”和“山西”這兩個體現山西省地理特征的地名揉合在一起。
明朝的一級行政區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輪廓與今山西省幾乎一樣,去掉了河東字樣。
總的來說,從春秋到隋朝,河東與太原的概念是并存的。從唐朝到元朝,河東與太原融合在一起,太原屬于河東。從明朝到現在,河東改稱山西。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山西位于黄河以东,为什么不叫河东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信怎么查看好友视频号
- 下一篇: 求一个qq网名女生霸气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