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黄慎——书画界的杜甫,诗、书、画融为一体民生本色!
黃慎(1687—1768),中國清代杰出書畫家,漢族,福建寧化人,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揚州八怪之一。
黃慎擅長人物、山水、花鳥,并以人物畫最為突出,題材多為神仙佛道和歷史人物,也有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形象,多從民間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纖夫、乞丐,流民、漁民等下層人物形象,如《群乞圖》取材現(xiàn)實生活,描寫災荒年中,乞丐們流落街頭,受人欺凌的悲慘畫面,表現(xiàn)出他對人民疾苦的同情。畫神仙佛道如《醉民圖》,多操大幅,用筆設色,潑辣大膽,于迷離撲朔中見形象神韻。描繪文人生活的有《東坡玩硯圖》,用筆迅疾,衣紋頓挫,線條硬折 結,墨公濃淡相間,人物軒昂、富有氣勢,為其成熟后的代表畫風。
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書畫家的他,以其潑辣的畫風和開闊的意境聞名于世。出身貧苦的他一生以書畫謀生,他將詩、書、畫融為一體,生動地展現(xiàn)出民生本色,正可謂是“書畫界的杜甫”。
「
ARTISTIC LIFE
揚州八怪之黃慎
」
孤兒寡母
黃慎[shèn]原名黃盛,清康熙26年(1687年)他出生于武夷山附近。他的父親年輕時讀過幾年書,算是略通文墨。他的母親曾氏家中環(huán)境尚可,雖然也沒有閑錢來供黃慎讀書,但也能識文斷字。在他14歲時,他的父親客死湖南,隨后,兩位妹妹又相繼夭折,只留下他和母親兩人相依為命。
黃慎花鳥畫作品
孤兒寡母的生活日漸貧苦,為了維持生計,黃慎的母親要求他開始學習畫畫,以為人畫像謀取生計。就這樣,年僅16歲的黃慎走上了繪畫的創(chuàng)作道路。
最初,黃慎師從畫家上官周。該時期內,他的作品多為工筆,畫風細膩。勤奮刻苦的他每日都在練習、作畫,技藝日益精湛,開始在當?shù)匦∮忻麣狻?/p>
黃慎《漁翁圖》
據(jù)說有一次,端午節(jié)將至,他的母親說:“節(jié)日將至,你終日作畫,我們過節(jié)吃什么呢?”黃慎不以為然,指著剛畫好的《水鴨圖》說道:“就吃這個。”他的母親哭笑不得:“這是你畫的鴨子,怎么吃呢?”于是黃慎便讓母親提著畫拿到街市上去售賣。
黃慎《蘆花雙雁圖》軸,紙本設色,清
不一會兒,有人看上了這幅畫,隨即就用四只鴨子交換了這幅《水鴨圖》。可見,黃慎雖年紀輕輕,但他的作品就已經得到了大眾的認可。
他的花鳥畫宗法徐渭,亦縱逸潑辣揮灑自如,如《瓶梅圖》、《菊蟹圖》等。他的山水雖“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畫有一定的造詣,大幅和小景都各盡其妙,瀟灑有致,山水代表作如《漁歸圖》,兩株柳樹,“姿態(tài)婀娜勁挺,聳立奇峭山巖,淡墨輕赭橫掃出沙灘,中景兩只 漁船,一筆勾出船舷,船中人物,神態(tài)右辨,畫面左角草書題畫詩三行,詩、書、畫、印緊相配合,自然貼切。
“詩書畫”三絕
談到黃慎,就不得不提其在詩、書、畫三大領域內的成就,因為三者成就之高,世人稱之為“詩書畫三絕”。
黃慎《商山四皓圖》軸,紙本設色,清
在黃慎的畫藝越來越成熟時,他的母親有一次提醒他:“兒為是,良非得已。然吾聞此事,非薰習詩書,有士夫氣韻,一畫工伎倆耳。”而他的同鄉(xiāng)也點撥他:“子不能詩,一畫工耳;能詩,則畫亦不俗。”
黃慎《荷鷺圖》軸,紙本墨筆,清
一心沉迷于提升畫技的黃慎這才茅塞頓開:單會畫畫只能成為一名匠人,只有飽讀詩書,將詩歌的意境融入繪畫之中,才能成為真正的畫家。這樣的思想從此貫穿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
為了研讀詩書,勤奮刻苦的黃慎選擇離開家鄉(xiāng),前往寺廟中閉關潛學。每到傍晚,黃慎就獨自來到佛殿,趁著殿中的長明燈讀書。古語有云:“一人不看廟,二人不看井”。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廟中的佛像神態(tài)各異有的相貌猙獰,一人觀看會被嚇到。而黃慎每晚就在這一燈如豆,四壁神佛的廟中寄居。心地純正的他不但不畏懼這些神佛,還在讀書的空暇仔細端詳,找出他們各自的特點加以臨摹。從而在之后創(chuàng)作出大量佛教題材繪畫。
對于這段經歷,他自己曾回憶:“十年容類打包僧,無怪秋霜兩鬢髡。歷盡南朝多少寺,讀書頻借佛龕燈。”
黃慎《詠梅圖》
家境貧寒的他無法負擔火燭費,于是總在深夜獨坐于佛龕燈下,借著佛燈的燭光苦讀學習。巡夜的僧人見他如此刻苦,特地給油燈添了一根燈芯,讓燭光更加明亮,還搬來了一尊石鼓擺在燈下,方便他讀書。久而久之,佛龕下的青石板上留下了黃慎夜夜踱步、長坐的印記。
黃慎《捧梅圖》
經過漫長的研習之后,黃慎早已不是當年的一位畫工,他成長為了一名真正的畫家。“以詩入畫”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別向詩中開世界,長從意外到云霄”——畫作擁有了詩詞的底蘊,其開闊的境界便油然而生。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黃慎決定要再拜一位老師。他選定的老師是同郡的著名人物畫家。因為無人引薦,想要見到這位名畫家并不容易,黃慎在門外苦苦守了幾日,才在門外遇到送客的畫家。學藝兩年,畫藝精進的黃慎人未到家,名氣卻已經傳到了家鄉(xiāng)寧化。
黃慎《鐘馗圖》軸,紙本設色,清
雍正三年(1725年),他來到了揚州。當時,揚州的經濟與文化都處在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聚集許多一流的文人畫家,想要在此地打開局面,并非易事。果然,黃慎精心繪制的畫作,居然無人問津。
而路過的揚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看出黃慎的畫功力非凡,只是略顯匠氣,缺少了一些文人氣,于是特意結識和他一起切磋畫藝。汪士慎又介紹了一位書畫商,他們一致建議黃慎改變風格,化工為寫,以適應時代風氣。
以此,黃慎想到“以書入畫”,開拓性地將草書與繪畫結合,開辟了“狂草入畫”的新形式。他將草書的運筆態(tài)勢用于繪畫之中,使畫面呈現(xiàn)出迅疾、灑脫、不羈的風格;同時,在他的草書作品中,筆畫之間盤根錯節(jié)、錯落有致,又帶有繪畫的節(jié)奏感與趣味。
黃慎《草書五律詩》軸,紙本,清
黃慎的草書雖學“二王”,深得懷素筆意,但卻與前人相比又大為不同,不受古法的約束。標新立異的他不講究章法,所有的抑揚頓挫均順從于他的心境,呈現(xiàn)出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感與強烈的個人風格。
黃慎《草書七言詩》軸,紙本,清
將詩、書、畫三者融為一體,且各自成就均不可忽視的藝術家,唯數(shù)黃慎一人。詩歌的意境、書法的開闊、繪畫的細膩都在他的作品中彼此呼應、相得益彰。
四下?lián)P州的“再世杜甫”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世時游歷人間,發(fā)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而曾經四下?lián)P州的黃慎,則是用自己手中的筆,書寫下了民間疾苦,為百姓發(fā)聲。
黃慎《漱石捧硯圖》軸(局部),紙本設色,清
康熙58年,32歲的黃慎離開母親,獨自一人離家遠游,他行走于全國各地,一邊游歷山山水水,一邊以賣畫為生。“天下文人半在揚州”,受此影響,黃慎最終停留在揚州,廣交朋友。
在他的眾多友人中,數(shù)鄭板橋和他的情誼最為深厚。鄭板橋還曾為他作過一首詩:“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以此稱贊自己的摯友。而在黃慎的眾多作品之上,都有鄭板橋親自寫下的題詞
在揚州居住了短短兩年之后,黃慎牽掛自己遠在家鄉(xiāng)的母親,便親自回鄉(xiāng)接母親一同再次去往揚州。這一住,就是12年。在此期間,黃慎憑借自己的“三絕”在揚州城內名聲大噪,世人稱之“癭瓢之名滿天下。”
黃慎《麻姑進酒圖》軸,紙本設色,清
落葉總要歸根。雍正13年,黃慎的母親思念家鄉(xiāng),于是黃慎舉家遷回家鄉(xiāng)。直到母親逝世后,他才又重返揚州。
在這來回之間,黃慎不僅看遍了山水名勝,百姓們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被他記在心頭,付諸筆端。他的人物畫多從民間生活取材,塑造了眾多纖夫、乞丐,流民、漁民等社會下層人物形象。這些民間百姓的形象栩栩如生,配合畫中的情景,真實地再現(xiàn)了該時期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
而黃慎悲天憫人的情懷也在畫中流露無遺。在作品《群乞圖》中,他描繪了一群乞丐于災荒年間流落街頭,受人欺凌的悲慘畫面。他用畫筆為百姓們發(fā)聲,控訴社會的不公與黑暗。
黃慎的啟蒙老師曾評價他:“吾門有黃生,猶右軍之后有魯公也。”黃慎的“怪”不再于其秉性或生活軼事之中,而在于他對詩、書、畫異于常人的理解與創(chuàng)新。勤奮刻苦的他能從一介畫匠蛻變?yōu)槊骨嗍返乃囆g家,正是因為他的創(chuàng)新與開拓精神。
附:
黃慎筆下的女性世俗生活
作為職業(yè)畫師,黃慎人物、花鳥、山水各科兼能,其中尤以人物畫最為著稱。在黃慎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匯集了眾多人物形象:既有賞菊出世的陶淵明,又有捧硯珍玩的蘇東坡;既有各顯神通的渡海八仙,又有辛苦勞作的農夫漁翁。在這些人物畫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一類表現(xiàn)女性形象的畫作,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一類是世俗生活題材畫作。
人物圖冊》之《絲綸圖》 天津博物館藏圖繪了一位老嫗正與一幼童紡線的場景。老嫗居畫面左方,幼童居畫面右方,二人手中的絲線相連。老嫗盤腿而坐,頭戴青巾,頭發(fā)蒼白,滿面皺紋,正悲戚而殷切的注視著孫兒。天真爛漫的孫兒坐在地上,頭梳朝天髻,手持紡輪,玩性正濃。在古代,“絲綸”代表著皇帝的詔旨。但在這幅畫中,“絲綸”作為古代婦女的必備本領,更象征著祖輩與晚輩的生命傳續(xù)。
《雜畫冊》之老嫗 常州博物館藏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黃慎筆下,老嫗是經常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乾隆三年(1738) ,黃慎《雜畫冊》中就有一開專門繪畫了一位老婦人。她手提竹筐,似乎剛從河邊洗衣歸來。黃慎以戰(zhàn)筆表現(xiàn)出老嫗滿臉皺紋,形容枯槁。
老嫗并不是畫家尋常喜愛的畫題,黃慎之所以熱衷于圖繪老嫗,很有可能與其對母親的情感有關。黃慎少年喪父,因家貧,奉母命拜師學畫。“某幼而孤,母苦節(jié)。辛勤萬狀。撫某既成人,念無以存活,命某學畫,又念惟寫真易諧俗,遂專為之。”“頻年饑饉,益無從得食。慎大痛,再拜別母,從師學畫。年余,亦能傳師筆法,鬻畫供母,自是免于饑寒。
”自康熙五十八年(1719)赴各地鬻畫為生,所得潤筆寄回家里贍養(yǎng)老母及家人。黃慎自雍正二年(1724)來揚州寓居賣畫聲名漸起后,雍正五年(1727),便把老母妻兒接來揚州生活。后至雍正十三年(1735)春,因為老母年邁思鄉(xiāng),黃慎又奉母攜眷離揚返閩。老母壽終正寢后,黃慎四處奔走為老母立節(jié)孝牌坊,積蓄傾囊而出。(見丘幼宣《癭瓢山人黃慎年譜傳略》)種種可見,黃慎與母親的感情深厚。作為孝子的黃慎,將奉母之情化為畫下老嫗加以呈現(xiàn)。
康熙五十九年《人物圖》冊之《家累》 天津博物館藏此開圖繪了一位男子正束手縛腳的拉車,車上坐著二位女子和二位孩童。
男子裹頭巾,八字眉,眼角下垂,一臉苦相,上衣敞開由兩肩而下褪,肩背胸腹袒露,下著及膝短褲,裸足,腰及雙踝均由繩子拴住,正在使勁兒將木輪車向前拖曳。
車前端所坐女子似乎是不滿車速太慢,一手持繩,另一手正執(zhí)竹枝欲鞭打拉車的男子。男子雙手緊握車繩,頭及身體稍向右偏,似乎在躲避主婦的鞭打。
車中還坐著一位更年輕的女子,正在埋頭縫紉衣物。二名幼童坐在車后端,探身向外玩耍車邊懸掛的玩偶與葫蘆。車上還放置著竹筐等雜物。
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是家庭與社會常態(tài),但黃慎此開《家累》似乎展現(xiàn)了家庭生活的另一面。其實,在看似男人主導的明清家庭生活中常會出現(xiàn)“河東獅”與“妻管嚴”。這一現(xiàn)象在明清野史筆記中多有記載,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便是怕老婆的典型。
其實,黃慎在《家累》之外,還圖繪過包含女性的家庭畫像。如乾隆元年(1736)十一月,黃慎作《牛背醉歸圖》。
《人物山水花卉圖冊》之《牛背醉歸圖》 紙本設色 32.1× 32.2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畫中白胡老者酒醉騎牛,搖晃不穩(wěn),家中兒子兒媳孫子等皆來攙扶。畫中還有黃慎自跋:“兒女醉扶黃犢背,山花斜插帽檐歸。”
黃慎圖繪這些反應家庭中女性生活場景的圖畫,很有可能源于其自身對家庭生活的感悟。黃慎在父親歿后很久沒有成家,“歷十有余年……慎受室”(見王步青《書黃母節(jié)孝略》)終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26歲之時,與張氏成親。后張氏去世,又續(xù)娶側室吳氏。有兩個兒子,名茂□、茂瑸;一女兒,名字不詳。孫四人,名賢材、賢樑、賢棨、賢栞(見丘幼宣《癭瓢山人黃慎年譜傳略》)。
一妻一妾,二個黃口小兒,這不正是《家累》中車上所坐之人么?當然,黃慎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時未必完全從自身現(xiàn)實出發(fā),畫家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進行藝術加工是必然的,但可以想見,自身經驗的切身感受還是能帶給畫家很多靈感與啟發(fā)。
《人物圖冊》之《漁翁漁婦圖》 天津博物館藏
漁婦,是黃慎筆下的常見畫題。此畫漁夫居左,漁婦居右。
漁婦拱右膝坐地上身向漁夫,頭戴青巾,身前置一大竹簍,右手指向漁夫竹籃中的魚,似乎是剛從大竹婁中挑出來的。
漁夫椎髻虬須,手足踞地,躬身低頭湊近竹籃俯看籃子中的魚,面露驚喜。
畫中漁婦嫻靜優(yōu)雅,漁夫質樸純真,濃郁的漁民生活情趣撲面而來。黃慎以兼工帶寫的畫筆描繪漁翁漁婦,在題材上和風格上都具有雙重新面貌。(見黃喬喬《黃癭瓢人物圖冊研究》)。
劉綱紀《<黃癭瓢人物冊>初探》中認為此圖情景出自《詩經·小雅·采綠四章》:“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其釣維何,維魴與鱮;維魴與鱮,薄言觀者。”這是歌頌古代夫唱婦隨的真摯愛情詩章。
“其釣維何”以下的意思是說,婦人看到她所愛者釣到了魴與鱮,為朱熹注所謂“魚之美者”,這樣難得的好魚,就指給他看,叫他一起來觀賞。
類似的漁婦形象還出現(xiàn)在《漁婦攜筐圖》《漁翁漁婦圖》等畫作中。
黃慎《漁婦攜筐圖》軸 紙本設色 138×48.4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黃慎《漁翁漁婦》軸 絹本設色 120×59.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畫中漁婦頭包頭巾,碎步向前,手提鮮魚,回首側顧。這些畫作大多運筆疾迅,以草書入畫,具有潑墨寫意之風。
同時,在這些畫作上,通常還有黃慎的題詩。如乾隆八年(1743)四月《漁夫漁婦圖》上有跋:“漁翁曬網趁斜陽,漁婦攜筐入市場。換得城中鹽菜米,其余沽酒出橫塘。乾隆八年四月,寫于燕水,寧化黃慎。”題詩與繪畫一同呈現(xiàn)出底層民眾樸實的勞作場景。
備注:本文摘錄自北京畫院趙琰哲《生綃數(shù)幅紅影裝——黃慎筆下的女性形象》,原文刊載于《收藏》雜志2017年第12期,總第342期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扬州八怪黄慎——书画界的杜甫,诗、书、画融为一体民生本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mtoken干嘛的(imtoken盗u
- 下一篇: 小面包怎么做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