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如何赶超美国?魏少军:需要“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
8月26日消息,總有人問,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什么時候能夠趕上美國?但是很少有人問,我們如何趕上美國?
在今日召開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發出了這樣的靈魂拷問。
在他看來,美國之所以能夠長期位居領袖地位是有原因的,其根本就在于美國的研發投入非常高。
數據顯示,美國半導體研發投入大概占到銷售收入的27%,是其他國家的兩倍。同時,美國擁有全球半導體半壁江山的市場份額以及高達62%的毛利空間。高額的投入使它擁有最先進的技術,最先進的技術支撐它強有力的競爭力的產品,而強有力的產品就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又帶來更好的回報,可以再繼續支持它的研發,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環。也就是說美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正是通過研發投入使得產業競爭力持續不斷地得到增強。
“而總體而言,中國的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即便現在有些企業研發投入已經達到20%以上,但是因為體量太小,仍然無法實現完全正向的循環,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魏少軍指出。
企業發展的條件不能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魏少軍坦言,希望我國政府在研發上有足夠的投入。現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非常需要國家戰略引導下的資本和技術雙輪驅動戰略,這樣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這輛“車”才能跑得越快越好。
魏少軍還形象的將資本和技術比做“車”的“輪子”。他表示,如果一個輪子行駛的快,一個輪子行駛的慢,車就會拐彎。而我國集成電路現實的情況是兩個“輪子”不僅不一樣,而且行駛的速度也不一樣快。這就是中國集成電路的現實--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解決集成電路研發資金長期穩定持續高強度的投入,是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得以成功的根本道路。”魏少軍強調。
同時,魏少軍還指出,需要理性看待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情況才能獲得長足發展。為此,他指出了三點內容: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2000到2017年這17年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大量依賴國外,到現在邁進了國外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中國對外依賴的新階段。這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從技術角度來看,國內和國外有相當多的交融,我國產業在絕大部分領域采用的標準都和全球標準相統一。這既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能力。
其次,要有強大的國家意識。今年,我國政府提出了“新基建”,“新基建”是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無論是5G還是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等都是信息產業的進一步延伸,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和特高壓也都離不開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而半導體產業是支撐信息技術的新基建最基礎的產業。在半導體領域,雖然我國對外依賴度很高,但是我國的技術產業發展的也非常快。在一些領域,我國和國際水平差距越來越小,進入了同臺競技的階段。
最后,要調整我國的產業模式。目前,全球產業模式是以一體化的IDM為主,我國和亞洲很多國家采用的是代工和分離的模式。如果我們解決不了IDM模式,就無法實現突破。近期,在存儲器領域,我國產業在IDM上邁出豐富堅實的一步,相信中國在IDM當中的發展一定會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如何赶超美国?魏少军:需要“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长葫芦瓜怎么做好吃啊?
- 下一篇: 书开头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