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现蝗虫聚集成群的原因:几只就可能引发蝗灾
就個體而言,蝗蟲并不會帶來什么嚴重危害。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
8月13日,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表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發現了蝗蟲聚集成群的原因,為防控蝗災帶來了新方向。
該研究的重點的飛蝗,但當它們經歷環境條件的變化時,如大量降雨或濕度改變,它們會進入群居階段,并不斷吸引其它蝗蟲從而形成規模龐大的蝗群。
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在某一自然環境的改變導致蝗蟲習性發生變化,從而開始成群生活進而形成蝗災。但科學家目前還不清楚到底是哪些化學信號刺激了蝗蟲神經系統促使其行為發生改變。
中科院的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行為驗證、神經電生理記錄、嗅覺受體鑒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驗證等多個層面對飛蝗群居信息素進行了全面而充分的鑒定和驗證,發現蝗蟲聚集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這是一種在35種化合物中鑒定到由群居型蝗蟲特異性揮發的氣味化合物,它能夠激活蝗蟲的嗅覺受體OR35。
隨后,研究人員研究人員甚至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敲除該嗅覺受體后,發現它們無法檢測到信息素4VA。此外,通過室外草地雙選和誘捕實驗證明,4VA對實驗室種群在戶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研究人員表示,無論性別、年齡、群居還是獨居,4VA都能夠引發蝗蟲聚集。通過試驗發現,當4到5只獨居的蝗蟲聚集在一起時,就有可能產生這種信息素,從而形成蝗災。
對于這項最新發現,將為防控蝗災帶來新方向,不僅能夠使用阻斷OR35受體的來進行蝗災防治,還能通過合成4VA化合物在野外來吸引蝗蟲,從而降低蝗蟲帶來的災害影響。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科院发现蝗虫聚集成群的原因:几只就可能引发蝗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三去南极鱼怎么做好吃啊?
- 下一篇: 日经:中国大陆从台积电挖走100多名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