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基地周边海域水质如何?企业在核电站海底种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在核能公眾溝通領域,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再次開創行業先河,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讓核電基地更加透明。
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后,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后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
后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
大亞灣核電基地位于南海之濱——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據介紹,由于大亞灣核電公司長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在整個核電基地陸地及周邊海域形成了物種豐富的生態圈。
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潛愛等公益組織于2019年發布的《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顯示,大亞灣核電基地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為珊瑚提供了安居港灣,是一座“天然”的珊瑚保育基地。周邊海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15種,包括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多孔同星珊瑚、卷曲黑星珊瑚、扁腦珊瑚、刺星珊瑚、沙珊瑚、棘星珊瑚等。
全球珊瑚礁覆蓋面積不足海底的千分之三,卻為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環境,被稱為海底的熱帶雨林,為海洋生物繁衍生息提供生態空間。但珊瑚對海洋生態環境要求苛刻,臺風、海浪、船錨等會打斷珊瑚出現殘枝。若不對珊瑚殘枝施以援手,它們可能會白化、死亡,最后成為海沙的一部分。
為了拯救和修復珊瑚礁,珊瑚救援組織們開始為瀕臨死亡的“殘枝”復原:在水底下建立珊瑚“醫院”(苗圃),將被浪涌等打斷的珊瑚放在苗圃柵格上,與泥沙隔開,同時避免人為及自然災害的影響,使其在光線照射下恢復生長,待健康后再移植到自然巖礁之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核电基地周边海域水质如何?企业在核电站海底种珊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全球首次 5G+8K超高清直播在国家大剧
- 下一篇: 有失眠的人么?天天睡不着 愁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