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法日接连“拉黑” 没有华为的5G网络会怎样?
文/羅燕珊
來源:InfoQ(ID:infoqchina)
繼英國“變臉”之后,華為在歐洲的形勢變得更嚴峻了。
7 月 14 日,英國方面宣布將停止在 5G 建設中繼續使用華為設備,這推翻了其半年前的決定——今年 1 月,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曾表示允許華為在英國的 5G 計劃中發揮有限作用,但其份額不能超過 35%,并且排除在網絡“核心”部門之外。
在外界看來,英國方面突如其來的轉變顯然與美國政府有關,并非出于商業因素的考量。而隨著英國立場的改變,接下來歐盟一些國家對華為的態度備受關注。
根據美國國務院披露的“5G 干凈網絡”(5G Clean Networks)名單,截至 7 月 30 日,全球已經有 27 家運營商放棄選擇華為及中興的設備。英國、捷克、波蘭、瑞典、愛沙尼亞、羅馬尼亞和拉脫維亞等國家明確“僅允許受信任的供應商參加其 5G 網絡建設”。另外,希臘也已同意使用愛立信而不是華為來開發 5G 基礎設施。
歐盟:安全必須放在首位
7 月 24 日,歐盟發布了一份新的報告,強調歐洲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報告基于今年 1 月歐盟出臺的《5G 網絡安全工具箱》,當時歐盟委員會呼吁成員國在 4 月 30 日前落實工具箱建議的系列措施,并在 6 月 30 日前就每個成員國的落實情況編寫一份聯合報告。
歐盟在隨報告發出的新聞聲明中表示,在工具箱中,會員國同意通過一套可能的建議措施來加強安全要求,尤其是評估供應商的風險狀況。對被認為是高風險的供應商實施相關限制,并制定適當的策略來確保供應商的多元化。
“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歐盟方面表示,要加快推進速度,以減小對高風險供應商的依賴。這需要建立在對網絡供應鏈進行徹底清查的基礎上,同時也意味著歐盟需要持續監測形勢的演變。
不過報告并沒有指出誰是高風險供應商。
盡管 7 月 21 日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曾公開表示,不會禁止華為在法國投資 5G。但路透社 7 月 22 日援引 3 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法國當局已經告知計劃購買華為 5G 設備的電信運營商,設備牌照到期后,將無法再更新,此舉實際上是將華為設備逐步排除出移動網絡。
消息人士稱,法國國家信息系統安全局(ANSSI)已經告知當地的運營商,大部分華為設備的牌照有效期是 3 年至 5 年,而愛立信或諾基亞的設備大多獲得了 8 年牌照。
報道指出,雖然法國當局或當地相關企業還沒公開上述決定,但 ANSSI 在過去幾個月的非正式對話中已經跟運營商同步過華為設備到期不更新的消息。而 3 年的期限基本相當于禁用,因為像 5G 這樣的新技術至少需要 8 年才能帶來投資回報,電信運營商很難承擔投資華為設備的風險。
對此,華為駐歐盟機構首席代表劉康表示:“我們在歐洲不是新來者,我們來這里近 20 年了,在歐洲一直是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他補充說:“歐洲當局和政客應該對自己的政府和運營商有足夠的信心,他們是全球頂級運營商,擁有業界一流的網絡安全標準和專家。”
目前歐盟國成員中,意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也已經宣布將華為排除在其于意大利和巴西進行的 5G 核心設備招標之外。德國政府預計要到 9 月才會對其 5G 規則做出決定。
成就感最大的市場
曾經在華為工作多年的“華為老兵”戴輝對 InfoQ 表示,英國禁止華為參與 5G 建設,乍看起來是華為在英國將失去重要的 5G 無線管道業務,但其實還有緩和的空間,因為有半年的簽約寬限期,并且要求運營商拆除華為設備的最后期限是 2027 年,可能還會有變數,而且 6G 彼時也可能出來了。
6 月 25 日,華為宣布將在英國建立光電子研發與制造基地,圖為劍橋園區設計圖。圖片來源:華為
自從遭遇美國打壓,活下來成了華為的主要目標。而歐洲市場對華為來說,也有著特殊的意義。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今年 3 月在接受采訪時曾提到,在海外市場,成就感最大的是歐洲。
“基本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很喜歡我們。我們在歐洲的突起,也是公司改革的結果。歐洲有很多舊房子,街道很窄,不能修很多鐵塔,如果設備很重就會把舊房子壓塌,那怎么辦呢?我們的無線系統 SingleRAN 又輕又小、功率又強大,就這樣我們突進了歐洲,從那時開始這個口子就越撕越大。”任正非表示,華為的 5G 基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一個人手提著就可以安裝,隨便掛在墻上、下水道、電桿上就可以,很簡單。“為什么歐洲那么多人喜歡華為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能解決問題。”
但如今看來,在美國施壓之下,歐洲對華為的態度在不可避免地發生改變。這跟美國在今年 5 月 15 日針對華為給出的“致命一擊”不無關系。
2019 年 5 月 15 日,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批準,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
對當時的華為來說,不使用美國產品也沒關系,因為華為電信設備已經可以做到不依賴美國元器件。任正非在去年年底亦表示,華為在 5G 基站、傳送、接入、核心網都已經可以沒有美國零件。
可沒想到,時隔一年,美國再次升級對華為的制裁,從“制造”入手,只要用到美國相關技術和設備生產的芯片,在提供給華為之前都需要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同意。
而這一次的限制,可以說是對華為沖擊甚大,尤其是華為基站業務。手機芯片可以向聯發科等第三方供應商購買,但基站核心芯片向來是各自研發。華為自研的 5G 基站核心芯片“天罡”采用的是 7 納米制程,由臺積電生產。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 5G 基站芯片的存貨大約可以撐到明年年底。
戴輝表示,美國的目的是限制華為,大家無需想得過于極端。等中美局勢緩和下來之后,5G 基站芯片未來還是可能繼續供應的。“現在看來,對華為 5G 的限制,美國是一個一個國家游說來制定政策,對華為來說,市場上還是有回旋余地的。以印度為例,2009 年開始建設首期 3G 時,所有中國廠商均因安全原因遭受了禁售,但是在后期又重新加入了。”
沒有華為的 5G 網絡會怎么樣
在英國明確對華為設備的限制之后,華為英國發言人愛德華·布魯斯特在聲明中表示:“這可能會讓英國落入數字發展的慢車道,增加消費者的通訊開支,并加深數字鴻溝。此舉非但不能‘提高’,反而會降低英國的發展水平,我們敦促政府重新考慮這一決定。我們有信心,美國的新管制措施不會影響我們為英國提供產品的抗風險能力和安全性。”
失去華為,將對海外不少國家和地區的 5G 建設造成負面影響。
英國咨詢公司 Assembly Research 評估,如果全面替換華為網絡設備,會導致英國 5G 建設延遲 18 到 24 月,并帶來 45 億到 68 億英鎊的損失。
比利時國家電信部部長菲利普·德·巴克近日表示,比利時不會將中國華為公司拒之門外。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聯盟 GSMA 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對華為設備的限制將會令歐盟 5G 的部署大幅往后推遲 18 個月左右。報告指出:“如果禁止華為設備,那么到 2025 年,歐洲 5G 將只會覆蓋 25% 的人口,如果不禁止華為,那么我們將會有 40% 的人口可以使用上 5G 網絡。”
TrendForce 集邦咨詢分析師謝雨珊對 InfoQ 表示,歐日設備商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發展許久,但一直難以與華為競爭,主要原因在于華為已建立垂直整合供應鏈,不論在價格還是產品上均具有優勢。
戴輝亦指出,華為的 5G 領先優勢有幾點很關鍵。一是標準的引導,已經進入到核心的編碼領域,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專利授權與收費也可成為重要收入來源,蘋果從 4G 時代便與華為進行專利交叉授權;第二是華為有很大的 4G 市場,這對其 5G 部署自然有市場地位優勢。
此外,基于自研 7nm 基帶芯片建立的優異性能,也是華為的核心產品優勢,但如今美國的限制使得華為難以憑借該優勢繼續領跑。
“中國力量至關重要。”戴輝強調道:“5G 本可能象 3G 一樣充滿磨難。5G 產業鏈是過去兩年在中國大規模發展成熟的,比如大規模鋪設基站與生產 5G 千元手機,中國市場、產業力量(華為中興小米 OV 傳音華勤等)與芯片力量完美合作才有了 5G 的今天。未來 6G 的發展也會是同樣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因為中國制造與市場,引發了股價暴漲。因此,美國與中國在產業上難以割裂,所謂一個世界兩個系統的說法在很多領域不能成立。”
電信市場調研機構 Dell’Oro Group 發布的數據顯示,從 2015 年到 2019 年,諾基亞在蜂窩基礎設施市場的收入份額從 24.4% 降至 19.2%,同期,愛立信的份額從 26.2% 升至 27.0%,處于領先地位的華為的份額從 27.5% 升至 30.7%。
但可以預見,在歐洲多個國家把華為排除在 5G 建設之外后,愛立信、諾基亞、三星等競爭對手,以及 OpenRAN,都有望在 5G 首期建設中獲得新增份額以及市場機遇。但這是否就是終局,尚存在變數。
2020 年一季度,全球 5G 通信設備市場中,華為市占率位居第一,達到 35.7%,但對比 2019 年第四季度,僅增長 0.4%;愛立信、諾基亞、三星依次列第二、三、四名,市場份額分別為 24.6%(增加 0.8%)、15.8%(下滑 4.5%,和此前 5G 技術路線出現失誤有關)和 13.2%(環比增長 2.8%)。
若想打破由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傳統電信廠商主導的市場格局,OpenRAN 是最被看好的發展路徑,美國也對此寄予厚望。
OpenRAN,即開放式無線接入網,旨在通過軟件開源化、接口開放化和硬件白盒化來實現模塊化組建基站,使運營商可采用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軟件、通用硬件來實現模塊化混合組網。OpenRAN 是 TIP(Telecom Infra Project)聯盟中的一個計劃,TIP 于 2016 年由 Facebook 發起,目前已有超過 500 家成員,包括運營商、設備商、芯片商、IT 商和系統集成商,其中,沃達豐、西班牙電信、德國電信、英國電信、SK 電信、諾基亞、英特爾、三星等都是主要成員。
類似的還有由中國移動、AT&T、德國電信等運營商于 2018 年發起的 O-RAN 聯盟,目前已涵蓋 23 家運營商以及 140 余家企業,但華為沒加入。
謝雨珊表示,隨著設備商推廣開源網絡,將給華為的價格優勢帶來挑戰,因為一些使用規模較小的供貨商可以提供標準化軟硬件,以符合 ORAN 的標準進行基站的聯合開發,來創建高靈活性的下一代無線網絡。
“ORAN 對運營商來說,因為供應商數量會增加,所以成本會降低,然后功能定制化,可以只選自己需要的,后續通過軟件升級實現更多功能。”一位運營商人士說,最主要是能擺脫設備商的束縛。
不過,設備的“白盒化”仍在發展初期,包括專利、廠商間的利益分配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華為看來,短期內 OpenRAN 對華為的業務沒有影響。華為時任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今年 3 月 31 日舉辦的年報發布會上表示,OpenRAN 是通用計算,仍需解決功耗、成本、性能等問題,要滿足客戶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需要注意的是,白盒子技術方案對傳統廠商帶來的沖擊在各個信息技術領域都存在,與中美貿易摩擦并沒有直接關系,OpenRAN 也是如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美英法日接连“拉黑” 没有华为的5G网络会怎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生姜泡脚的正确方法如下图片(生姜泡脚的正
- 下一篇: “贴牌”特斯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