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彩色摄影图像,在电磁学家的演讲中诞生
攝影術發明后,豐富的色彩成像并沒有緊隨其后,而是經歷了一段黑白和單色影像時期。人們也曾給照片手工上色,以滿足顧客需求、提升藝術價值。
1850年的手工上色銀版照相,by J。 Garnier
制作彩色成像的最早期嘗試出現在1840年代,但它們的品質很差,曝光時間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而且攝影師們還要面臨染料擴散的麻煩,總的來說失誤率高,非常不實用。
為實用性彩色攝影奠定了理論基礎的先驅者,意外地來自電磁學領域。他就是證明光的本質是電磁波的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麥克斯韋緊跟牛頓和托馬斯·楊的腳步,對彩色視覺產生了濃厚興趣。
1855年,此君在愛丁堡皇家學會發表的一篇論文《關于眼睛感知到的顏色的實驗,及有關色盲的評論》(Experiments on Colour, as Perceived by the Eye, with Remarks on Colour-Blindness)中,闡述了產生全色投影圖像的策略:如果透過紅、綠、藍三色濾光器分別拍攝同一景象,而后將影像分別通過三種顏色的濾鏡投射到屏上,這樣通過疊加就可以完全還原原始的彩色影像。
薩頓(左)和麥克斯韋(右)
1861年的演講中,麥克斯韋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彩色攝影實驗的成果。通過攝影師托馬斯·薩頓(Thomas Sutton)的協助,他們分別在陽光下使用紅、綠、藍三種濾光片拍攝一條蘇格蘭花格呢緞帶,拍攝了三張獨立的單色負片。再將三張照片顯影,打印在玻璃紙上,然后使用三臺不同的投影儀投影到屏幕上,每臺投影儀配備了用于拍攝照片的相同濾色鏡。
當這三個圖像疊加在屏幕上時,便形成全彩色圖像,完整呈現了緞帶本身的顏色。
雖然當時大家沒有意識到感光乳劑對紅光不敏感,幸運的是,緞帶上的紅色布料反射了紫外光,因此,紅色還是在最終的感光乳劑中被記錄下來。當然也因為濾鏡沒能屏蔽紫外線,并且綠光敏感性也不是很強,所以實際拍攝效果與預期的效果相比有一定差距。
使用了從分離負片獲得并用彩色濾光片投影的三個黑白透明膠片A,B和C,和圖像重疊效果D
該實驗的原照片如今被保存于麥克斯韋出身地的一家博物館中,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上圖右下角中的緞帶)。雖然麥克斯韋不是攝影師,并且是以學術演講的方式完成的拍攝,但他再次證明了前人的色彩理論,這一研究也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
其實麥克斯韋的發現,是根據人眼的感光原理誕生的色度學中“加色法”的雛形。加色法是指三原色的顏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而混合出其他色彩。比例完全相同時會得到白色光,其他比例下可產生各種顏色光。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把水滴滴在電視屏幕上,就會看到被放大的像素變成了紅、綠、藍三色陣列。這就是現代工業產品根據加色法原理合成影像的成果,也被稱為RGB顏色模型,想必做設計的朋友對這個術語都不陌生。
screen-as.com
盡管在那場演講中展示了這種理論的可行性,但彩色照相要普及還需等上幾十年。1903年,盧米埃爾兄弟獲得彩色照處理技術的專利,他們稱之為“彩色照相底板”(Autochrome)技術:將細微的淀粉顆粒分批染成紅色、綠色和紫色,混合在一起,然后鋪在涂有粘性清漆的玻璃板上;然后把木炭粉鋪在板上以填充有色淀粉顆粒之間的任何間隙,再以滾筒將板壓平;最后再用全色照相乳劑涂覆這塊板。
在拍攝的時候,光線通過被染成各種顏色的土豆淀粉顆粒,可以將相應顏色傳遞到圖像上。這也是第一個成功進行商業化的彩色攝影技術。
即使在數碼攝影和短視頻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有一些專業影像工作者和愛好者們,用更具溫度的圖像處理方式,帶我們重回那些慢節奏的年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第一张彩色摄影图像,在电磁学家的演讲中诞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抗衰老的秘诀?表观遗传调控或可期待
- 下一篇: 口腔塑封袋属于什么垃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