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的秘诀?表观遗传调控或可期待
對抗衰老、延年益壽一直以來都是人類追求的夢想。而衰老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不同器官系統的各種變化,這個過程受到多種細胞通路和分子機制的調控。那么,是基因決定一切嗎?
作為表觀遺傳的一種機制,DNA甲基化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而不改變基因序列。來源:LAGUNA DESIGN / Getty
基因被譽為生命的密碼,儲存著生命的多種信息,會決定人的許多生命特征,包括是否會得某種疾病,可謂操控著人的生、老、病、死。但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基因序列無變化的情況下,基因表達,也即表型,也會發生改變,并遺傳給后代,這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內容。表觀遺傳的改變可能是隨機事件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后天的環境、生活習慣等外在條件也可以影響衰老。2017年,南丹麥大學的Shuxia Li等人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1]即利用從老年群體中測得的大樣本基因數據,為通過表觀遺傳調控來干預衰老提供了線索。
表觀遺傳的機制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RNA等,這些都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隨著基因組分析技術的發展,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的研究越來越多,而最為深入的就是DNA甲基化的相關研究。甲基化作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相當于給基因做了個標記,以決定基因是否在細胞中發揮作用,而其在衰老過程中的變化及調控尤為受到關注。隨著年齡的增加,不同基因的甲基化會呈現增加或減少的趨勢,所以特定的甲基化圖譜被認為可以用來測定衰老的程度。
在南丹麥大學的這項研究中,Qihua Tan和其同事利用在大量的蘇格蘭老年個體中測得的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數據,鑒定出了67604個年齡相關的CpG位點,也就是甲基化發生的區域,發現其中的86%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去甲基化。之后,他們在兩個獨立的丹麥隊列中進行了重復研究,發現了5168個與年齡顯著相關的CpG,其中大部分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去甲基化。生物通路分析表明,年齡相關的DNA甲基化增加明顯參與了細胞信號傳導活動,而年齡依賴性的去甲基化與細胞外基質的功能尤其相關。
這項研究鑒定、驗證并表征了與老年群體衰老過程相關的DNA甲基化模式——表現為全基因組低甲基化和局部的高甲基化,并暗示表觀遺傳修飾廣泛參與了衰老過程。據此,我們可以通過表觀遺傳調控來干預衰老過程。比如,DNA甲基化是在DNA甲基化轉移酶(DNMT)的作用下實現的,而microRNA(miRNA)可以調控細胞中DNMT的表達水平,從而影響全基因組水平的DNA甲基化模式;反之,DNA甲基化也會調節miRNA的表達活性,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維持著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系統的相對穩定。miRNA種類繁多,能夠調控大量的靶標,可以靶向多個衰老相關的信號通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借由miRNA間接對衰老過程進行干預是有可能實現的。
未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以及研究的不斷深入,表觀遺傳學與衰老之間的關系將得到更加詳細的闡釋。在此基礎上,通過表觀遺傳調控最終達到抗衰老的目的也許將不再是夢想。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抗衰老的秘诀?表观遗传调控或可期待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的意义在哪里?
- 下一篇: 第一张彩色摄影图像,在电磁学家的演讲中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