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半年报:业绩亮眼,危机未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itlaoyou-com ,作者吳昊
7 月 13 日,華為公布 2020 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在全球疫情擴散,美國制裁加碼的大背景下,華為仍然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成績。
報告顯示,2020 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 4540 億元,同比增長 13.1%, 凈利潤率 9.2 %。三大業務板塊中的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分別為 1596、363、2558 億元,對應同比增長 8.94%、14.87%、15.85%。
受此消息影響,14 日華為概念股鼎捷軟件、恒信東方、賽摩智能、易尚展示等多只股票迅速漲停。
自被納入美國“實體清單”之后,華為不斷給外界制造出驚喜,持續增長的業績表現,是否意味著華為已經不懼美國制裁,穩坐釣魚臺了呢?
逆勢增長
今年上半年,華為銷售收入、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均實現同比增長。
三大業務中,與 5G 基站相關的運營商業務收入為 1596 億元,同比增長 8.94%,包含服務器等的企業業務收入為 363 億元,同比增長 14.87%,手機等消費者業務收入為 2558 億元,同比增長 15.85%。
運營商業務主要得益于 5G 普及階段,基站正處于建設當中,華為作為世界最大的通訊設備廠商之一,拿下了很多大單。據界面新聞,僅中國移動 2020 年 5G 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總需求為 232143 站,采購金額超 371 億,華為合計中標超 132787 站,涉及金額 214 億元。
華為企業業務主要包含智慧城市、金融、能源、交通行業等,雖然同比增速達到 14.87%,但目前在營收當中并不占據主力。
增長最快、貢獻營收最多的,還是消費者業務。
2018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此后消費者業務營收貢獻的占比不斷擴大,2019 年消費者業務收入占比超過 50%,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占比已經達到 56.34%,成為華為業績增長的“頭號功臣”。
去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公布“1+8+N”(1 代表手機,8 代表平板電腦、PC、VR 設備、可穿戴設備、智慧屏、 智慧音頻、智能音箱、車機,N代表泛 IoT 設備)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2019 年,華為(含榮耀)手機發貨量超過 2.4 億臺,同比增長超過 16%,其中 5G 手機發貨量超過 690 萬臺。
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業務又扛起了銷量的大旗。
2019 年稱為 5G 元年,伴隨著 5G 基站普及,以及 5G 套餐落地,今年各大手機廠商發動了 5G 競逐賽,國內的小米、OPPO、VIVO 都開足馬力,而華為則是一馬當先。
今年上半年,華為(榮耀)先后發布 P40、mate X、暢想 5Z、X10 等 5G 系列手機,整體價格段涵蓋 1500—10000 元之間,對其他品牌形成碾壓之勢。
雖然海外手機市場受到美國制裁,華為手機系統缺少 GMS,無法使用谷歌商店、Youtube 等服務,海外市場面臨失守的風險,但華為在國內市場表現亮眼。
今年 2 月新冠疫情爆發,隨后在全球范圍內爆發,之后國內市場基本恢復,而海外市場依然處于半停擺狀態,因此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都遭遇巨大沖擊。
雖然華為未公布手機銷量,但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4 月,華為智能手機以 21.4% 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越三星的 19.1%,首次躍居全球第一。隨后,華為 5 月以 19.7% 的市場份額蟬聯第一,三星緊隨其后,同期份額為 19.6%,蘋果則以 13% 的份額位列第三。
國內方面,華為手機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 42%,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還為 35%,可以看到,由于國內市場的強勢增長,抵消了海外市場下滑的風險,華為業績實現正向增長。
在今年第一季財報發布之后,華為方面稱成長符合預期,并且華為副總裁張國威表示,“企業成長速度放慢,但面對實體清單事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這樣的成長屬于一種彈性表現。”
二季度華為再次實現逆勢增長,似乎并沒有因被納入實體清單就一蹶不振。雖然上半年銷售增速有所下滑,但凈利率與三大業務的提升,的確展現了華為自身的韌性。
不過,來自美國制裁的危機仍然沒有解除,華為接下來所面對的形勢反而更加嚴峻。
危機未除
盡管華為業績實現逆勢增長,但美國的制裁還在繼續加碼,而華為本次也并未闡明應對措施。
2019 年 5 月,美國政府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對華為技術出口,美國旨在維護本國 5G 地位,打擊中國通訊企業,尤其是華為。
美國的制裁遏制了華為的業績增長趨勢。2019 年,華為稱全年銷售業績為 8500 億,比 2018 年增長 18%,但低于公司 2019 年年初時做出的最初預期。
今年 5 月,美國針對華為的制裁,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加碼。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制裁文件顯示,美國將對華為實施一套新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如果一款芯片由華為及其旗下的海思設計,并使用了美國政府管控的軟件,或在制造過程中使用了美國管控的設備,即便整個生產過程都發生在美國之外,相關企業在向華為交付芯片前,也需要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
美國此輪制裁,想要一劍封喉,直指華為的自研芯片。在全球產業鏈分工的背景下,華為海思芯片設計需要使用美國 EDA 軟件,生產需要臺積電代工,如果美國新一輪的制裁令實施,華為海思芯片或將遭遇滅頂之災。
目前,華為 7 納米麒麟 980 和麒麟 990、昇騰 910,以及很多基站芯片都嚴重依賴于臺積電代工生產,目前大陸的中芯國際尚停留在 14 納米階段,無法滿足華為芯片制造的所有需求。而臺積電態度搖擺不定,此前赴美建廠的舉動,也被外界認為是不利于華為的信號。
華為在此次公告中稱,“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全球產業鏈的開放合作和互信愈發重要。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華為都將致力履行與客戶和供應商的義務,繼續努力生存和向前發展,為全球數字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貢獻。”但并未給出應對的措施。
而且,美國還在不斷動用朋友圈勢力狙擊華為。
最近,根據外媒報道,英國電信運營商稱到 2020 年年底將不能在 5G 網絡中新添任何華為組件。在此之后,運營商需不晚于 2027 年全部撤換已經安裝的華為設備。目前這項政策還在決議當中,并未正式頒布。
除英國之外,美國此前向德國施壓,企圖阻止其與華為的業務聯系,6 月份,加拿大最大的兩家電信運營商宣布,將聯合瑞典愛立信和芬蘭諾基亞公司合作建設 5G 網絡,華為被排除在合作名單之內。
歐洲是華為的“第二本土市場”,自從 2001 年進軍歐洲市場,華為已經在此深耕近 20 年,根據華為 2019 年年報顯示,歐洲、中東、非洲市場實現銷售收入 2060 億元,占據總營收的四分之一有余。
在美國第一輪制裁下,華為成功活了下來,并且展現了充足的韌性,但危機遠沒有解除,核心技術被卡、海外市場承壓,華為未來的道路仍然兇險。
作為中國 5G 技術排頭兵,華為正在對通訊行業的舊秩序發起挑戰,這條道路固然兇險,但也勢在必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华为半年报:业绩亮眼,危机未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鲜鱿鱼须怎么做好吃呢?
- 下一篇: 求组开头的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