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宁当法国殖民地,也不愿被中国占领!胡志明为什么说这话?
原標題:寧當法國殖民地,也不愿被中國占領!胡志明為什么說這話?
胡志明 越南 葉劍英 法國 河內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第二天,在北越根據地宣光省山陽縣新潮亭,時年55歲的胡志明當選主席。8月24日,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阮福也宣布退位。
胡志明檢閱越軍游擊隊
9月2日,在河內巴亭廣場50萬人見證下,胡志明宣告越南誕生。
但是,在接下來的盟友選擇上,胡志明的操作卻讓人大跌眼鏡。他公開宣布,越南要緊跟宗主國法蘭西的腳步。他甚至說:寧當法國的殖民地,也不愿被中國軍隊占領。
第二年,胡志明先后和戴高樂當局簽訂了兩個臨時協定,在主權、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讓步,而法國也公開承認越南是一個獨立國家。
從青年時期就多次往來中國的胡志明,和周公、葉劍英等人交誼深厚,為什么關鍵時刻“胳膊肘往外拐”?胡志明巴結法國的策略,后來結果如何呢?
1945年,武元甲和胡志明在河內
胡志明的一生,和中法的關系可謂“扯不斷剪還亂”。
1890年5月,一個男孩出生于越南北部沿海的乂安省英山府南壇縣,這就是后來的胡志明,他所處的年代和我軍劉伯承元帥、張云逸大將幾乎是同一時期。
從家世上看,胡志明的父親阮生輝(阮生色)曾經考中科舉的副榜,干過幾年縣官,因為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當了教書先生,后來遷到南越改行做了漢方醫師,母親是農民。
在歷史上,越南一度是天朝的附屬國。單從古代的名字就可以管中窺豹略知一二,如交趾、安南、大越、大南,一看就是深受秦漢、唐宋等朝代的影響。
正因為這一層關系,加上家庭的影響,胡志明從小就說得一口流利的略帶廣東口音的漢語,對于漢語文化、中國詩文也有學習,這都為他后來往來中國奠定了基礎。
除了揮之不去的中國文化,胡志明和法國也有很深的淵源
在近代歷史上,越南、朝鮮和中國的屈辱史幾乎是如出一轍,都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被迫打開了自封的國門。而法國對于越南的侵略,也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法軍占領越南
1858年,法國殖民者武裝侵略了越南著名港口峴港。
此后,法軍用了不到10年時間,先后把南圻六省變為自己的殖民地。1874年后,又蠶食了紅河流域的歸仁、海防、河內等通商口岸。1883年,完全占領越南全境。
由于越法這一層關系,胡志明的家庭和“抗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胡志明的姐姐和哥哥都是因為抗法運動遭到監禁、流放,年僅15歲的胡志明也在國立順化學校讀書時開始參加了秘密反法,還是中學生的他為愛國組織傳送情報。
1910年以后,年方弱冠的胡志明花名“阿三”,在一艘法國商輪上當了一名廚師,得以遠涉重洋,并靠幫工、燒鍋爐、旅館待役、園丁、照相等工作的收入,游歷了法、英、美、德、阿爾及利亞、剛果等國家,大大增長了閱歷。
巴黎和會以后,胡志明加入共產國際,成為法共創始人之一。此后和赴法勤工儉學的周公、李富春、蔡暢、陳延年等人結識,成為志同道合的戰友,建立了很深的情誼。
在此后的歲月里,這些中國同志特別是周公對胡志明幫助很多。
1921年,胡志明在法國馬賽
胡志明的中國歲月,始于1924年12月的廣州。
此前化名“阮愛國”的胡志明,改用“李瑞”的名字進入黃埔軍校,給中山先生的蘇聯顧問鮑羅廷任翻譯,并在周公、葉劍英等人幫助下,積極籌建越共。
在胡志明的培訓班里,少奇、彭湃、陳延年等人常來講課。
大革命失敗后,胡志明跟隨鮑羅廷回了蘇聯,進入列寧大學。1930年,胡志明回到中國的港島,正式創建了越共。1931年6月,胡志明在港島被捕,1933年春獲釋。
途徑上海時,胡志明通過慶齡先生與延安取得聯系,之后到達莫斯科。
1938年冬,胡志明從蘇聯經新疆迪化、西安,輾轉來到革命圣地延安,受到王稼祥的熱情接待并見到了毛、朱等首長。不久,胡志明化名“胡光”,跟隨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南下廣西桂林,又在重慶見到了久別的周公。
在中國期間,周公、葉劍英給胡志明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抗日戰爭初期的周公
1940年9月,覬覦已久的日軍趁法軍投降之際,占領了越南。
此時的胡志明,在周公、葉劍英等人幫助下聯系到越共馮志堅、黃文歡等人,第二年春從桂林經廣西邊境潛回闊別30年的故土,并在高平省河廣縣北坡建立根據地。
1942年8月,胡志明再次進入廣西積蓄力量,不料剛一入境,就被特務抓捕。
胡志明想方設法聯系到了周公,希望伸出援手。周公采用“曲線營救”策略,胡志明沒有暴露身份,周公通過馮玉祥將軍向重慶施壓,最終救出了被關押一年之久的胡志明。
在獄中,胡志明百感交集,寫下了《越有騷動》一詩:
寧死不甘奴隸苦,義旗到處又飄揚。
可憐余做囚中客,未得躬親上戰場。
出獄后,胡志明又在延安幫助下,在中越邊界地區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并以此為依托,逐步向國內滲透武裝力量。最終,在日軍戰敗之際向全世界宣布越南的成立。
那么,在盟友選擇問題上,胡志明為什么“厚此薄彼”倒向法國呢?
周公、朱老總和胡志明在一起
事實證明,深諳中國文化的胡志明用的是緩兵之計。
抗戰勝利后,越北作為中國戰區16個受降地區之一,由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主持受降儀式。由于蔣氏是最高統帥,雖然得到蘇聯認可,但是對胡志明并不友好,對他來說南京畢竟不是延安,所以并不希望蔣氏的軍隊長期占領北越。
當時,延安無論軍事、經濟還是國土面積,都處于絕對下風。
一旦蔣氏的軍隊占據北越,其他戰勝國如美、英自然也想分一杯羹,而法軍也趁勝利之機,重新派軍隊占領南越。胡志明自帶嫁妝倒貼的“緩兵之計”,還是有所考量的。
和蔣氏背信棄義相似,年底法軍撕毀協定向越南發動全面侵略。胡志明責無旁貸,帶領人民開始抗法戰爭。但是,越軍在強大的法軍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危機之下,胡志明再次想到了中國同志,秘密前往北京求援。
在毛、周的運籌帷幄之下,韋國清、陳賡等戰將帶領顧問團秘密南下,我軍的工兵、高炮、鐵道等專業部隊也紛紛助陣,同時源源不斷地供應武器、錢糧、物資。
1954年,周公參加日內瓦會議
中方的大力援助,最終扭轉了越法戰場上的局勢。
1954年3月,奠邊府大捷后,越、法代表終于坐在日內瓦會議的談判桌前。在周公斡旋下,蘇美英法中等“五常”見證了法軍簽訂撤軍的協議。
至此,胡志明的“緩兵之計”終于收到成效。當然,抗法戰爭的勝利,終究還是離不開周公等中國同志“唇亡齒寒”的無私支援,中越“同志加兄弟”的關系由此確立。
周公和葉帥是胡志明一生的知己。周公自不必說,和胡志明相識于法國。葉帥和胡志明也在1930年相識,胡志明一直把年輕7歲的葉帥看作老領導。
【陳賡與胡志明等】
1960年,胡志明訪華,請求主席讓葉老去越南玩幾天,主席納悶不知誰是“葉老”,已是越南一把手的胡志明說:葉老就是葉劍英元帥啊,他可是我的老領導了。
1969年9月3日凌晨,79歲的胡志明病逝。主席得知后,不禁掉下了眼淚。老朋友周公和葉帥也飛赴河內,最后一次送別這位相交半個多世紀的老友。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宁当法国殖民地,也不愿被中国占领!胡志明为什么说这话?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建议合肥师范学院更名为合肥师范大学
- 下一篇: 北欧四国留学情况介绍,你会选择哪个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