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形帛画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T形帛画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T形帛畫的出現,說明漢代初期,具有民族特色,以毛筆作畫,無論從畫技,著色和布局方面分析,都已達到高超的水平。畫技閑熟,用筆自如。圖像生動,既有寫實又有虛設;著色多樣,除了單色,還有調色。對象不同,用色不一,布局更是巧妙。如天上、人間,地下的相隔,天上有天門標明,地下以平臺為限,天地之間自然是人間。各界之中,都以典型事物凸顯其空間,不嫌蕪雜而有條理。特別是人間部分,墓主人形象顯著,主題突出,完全符合帛畫的用途,可以說,T形帛畫的藝術語言,已十分清楚。 漢代盛行厚葬之風,人們都以為人死后的靈魂是不滅的,可以升入天界,封建統治階級更是希望死后能和生前一樣享受權勢和富貴,因此竟相攀比,營造墓穴,雕繪墓壁,把陰間布置得如人間一般。他們在覆蓋棺槨的帛畫上,描繪出靈魂升天的情景和靈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雖然這類引魂升天的內容在戰國帛畫中就已出現,但想象力最豐富、表現色彩最浪漫的當屬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一幅T形帛畫?! ?972年,在長沙市的東部地區發掘了三個西漢時期的墓葬,墓主人分別是:漢初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和他的夫人及其中的一個兒子。一號墓和三號墓分別出土了一幅T形帛畫,尤以一號墓的T形帛畫最為引人注目,這幅帛畫的外形猶如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T”字,遣策中稱它為“非衣”,因為它的外形“似衣而非衣”而得名。當時使用非衣,可能有兩種意思:一是招魂。早在戰國時代的楚國,就流行著為死者招魂的習俗?!墩谢辍分杏涊d:“秦篝齊縷,鄭綿絡些”,指的就是用縷綿作成幡物,以招死者之魂。具有濃重的迷信色彩,出葬時,由專人舉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另一種意思是祝愿死者的靈魂,穿了非衣,就將會像鳥一樣飛升上天。西漢初年,統治階級崇信黃老之術,求神仙,求長生不老。他們相信人死后可以成仙,象鳥一樣飛升上天。 整幅帛畫是繪制在一張褐色的絲絹上,它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最上端描繪的是天國的景象:正上方坐著一位人首蛇身的神,他就是傳說中的燭龍神。傳說他的威力巨大,他的眼睛睜開就是白天,眼睛閉上便是黑夜,他還可以決定天氣的陰晴,風雨的起伏,簡直就是天國至高無上的主宰。在燭龍神的左邊有九個太陽棲息在一棵高大的扶桑樹上。在其中的一個又大又圓的太陽里邊有一只黑色的鳥,有學者認為它是我們的祖先在觀察太陽時所發現的日斑,也就是太陽黑子。其實,我們的先民對于太陽黑子的觀測,早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已經開始了,并且對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在公元前28年就已見于史料了,這也是世界上公認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自那時起,至公元1638年止,我國對太陽黑子的記載共有112次。在當時的記載中,太陽黑子被稱為“黑氣”、“黑子”或“烏”,其大小被描寫為“大如錢”、“大如卵”、如桃、如李等等,描繪得非常形象。燭龍神的右邊是對月宮的描繪,有一輪彎彎的月亮,在月亮的上面有一只體形碩大的蟾蜍,蟾蜍口中含著一棵能治百病的百年靈芝。月亮之下,有一美麗的女子正托舉著月亮緩緩升起。在燭龍神的下方有兩個獸首人身的怪物分別騎在神馬飛黃上,手中牽繩向左右飛奔,繩子的另一頭扯著一個樂器——鐸,振鐸作響是歡迎升天之人的最高儀式。鐸下方是天門,天門分別由神豹和門神把守?! ≈胁繛槿碎g世界:在華蓋下面,畫一老年貴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一號墓的主人辛追。你看她:體態肥胖豐滿,頭向前傾,背微駝曲,動作莊重緩慢,相當成功地刻劃了一個貴族婦女的形象。對于辛追夫人的形象描繪是采用了寫實的手法。在她的前邊有兩位戴劉氏長冠的男子在跪獻某物,后有三婢女相送。這是畫面的中心,也是作者著力描繪的重點。中部的下端,玉璧垂磬,彩帛帳幔分飄左右,其下則是辛追老夫人的家人,個個面色青藍,神色悲哀,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但是先人已去,只能聽著頭頂這個呈八字形的磬奏出的哀樂?! ∽钕虏繛榈叵虏糠郑好枥L了一個赤身裸體的地神――鯀,他正托舉著大地,腳下踩踏著兩條巨大的鰲魚,傳說中只有鯀才能穩住興風作浪的鰲魚,制止地震山崩的發生。地府中更有面目猙獰的怪狗和雙目圓睜的貓頭鷹,它們雖不吉利,卻能鎮壓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擾老太太安靜的亡靈。 這幅帛畫的內容極為豐富、復雜,從人間到天上、地下,從現實到幻想,從整體看,表現手法多樣而協調,正象用多種樂器合奏出的一首奇變而和諧的交響樂。同時,高度的裝飾風格和寫實手法相結合是這幅帛畫的一大特色。帛畫的內容很復雜,卻能夠處理得既分布全幅,十分飽滿,又互有聯系,絲毫不覺得雜亂;既能夠突出某些主要內容,又有主有賓,花團錦簇,不顯孤立。表現了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在我國古代繪畫史上是難得一見的杰作,具有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整幅帛畫把神話、想象和現實生活完美地統一起來,無處不體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另外,在墓中還出土有其它形制的帛畫。這些西漢帛畫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漢畫的空白,使人們耳目為之一新,同時,它所達到的藝術成就又影響和造就著后世藝術家的崛起。
請搜索:馬王堆 帛畫T形是為了便于老外理解而產生的說法,不巧跟中國話的梯形重音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西漢帛畫。出殯時張舉的一種銘旌,長205厘米,上端寬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充分反映了漢初繪畫藝術的風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話與現實、想象與寫實交織而成的詭異絢爛場景為構圖,極具文化內涵,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西漢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1972~1974年先后出土于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3號漢墓。帛畫共5幅,其中1號墓1幅,3號墓4幅,創作時間為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嫺采w在一號墓即辛追墓的內棺上,呈T字形,長205厘米,上部寬92厘米,下部寬47.7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鮮艷,畫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別表現了天上、人間與地下的場景,體現了西漢初年的神仙方術思想,學者認為帛畫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國。T型帛畫是國內已知畫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性最強的漢代彩繪帛畫。馬王堆漢墓陳列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過,因為保存難度較大,陳列中的T型帛畫直到2003年才首次亮相展廳。T型帛畫無疑是國內已知畫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性最強的漢代彩繪帛畫。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幕出土。現藏于:
老夫人的帛畫是在她生前就準備好了的,他兒子的帛畫是在他戰死殺場之后匆忙間做的,所以精美程度會有差別。辛追的死亡年代是公元前163年左右,她丈夫是公元前186年,她兒子是公元前168年。
這是素描版的馬王堆漢墓T型非衣帛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請搜索:馬王堆 帛畫T形是為了便于老外理解而產生的說法,不巧跟中國話的梯形重音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西漢帛畫。出殯時張舉的一種銘旌,長205厘米,上端寬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充分反映了漢初繪畫藝術的風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話與現實、想象與寫實交織而成的詭異絢爛場景為構圖,極具文化內涵,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西漢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1972~1974年先后出土于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3號漢墓。帛畫共5幅,其中1號墓1幅,3號墓4幅,創作時間為漢文帝時期,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嫺采w在一號墓即辛追墓的內棺上,呈T字形,長205厘米,上部寬92厘米,下部寬47.7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鮮艷,畫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別表現了天上、人間與地下的場景,體現了西漢初年的神仙方術思想,學者認為帛畫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國。T型帛畫是國內已知畫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性最強的漢代彩繪帛畫。馬王堆漢墓陳列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過,因為保存難度較大,陳列中的T型帛畫直到2003年才首次亮相展廳。T型帛畫無疑是國內已知畫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性最強的漢代彩繪帛畫。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幕出土。現藏于:
老夫人的帛畫是在她生前就準備好了的,他兒子的帛畫是在他戰死殺場之后匆忙間做的,所以精美程度會有差別。辛追的死亡年代是公元前163年左右,她丈夫是公元前186年,她兒子是公元前168年。
這是素描版的馬王堆漢墓T型非衣帛畫,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T形帛画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牛胁条怎么做好吃啊?
- 下一篇: 人脸识别原罪 IBM高调放弃 网友: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