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品牌出击,网易云音乐“功守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itlaoyou-com,作者|韓志鵬
成立七年,網易云音樂首度入局在線K歌市場。
3 月 12 日,網易云音樂推出免費在線K歌 App“音街”,到上線第 4 天,“音街”在蘋果免費音樂榜排名已升至第 36 位,系榜單前 50 位中排名上升最快的內測期應用。
音街“出街”,網易云音樂殺入巨頭林立的在線K歌戰局,這也是繼 LOOK 直播、聲波后,網易云音樂推出的又一款獨立 App,其自身子品牌也再度擴軍。
放眼市場,網易云音樂彼時出招在線K歌的壓力可不小。
K 歌領域中,唱吧、全民K歌等已是珠玉在前,面對有限且被不斷搶食的行業蛋糕,留給音街的成長空間并不多,而從音街聚焦到網易云音樂,后者也有同樣困境。
無論版權數量亦或用戶規模,騰訊音樂猶如泰山壓頂般橫亙在網易云音樂身前,而短視頻又猛烈沖擊著傳統音樂格局,網易云音樂似乎已身處重重合圍之中。
出招子品牌,網易云音樂能否沖出包圍圈?
子品牌出擊
回歸產品本身,“音街”優劣何在?
首先,音街沿襲了網易云音樂一貫的小清新風格,首頁頂部 Tab 僅有“推薦”和“關注”兩大入口,而突出“演唱”按鍵的演唱頁,在視覺元素設計上也比唱吧、全民K歌更簡約。
三款在線K歌 App 對比(左為音街,中為唱吧,右為全民K歌)
另外,相比唱吧、全民K歌,音街也推出了新的玩法“心情日記”,用戶在“點歌臺”內可選擇“開心”“平靜”等心情,由后臺自動匹配相應歌曲供用戶演唱。這種對個人情緒的關注,也與Z時代用戶更注重自身好惡的特點相匹配。
音街“心情日記”功能
音街的用戶數據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在現階段,用戶使用音街需要加入官方 QQ 群邀請碼,而據地歌網了解,目前音街官方 QQ 群用戶超過 1700 人,年齡為 90 后、00 后的用戶占比就達 81%。
不過,有唱吧、全民K歌等重磅玩家“打樣”,音街也暴露出不少短板,例如有用戶反映音街“曲庫少得可憐”、“搜索不到想要的伴奏”。
顯然,在規避版權風險下擴充曲庫,音街還得邁過這道坎。
綜合來看,K歌軟件市場的存量戰爭愈演愈烈,挖掘 95 后增量人群成為音街的突圍選項,而這也是網易云音樂的主力用戶群。網易云音樂副總裁朱茵就表示,去年新增用戶中 85% 都是 95 后。
K 歌軟件本身定位 UGC 創作,這與 95 后對音樂的關注,以及用戶娛樂天性相匹配,而音樂本身也能激發出用戶之間的興趣社交場景,音街有望擔綱網易云音樂探索社交化的重要棋子。
進一步透視,網易云音樂主 App 同樣有實力開發K歌功能,但目前其內容更為綜合復雜,難以全面覆蓋K歌、直播等長尾需求,“獨立成軍”的戰術更利于挖掘增量用戶。
于是乎,網易云音樂早已著手布局子品牌。
2018 年 10 月,網易云音樂正式發布“LOOK 直播”,聚焦音樂內容直播,到 2019 年底已吸引超過 11 萬主播,其中有 30 位音樂人主播的年收入超百萬元。
和騰訊音樂類似,憑借直播本身的打賞收入模式,網易云音樂的營收也實現飛躍。據財報顯示,網易創新及其他業務在 2019Q4 的凈收入為 37.2 億元,同比增長 18%,毛利率提升至 20.6%,這得益于云音樂凈收入的高增速。
沿襲直播的商業路徑,網易云音樂又在 2019 年 11 月推出音頻直播 App “聲波”,主打聊天室連麥玩法,每個房間設 1 個房主和 8 個麥位,用戶可搶麥或打賞連麥玩家。
網易云音樂“聲波”App
僅從產品功能上看,聲波與荔枝的語音連麥直播間類似,而 LOOK 直播也在去年 4 月上線語音直播功能。據地歌網觀察,目前 LOOK 直播的默認首頁正是語音直播區。
LOOK 直播默認首頁
對比視頻,音頻的受眾面相對更窄,但音頻直播本身有更強的陪伴性,用戶可隨時隨地收聽,長此以往可積累起用戶粘性,而直播本身又能有效規避版權風險。
同時,音頻直播的主播分成、寬帶成本等支出相比視頻更低,用戶打賞產生的收入更為豐厚,例如荔枝 2019 年的總營收為 11.81 億元,毛利率就達 22.86%。
風險較低、收入可觀,網易云音樂何樂而不為?
從目前網易云音樂的子品牌可以看出,其一方面注重社交屬性,通過直播、K歌等場景提高用戶停留時間,強化用戶使用黏性。
另一方面,網易云音樂在強化子品牌的交易屬性,尤其是直播層面的流量變現,其正成為網易云音樂在會員業務外的重要收入補充。
音街也是充分體現了上述兩大思路,雖然其目前未開發變現手段,但在社交層面,音街本身具備K歌玩樂屬性和 UGC 定位,再結合官方的運營支持,有望培養起一批忠誠用戶,將自身引向音樂社區的道路。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要落地。
從聲波到音街,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兩度出擊子品牌,網易云音樂意欲何為?而環顧四周敵手,接連下注子品牌又能否紓解網易云音樂的競爭困局?
攻守道
接連下注子品牌,這與網易云音樂面臨的市場競爭不無關系。
自 1999 年誕生的九天音樂網算起,中國在線音樂已歷經 21 年風云,騰訊音樂如今也無疑是站立在橋頭的頭號玩家。2019Q4 財報顯示,騰訊音樂總收入為 72.9 億元,毛利率達到 35.5%。
在版權層面,騰訊音樂依舊坐擁環球、華納、索尼這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獨家歌手資源包括周杰倫、泰勒斯威夫特等,而在去年年底,騰訊音樂也參與到了騰訊對環球音樂 10% 股權的收購案中。
騰訊音樂的遙遙領先,本身也擠壓了網易云音樂的增長空間,但在競爭維度,入局較晚的網易云音樂確有與騰訊音樂一戰高下的實力。不過,如今用戶、版權等層面的存量競爭仍難分勝負,子品牌布局是網易云音樂探索增量市場的優選項。
借子品牌之勢,網易云音樂要與巨頭展開功守道。
進一步透視網易云音樂,身處經濟下行周期和流量紅利見頂的大環境,基于自身長板(社區互動)深化業務,進一步滿足細分需求(子品牌布局),增強交易轉化(直播),穩扎穩打推進業務,對網易云音樂而言不失為上上策。
雖起步時間較晚,但網易云音樂憑借 UGC 歌單、個性樂評等功能,鎖定了一批忠實粉絲,而通過直播、K歌等子品牌,網易云音樂不斷盤活存量,提升用戶停留時間、使用粘性,并深耕語音直播、在線K歌等聲音領域的長尾需求。
與此同時,版權燒錢的泡沫終將褪去,回歸盈利是在線音樂的最終命題之一,網易云音樂也通過布局直播來延伸增值服務的變現場景,強化正向的收入支出循環。
巨頭橫亙在前,網易云音樂的子品牌布局更是從自身優勢出發,盡可能提升存量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流量持續導入交易場景,穩住現金盤,以此驅動產品向前發展。
這也不失為網易云音樂的防守策略。
從外部競爭回歸內部業務發展,丁磊也曾表示網易云音樂有獨立上市的計劃,而在 IPO 的目標之下,網易云音樂的子品牌布局也是在擴充自身業務,編織新的商業故事。
不過,騰訊音樂 IPO 在先,如若網易云音樂也選擇登陸美股,勢必會影響其最終市值的確定,而更關鍵的是,在音樂平臺最為核心的版權資產上,網易云音樂并不占優。
如前所述,由于自 2011 年起就先發布局版權,并在 2016 年與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并,騰訊音樂的版權規模遙遙領先于網易云音樂。
同時,平臺方長期以獨家形式搶購版權,這令上游供給方長期掌握議價權,曲庫價格隨之水漲船高。丁磊也在網易 Q4 財報后發布后表達了對版權市場的擔憂:平臺要付出超過合理價 2 到 3 倍的成本購買音樂版權,這是不合理的。
丁磊一語道破音樂版權困境。
一方面,高昂的版權支出令各家平臺都“吃不消”;另一方面,版權過度擴張會加速音樂平臺走向“播放器化”。而當付費用戶增長觸及天花板時,平臺的 toC 版權收益空間也將被壓縮。
如今,音樂版權采購市場仍存在諸多泡沫,未來在政策干預之下或將有所緩和,但強者恒強,騰訊音樂自有一套版權突圍之道,例如背靠集團優勢控股唱片公司。
巨頭之下,網易云音樂該如何破局?
除強化版權采購外,網易云音樂旗下子品牌也為破局版權洞開新思路,直播、K歌都是在內容層面的重要補充,并且能放大平臺原創音樂人的影響力,這也與其音樂社區的 UGC 定位相匹配。
不過,新的對手仍然在涌現。
隨著短視頻的崛起,抖音、快手涌現出大批爆款神曲,陳雪凝的《綠色》、寶石 gem 的《野狼 disco》都是其中佼佼者,加之疫情期間“云蹦迪”“云音樂節”的火熱,短視頻正攪動著傳統音樂宣發的變局。
快抖如虎狼,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都得提防,但前者已經與快手、抖音達成版權互授合作,在加上背靠集團的全媒體渠道,騰訊音樂的底氣顯然更足。
短視頻急速進軍,網易云音樂該如何書寫新商業故事?
新故事待開篇
如前所述,IPO 目標之下,網易云音樂正在探索更多新業務,但在騰訊音樂走向綜合內容平臺、短視頻搶占音樂宣發賽道之時,網易云音樂應如何塑造自身定位?
音樂社區顯然是網易云音樂正在強化的定位。
從早期的樂評、推薦歌單等社交功能,到去年上線的音樂與視頻相冊結合的 Mlog,到近期上線的“聲波”“音街”等音娛互動產品,網易云音樂正持續探索興趣社區的模式。
不難理解,網易云音樂以社區化為長板,而在積累起一定規模的內容和用戶后,沉淀社交關系將提高用戶粘性,強化用戶對平臺的使用習慣,進一步延伸到基于社交信任的變現場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從 2015 年起使用網易云音樂的穆蓉告訴地歌網,自己喜歡網易云音樂推薦的小眾歌單,甚至有一段時間經常在睡前聽經典二胡曲目,但她并未使用過平臺的社區功能。
其中問題在于,聽歌是大眾需求,但獲取廣泛的音樂相關內容則是資深樂迷的喜好,他們是音樂社區的目標用戶,而他們自然也是小眾圈層。
同時,隨著用戶聽歌需求定型,網易云音樂也很難跳開“音樂播放器”的工具定位,用戶使用 App 是為聽歌而不是社交,社區本身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網易云音樂的社區道路并不好走。
因此,考慮到網易云音樂主 App 的綜合性,其應通過子品牌或小程序形式,布局一款集“聽、玩、互動”于一體的音樂社區產品,不斷強化用戶粘性。
音樂社區的宏圖之外,網易云音樂也在商業化層面持續探索,以 LOOK 直播為代表的打賞收入亦是網易云音樂的重要業務板塊。
不過,音樂直播的本質邏輯依然是直播,要想擴大收入基本盤,其勢必會遭遇到和秀場直播類似的依賴主播、用戶增長停滯等模式弊端,并且在競爭層面不僅要與短視頻搶奪市場份額,還要與荔枝、映客等平臺同維競爭。
另外,當直播內容觸碰紅線,將會為網易云音樂招致監管風險,甚至令其上市之路蒙上陰霾。去年網易云音樂就曾因內容違規而被監管部門要求下架整改。
無論在內容還是競爭維度,直播這門生意都有著極大風險,而放眼長視頻、知識付費等C端內容付費模式,都在去年遭遇 toC 收入的增長瓶頸。
僅從宏觀層面觀察,音樂平臺 toC 收入正觸及天花板。
面對此般境況,音樂平臺正極力開拓 toB 市場,例如騰訊音樂就在去年投資豆瓣 FM,由此與后者母公司V.Fine 建立合作,這是一家面向B端輸出曲庫的音樂版權平臺。
與C端購買單曲和專輯不同,具備內容創作實力的音樂平臺為企業方定制音樂,用于電商廣告或游戲產品,帶來的收入更為豐厚,并且能在B端建立品牌效應。
而伴隨著 5G 全面商用化的加速到來,視頻需求將持續爆發,在媒體、企業加大視頻內容創作時,對音樂作品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屆時的音樂定制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對網易云音樂而言,同樣可以通過投資、自研子品牌深入到 toB 市場,而去年曾有消息稱,網易云音樂已經收購原九天音樂團隊,后者主營音樂發行業務。
網易云音樂的 toB 故事仍值得期待。
從一款“音街”透視網易云音樂的整體布局,深化存量用戶與變現,是其在面對版權劣勢和短視頻沖擊下的防御策略,也是作為音樂市場“二線玩家”的生存之道。
但進攻也是最好的防守,基于自身積累的忠誠用戶,網易云音樂也在探索社區、語音直播等創新業務,子品牌布局則會成為其書寫新商業故事的利器之一。
這正是網易云音樂的“功守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子品牌出击,网易云音乐“功守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信服务平台上架13种接口能力,开发者可
- 下一篇: 艰难的复工!手机产业恐慌加剧,苹果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