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OSPF协议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计算机网络-OSPF协议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目錄
- 1 前言
- 2 OSPF協議的三個要點
- 3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算法
- 4 區域的概念
1 前言
-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為克服 RIP 的缺點在 1989 年開發出來的,OSPF 的原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卻較復雜
- “開放”表明 OSPF 協議不是受某一家廠商控制,而是公開發表的
- “最短路徑優先”是因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徑算法 SPF,采用分布式的鏈路狀態協議 (link state protocol)
2 OSPF協議的三個要點
路由表的更新依賴于路由器之間相互交換信息
度量:
- 表示費用、距離、帶寬、時延等等,這是由網絡管理員來決定的,這樣用起來靈活很多
- 在RIP協議中的度量,就是”跳數“,就是網絡間相隔的路由器的個數
3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算法
4 區域的概念
- 為了使OSPF能夠用于規模很大的網絡,OSPF將一個自治系統再劃分為若干個更小的范圍,叫作區域
- 每一個區域都有一個32位的標識符,用點分十進制表示,如下圖中0.0.0.1就為區域標識符,藍色部分為整個自治系統,而每個綠色部分就是劃分的區域
- 區域不能太大,一個區域內的路由器最好不要超過200個
- 在區域內部可以使用OSPF協議,也就是將原來在整個自治系統中使用OSPF協議生成最短路徑圖,換成在每個區域內生成最短路徑圖,各個區域只管自己內部的路由不往外廣播鏈路狀態,這樣就減少了整個網絡的通信量,提高了網絡通信效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OSPF协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计算机网络-RIP协议
- 下一篇: 计算机网络-UD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