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三种模式
一 LVS的三種模式
1.LVS/NAT (網絡地址轉換) 2. LVS/TUN(隧道模式) 3.LVS/DR(直接路由模式)4.FULL/NAT(完全網絡地址轉換)
LVS命名規則
虛擬IP地址 VIP為Director用于向客戶端計算機提供服務的IP地址
DIP 連接前后網卡的IP
RIP 后端服務器節點的IP
CIP 客戶端的IP
LVS集群的3種工作模式
1, NAT模式(網絡地址轉換)
2, TUN(隧道模式)
3, DR模式(直接路由模式)
4, FULLNAT(全網絡地址轉換)
常用的是DR模式
DR模式是通過改寫請求報文的目標MAC地址,將請求發給真實服務器的 ,而真實服務器將相應后的處理結果直接返回給客戶端(不經過負載均衡器)
DR模式的特點:客戶端將請求發送給負載均衡器LVS 而后LVS將請求分發給后端的節點 后端的節點服務器處理完之后將直接返回給客戶端不在經過負載均衡器
DR模式的優勢:請求的數據量比較小 返回時比較大 這種模式效率比較高
當客戶端的請求到達LVS后 LVS負載均衡器進行解包但是不改變源ip和目標IP,而改變的是VIP對應的MAC地址
DR模式分析:客戶端發送一個源IP是CIP目標地址是VIP的封裝包到達局域網之后路由器會進行ARP廣播,由于LVS上面有VIP 則LVS會進行回應,故此數據包會到達負載均衡器 而后進行解包(在解包的過程中不修改CIP和VIP)修改的是VIP所對應的MAC地址(后端節點的某一臺服務器的MAC地址)然后發送給后端的節點服務器,后端服務器接收之后進行解包,解包之后若發現VIP不是自己 則會丟棄 若必須讓節點服務器接收此數據包必須在這個節點服務器進行綁定一個VIP(但是此VIP 不能綁定在真實網卡以防止和負載均衡器沖突所以綁定在L0網卡上,防止和負載均衡器搶廣播包,所以還要做一個抑制ARP)
數據包在返回時 返回時的源是vip 目標是CIP 返回時的數據包不經過負載均衡,直接返回到客戶端
相關圖解
本文來自 sen918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請點擊:https://blog.csdn.net/sen918/article/details/82865267?utm_source=copy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12910101/2286625
總結
- 上一篇: 【Golang 基础】Go 语言的程序结
- 下一篇: 数据库连接工具HeidiSql介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