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等离子体是导体?能当电缆用吗?
等離子體在稀薄物質里的電導率可以說是無敵,但是其導電性能跟金屬比還是差得遠。
等離子體(又稱電漿)是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以外的第四大物質狀態,其特性與前三者截然不同。主要表現為其運動性質受到電磁場的主導。
宇宙中 99.99% 的空間充滿等離子體,所以,認識等離子體,就等于認識我們所在宇宙的 99.99%。
由地球表面向外,等離子體是幾乎所有可見物質的存在形式,大氣外側的電離層、日地空間的太陽風、太陽日冕、太陽內部、星際空間、星云及星團,毫無例外的都是等離子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造的等離子體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周圍。比如日常生活中:日光燈、電弧、等離子體顯示屏、臭氧發生器。以及工業應用中:等離子體刻蝕、鍍膜、表面改性、噴涂、燒結、冶煉、加熱、有害物處理。還有高技術應用:托卡馬克、慣性約束聚變、氫彈、高功率微波器件、離子源、強流束、飛行器鞘套與尾跡等等。
等離子體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等離子體是電離的,意味著其內部包含自由電子,就像金屬和導電溶液一樣,這就很讓人聯想它是不是能被作為輸電設備。
輸電介質有一個通用的標準來衡量性能:導電率和電阻率,實質上這兩個系數互為倒數,電阻率越小電導率就越大,材料就越適合輸電。
這個東西就像小學生的期末考試,本科生的 GPA,研究生的 Paper 一樣。是個硬性指標。
在等離子體物理中,對于電阻率也有非常廣泛的研究,其中有廣泛應用的Spitzer 電阻率:
公式1
這個理論公式是 1950s 提出的,直到今天還有很廣泛的應用。
公式中的
是庫倫對數,表征等離子體中的碰撞
其中最小作用程的取法不同研究中不大一樣,但大部分理論研究中都是用庫倫對數表征等離子體中的碰撞的。
公式(1)中可以直觀的給出這樣的規律,碰撞越多(庫倫對數大),電阻率就越大。溫度越高(電離度越高),電阻率越小。
所以最理想的狀況就是,碰撞非常非常少,也就是高度真空,溫度非常非常高,達到完全電離。這種情況下電阻率會很小。
實際測量中,在 1e20cm^-3 的真空度下,大約 20000 度的溫度下,等離子體的電導率大概是 10^4 S/m:
而常見的金屬的導電率:
看電阻率天梯段位不說黃金和青銅了,簡直是廢鐵都不如。
為什么等離子體會給我們一種,它電導率很高的感覺呢?
甚至是在很多計算中,我們都是考慮理想導體等離子體,也就是使用完全沒有電阻的等離子體。
核心問題就是碰撞
在金屬導體中,電子在很多離子中穿梭(黃線是運動軌跡)
能影響電子運動的主要因素是碰撞。電子在金屬這種到處都是原子核的物質中的碰撞頻率非常高,碰撞自由程很短,兩次碰撞之間電子走的路程可以近似成直線,電阻主要就是來自于電子和離子之間的碰撞。
而在稀薄的等離子體中,能影響電子運動的除了碰撞還有電磁場(黃線是運動軌跡,灰線是磁場)
而在兩次碰撞之間,電子受到電磁場作用運動情況會發生非常巨大的改變。在很多時候,我們只關注這部分運動情況的時候,可以假設沒有碰撞。這可以極大的減小運算量。
在計算中所使用的這種無電阻假設并不代表等離子體就是超導的,相反,等離子體電阻跟金屬比還是很大的。只是在金屬中產生電阻的因素【碰撞頻率】在等離子體中很小。
總結
等離子體相比于空氣是導體,但是導電率遠不及金屬,而且需要高溫電離抽真空等工序,維持等離子體成本非常高。
所以,雖然在大部分理論研究中,等離子體被認為是“理想導體”。它離能被用作輸電線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Cohen, Robert S.; Spitzer, Jr., Lyman; McR. Routly, Paul (October 1950).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n Ionized Gas" . Physical Review. 80 (2): 230–238. doi:10.1103/PhysRev.80.230.
Haun, Jens & Kunze, H.-J & Kosse, S & Schlanges, M & Redmer, R. (2002).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nonideal carbon and zinc plasma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nonlinear, and soft matter physics. 65. 046407. 10.1103/PhysRevE.65.046407.
撰稿:張沛錦
美編:李瑩
石頭科普工作室出品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听说等离子体是导体?能当电缆用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两个七旬老人的宿命之战 | 深网
- 下一篇: 贝索斯在员工大会上表示对汽车感兴趣 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