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实现“无人驾驶”!协作机器人“魔法之手”取代人工操作
挖掘機作為常規的工程機械,執行著繁重而艱苦的任務,高溫日曬、塵土飛揚的戶外作業環境,還會給挖掘機操作工的健康帶來了很大危害。為此,我國一家系統集成商試圖通過智能化機械手來執行這項任務,從而取代挖掘機的人工操作。蘇州艾利特機器人公司參與了這個智能化項目的開發和設計,兩臺EC63(3kg)協作機器人,分別替代人的左右手操作搖桿和推桿。這雙“機械臂類人手”,被業界驚呼為“魔法之手”!
協作機器人一雙機械臂取代人工操作
“挖掘機的操作桿一共有4個,根據人左右手的操作習慣,一手控制2個操作桿——1個遙桿(2個自由度),1個推桿(1個自由度)。因此,最直觀的解決方案就是用2臺機械臂替代人手,模仿現有人工操作習慣。” 蘇州艾利特機器人公司董事長曹宇男博士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介紹說,要想取代挖掘機駕駛室內的人工操作,就要求協作機器人具備三個特點:首先,結構應非常緊湊,因為操作室內空間狹小,安裝機器人的位置極為有限;其次,機器人的靈活性要很高,在狹小空間內各關節有足夠的自由度;另外,編程要簡單,機械臂需要對搖桿和推桿的位置進行辨識,從而確保人員遠程操作時機器人能夠實時對搖桿做出全方位的響應。
蘇州艾利特為此專門研發設計了兩臺EC63(3kg)協作機器人,分別替代挖掘機操作工的左右手操作搖桿和推桿。六個關節的EC63協作機器人,各關節都可以360°旋轉,緊湊的結構和靈活的運動空間,使得機器人在狹小空間工作時也游刃有余。現在,操作人員無需坐在擁擠的挖掘機操作艙內,可在遙控艙內遠程遙控操作機器人開動挖掘機作業。在這個項目中,艾利特研發人員將遙控桿定義為255個信號位置,機械臂能夠對操縱桿移動位置進行辨識,然后根據信號輸入,精確控制移動位置,從而做到對遙操作全方位的實時響應控制。
更巧妙的是,蘇州艾利特還為這個項目專門做了座椅設計——遙操作時由兩臺機械臂帶動挖掘機工作,當人員想要進入駕駛艙操作時,可將機械臂挪動到駕駛艙后側,為駕駛員留出空間。協作機器人可與人共享操作空間的特點,也保障了人機交互時的安全。
據了解,作為一家以研發為核心,集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機器人企業,蘇州艾利特目前擁有40多項專利,其中不少是核心專利技術,在機器人核心部件控制系統、伺服驅動系統、智能視覺系統、協作機器人以及各類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上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其中機器人控制技術及智能視覺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通訊員 任怡 姜緒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繆禮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挖掘机实现“无人驾驶”!协作机器人“魔法之手”取代人工操作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新业态催生无人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期
- 下一篇: 如何预防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国家卫健委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