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和lba48命令格式区别_linux硬盘分区、格式化、挂载超详细步骤
在linux中增加一塊或者多塊硬盤來實現擴容或者備份數據,分區、格式化、掛載是不可避免的三個步驟,下面用詳細的步驟介紹如何對一塊新的硬盤進行分區、格式化、掛載的操作。
【分區方法一:使用fdisk工具進行分區操作】
注意:fdisk命令只能按照MBR模式進行分區操作
1.?首先使用"fdisk -l"回車命令查看系統里面識別到的硬盤和分區的信息,可以看到里面有三塊硬盤以及相應的磁盤大小,扇區,分區情況,截圖如下:
2.?給第二塊硬盤進行分區前,需要把操作的硬盤從默認硬盤sda切換為sdb,對應的命令為“fdisk ?/dev/sdb“并回車,截圖如下:
3.?如果你對該命令不是很熟悉,可以輸入“m”回車獲取幫助信息,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參數代表不同的操作命令,相關的幫助信息的翻譯截圖如下:
4.?輸入“n”回車后開始新建一個分區,這里有兩個選項,如果繼續輸入“e”回車可以新建一個擴展分區,如果繼續輸入“p”回車可以新建一個主分區,截圖如下:
5.?按照慣例,首先新建一個主分區,因此我們輸入"p"并回車,截圖如下:
6.?系統界面提示我們選擇并輸入分區的編號,我們輸入一個”1”并回車,截圖如下:
7.?系統界面提示輸入起始的扇面,默認開始為1,可以輸入“1”回車或者不輸入直接回車,截圖如下:
8.?同上,系統界面提示輸入結束的扇面,可以選擇從起始位置增加多少扇區或者選擇增加多大的容量,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輸入,這里輸入“+500M”回車,第一個主分區就分好了,截圖如下:
9.?同上,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劃分一個擴展分區,并在在擴展分區下面,繼續劃分邏輯分區,全部過程截圖如下:
10.?現在已經按照需求劃分完畢所有的分區,輸入“w”回車,將分區方案寫入硬盤并退出fdisk工具,分區結束。
11.這里可以重新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分區后新的分區信息,可以看到第二塊硬盤已經劃分了三個分區,分別是一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一個邏輯分區,截圖如下:
【分區方法二:使用parted工具進行分區操作】
注意:parted命令既可以按照MBR模式進行分區,也可以按照GPT模式進行分區
1.?首先使用"fdisk -l"回車命令查看系統里面識別到的硬盤和分區的信息,可以看到里面有三塊硬盤以及相應的磁盤大小,扇區,分區情況,截圖如下:
2.?輸入“parted“回車調出parted工具,顯示目前使用的是第一塊硬盤sda和一些歡迎語,截圖如下:
3.?這里假設給第三塊硬盤進行分區,分區前需要把操作的硬盤從默認硬盤sda切換為sdc,對應的命令為“select /dev/sdc“并回車,截圖如下:
4.?區別于fdisk分區工具,使用parted工具分區前需要選擇分區表類型,輸入”mklabel GPT“并回車,選擇此塊硬盤的分區表類型為”GPT“,截圖如下:
5.?輸入”print”命令回車,查看一下當前的硬盤分區表詳情,這里可以很明確的看到分區表類型為GPT,截圖如下:
6.?同樣,可以輸入“print all"命令查看所有磁盤的分區表類型,截圖如下:
7.?接下來就正式開始分區操作,parted命令進行分區有兩種操作模式,首先采用交互模式劃分第一個分區,輸入"mkpart"并回車,截圖如下:
8.?系統界面提示輸入分區名稱,分區名稱相當于windows系統中磁盤的卷標,這里可寫也可不寫,這里輸入“test”并回車,截圖如下:
9.?系統界面提示輸入文件系統類型,默認的類型為”ext2”,可以根據個人需求更改,這里選擇跳過,截圖如下:
10.?緊接著系統界面提示輸入起始點,因為添加的是一塊新的硬盤,所以這里輸入0后回車,截圖如下:
11.?同上,系統界面提示輸入結束點,可以按照個人需求填寫,這里輸入“3000“后回車,截圖如下:
12.?系統界面會彈出警告信息”The resulting partition is not properly aligned for best performance“,意思是最終的分區沒有對齊因而達不到最優性能,下面一句詢問我們是忽略還是放棄,這里我們選擇“忽略”,選擇“忽略”的同時第一個分區也已經劃分完畢了,截圖如下:
13.?在上面采用交互模式劃分了一個分區的情況下,接下來是嘗試使用簡單快捷的命令模式來劃分新的分區,輸入”mkpart test2 3000 4000“回車,即劃分好了一個分區。這里的”test2”是分區名稱,“3000 4000”是分區的起始點和結束點,截圖如下:
14.?完成所有分區后,重新使用“print”命令來查看目前硬盤的分區表情況,確定無誤后,緊接著輸入“quit"退出parted分區工具,分區完成,截圖如下:
注意:這里不需要額外輸入“w”操作進行寫入并保存。
【格式化】
在上面分區完成的基礎上,現在可以進行硬盤格式化的操作,此操作方法很簡單,有兩種方法,方法如下:
方法一:輸入”mkfs.ext3 /dev/sdb1”,可以將第二塊硬盤的第一個分區格式化為ext3格式的文件系統,依次類推,截圖如下:
方法二:輸入“mkfs -s ext4 /dev/sdc2”,可以將第三塊硬盤的第二個分區格式化為ext4格式的文件系統,依次類推,截圖如下:
【掛載】
目前分區和格式化已經完成,但是若是想將日常數據寫入第二塊硬盤或者第三塊硬盤,還需要將分區掛載到相應的掛載點才能操作,具體步驟如下:
1.?輸入”mkdir -p /mnt/test”并回車,在mnt目錄下新建一個名稱為test的目錄,截圖如下:
2.?輸入“mount /dev/sdb1 /mnt/test”并回車,將sdb1這個分區掛載到mnt目錄下面的test目錄,掛載完成,可以正常存儲文檔了,截圖如下:
3.?通過“df -a”命令查看硬盤分區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到第二塊硬盤已經正常掛載中,截圖如下:
4.?與掛載對應的是卸載命令, 輸入”umount /mnt/test”并回車即可以卸載區間,截圖如下:
總結:
1. 假如電腦里面有多塊硬盤,需要對所有的硬盤進行分區、格式化、掛載后才能使用df 命令進行磁盤管理和使用du命令查看相應的文件大小。
2.parted命令既可以按照MBR模式進行分區,也可以按照GPT模式進行分區,故分區前需要選擇分區模式,fdisk命令只能按照MBR模式進行分區操作,所以分區時不需要額外選擇分區模式。
3.使用mount命令成功掛載后,只是本次生效,重啟則無,若需要電腦開機后自動掛載,需要通過vi編輯器在/etc/fstab下面插入一行(例如“/dev/sdb ?/mnt/disk ext4 defaults ??0 ?0”)并保存即可。
4.parted工具也可以進行分區格式化,只是它支持的文件類型有限,一般來講,使用mkfs命令會比較多一點。
5.在MBR分區模式下,只有主分區和邏輯分區可以被格式化,擴展分區不能被格式化。
6.采用GPT分區模式分區再格式化后,使用fdisk命令將無法查看分區文件系統類型,必須啟動parted工具后輸入print指令才能查看。
7.相比于windows系統即插即用,linux插入任何移動設備(包括并不限于U盤、光盤、軟盤、移動硬盤),都需要掛載后才能使用。
8.linux的(分區+格式化+掛載)相當于windows使用diskgenius工具先格式化接著分區,說的更細一點,window的分區就等于linux的分區+掛載兩個步驟。
有總結得不對的地方,請閱讀者指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8和lba48命令格式区别_linux硬盘分区、格式化、挂载超详细步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传值时加号变成了空格_为什么中英文
- 下一篇: 参数估计_MCMC-模型参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