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晶圆代工双雄给本土半导体带来了什么?
上周,我國大陸晶圓代工雙雄——中芯國際(SMIC)和華虹集團(包括華虹宏力和華力微電子)先后發布了 2018 年財報。
從數據來看,中芯國際在過去的一年里營收為 33.6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8.3%。而 2018 年的毛利率為 22.2%,較 2017 年的 23.9% 略有下降。來自中國地區客戶的收入增長占 2018 年不含技術授權總收入的 57.0%,較 2017 年的 47.3%,同比增長了 24.3%。
華虹方面,2018 年,華虹半導體銷售收入總額達 9.303 億美元,較 2017 年增長 15.1%,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為 33.43%。這得益于該公司提供的特色工藝平臺,尤其是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eNVM)和分立器件技術平臺方面。中國區仍然是華虹半導體營收最大的市場,占比為 56.4%,營收同比增長 17.7%。
可以看出,中芯國際在我國大陸晶圓代工老大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是,其年收入增長情況以及毛利率不容樂觀,特別是毛利,絕對數值就不算高,而且相較 2017 年還略有下降。這也是這么多年一直困擾該公司發展的主要障礙所在:先進制程發展相對遲緩,使得毛利率一直沒能提升上去。
反觀華虹,該公司的收入水平距離中芯國際依然具有較大差距,但其年收入增長,以及毛利率情況還是可以的,這也是得益于其穩健的發展策略,特別是側重于特色制程工藝,顯得更加專注一些。
無論是中芯國際,還是華虹,收入的主要來源都是大陸地區,而且所占比例很相近,而且同比增長情況都比較樂觀。這也充分體現了最近兩年我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增長勢頭和活躍程度,特別是本土 IC 設計公司的大量涌現,給晶圓代工企業帶來了不少利潤增長。據 CSIA 統計,目前,中國大陸的 IC 設計公司不少于 1300 家,發展勢頭迅猛,這給我國本土晶圓代工業帶來了絕佳的發展契機。
從 2019 第一季表現展望全年
上周,拓墣產業研究院公布了全球晶圓代工廠商在 2019 年第一季度的排名,重點介紹了前 10 位的營收情況。
從排名來看,2019 年第一季度晶圓代工廠商排名與去年同期相比變化不大,僅力晶(Powerchip)因為 12 英寸代工需求下滑,被高塔半導體(TowerJazz)反超。而包括臺積電(TSMC)、三星(Samsung LSI)、格芯(GLOBALFOUNDRIES)、聯電(UMC)、中芯國際(SMIC)、力晶(Powerchip)等在內的廠商,因 12 英寸晶圓代工市場需求疲軟,導致第一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均達到了兩位數。
圖源:拓墣產業研究院
可以看出,排名前 5 位的廠商營收同比都大幅衰減,而中芯國際衰退近 22%,幅度僅次于力晶的 26.4%,處在第二高位,這對其 28nm 制程的成熟度,以及 14nm 導入量產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中芯國際表示,其已經完成了 28 納米 HKC+,以及 14 納米 FinFET 技術的研發,并開始相關客戶導入的工作。預計于 2019 年內實現量產。同時,該公司也成功開發出了國內第一套 14 納米級光罩,具備了國內先進的光罩生產能力,今年可為客戶提供 14 納米光罩制造服務。
據悉,中芯國際 28nm 制程的收入貢獻從 2016 年的 1.6% 增至 2017 年的 8.0%,2018 年 Q3 略降至 7.1%,主要原因在于其 28nm 以較為低端的 PolySion 工藝為主,HKMG 產能及良率尚不高,同時,全球 28nm 產能處于過剩狀況。中芯國際 28nm HKMG 的升級工藝 HKC+,對標臺積電的 28nm HPC+,該工藝可以顯著提升性能、降低功耗,有望開拓部分智能手機及物聯網應用市場。
若以拓墣產業研究院的統計為準,那么 2019 開年,大家的業績都不樂觀,這主要是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特別是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類電子市場疲軟造成的。而對于中芯國際來說,2019 全年的業績表現,就看其 28 納米 HKC+ 及 14 納米 FinFET 的客戶導入及量產情況了,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不甚理想的毛利水平。
而在拓墣產業研究院的這份榜單中,華虹成為了一個亮點,其悄然成為了前 10 中營收增幅最大的廠商(4.7%),而這與其在 IC Insights 的 2017 年全球前八大晶圓代工廠的營收增長態勢保持一致,如下圖所示,彼時,銷售額增幅最大的也是華虹,達到了 18%,其旗下有華虹宏力和上海華力微電子這兩家晶圓代工廠,華虹宏力以 8 英寸晶圓代工為主,上海華力則以 12 英寸為主。
華虹能保持穩健的正增長,一是基于其多年的技術積累,在相關特種工藝方面比較成熟,也比較適合本土客戶的胃口;另外,就是得益于這幾年大陸 IC 設計業及相關企業的迅速發展,贏得了不少商機。
高毛利的誘惑
上周末,從中芯國際傳來了一個重磅消息,該公司宣布將以約 1.13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意大利工廠 LFoundry 的股權出售給中科君芯。中芯控股合資公司 LFoundry 是一家領先的專業晶圓代工廠。LFoundry 總部位于意大利,主要提供先進的模擬芯片代工服務,晶圓月產量超過 4 萬片。2016 年,中芯國際以約 5500 萬美元的價格將 LFoundry 收入了麾下。
據中芯國際介紹,出售 LFoundry 所得款項,將用于先進制程工藝技術及特色成熟工藝。
顯然,中芯國際的這一舉措,就是要將更多的精力、財力和資源用于先進制程的研發和量產上面,發展目標對準臺積電和三星半導體的指向性更加明確。如果發展情況良好的話,這可以提升其毛利率和營收水平,使其財務狀況更加健康。
華虹方面,在專注于特色制程工藝的基礎上,該公司并沒有放棄先進制程的開發。2018 年 12 月 11 日,華虹集團旗下的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上海華力與聯發科共同宣布:基于上海華力 28nm 低功耗工藝平臺的一顆無線通訊數據處理芯片成功進入量產階段。
至此,除了中芯國際之外,又有一家大陸晶圓代工廠具備了 28nm 制程的量產能力。
而就在上個月的 SEMICON China 2019 上,據華力微電子研發副總裁邵華透露,今年底華力微電子將量產 28nm HKC+ 工藝,2020 年底則會量產 14nm FinFET 工藝。如果能如期實現,這將是國內第二家量產 14nm 工藝的代工廠。
華虹的這些舉措,無疑也是瞄向更高毛利率的。
晶圓代工助攻本土 IDM 發展
中芯國際將 LFoundry 出售給了中科君芯,據悉,江蘇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 IGBT 及高速整流二極管(FRD)等新型電力電子芯片研發的中外合資企業,這與 LFoundry 的模擬芯片代工服務類型很吻合,在得到 LFoundry 后,中科君芯在原有設計能力的基礎上,也具備了芯片制造能力,這是向 IDM 方向發展的重要一步。
我國要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制造業是重中之重,而與國際先進地區相比,我國大陸缺乏的就是以 IDM 為代表的制造業,因此,國家在最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扶持本土的 IDM 及半導體制造業。
因此,各種模式和類型的 IDM 企業不斷涌現,除了中科君芯這種演進模式以外,還有以青島芯恩為代表的 CIDM(Commune IDM——共有、共享式 IDM),以及以粵芯半導體為代表的虛擬 IDM。
雖說這些新的 IDM 模式更多地還處于概念推廣階段,但這些想法的產生是基于我國半導體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的現實,雖然整體水平不高,但是有更多的想象和發展空間。實現 IDM 是有很大難度的,但它們確實抓住了產業、特別是我國產業的痛點,發展好了,是可以為本土半導體業添磚加瓦的。
而在發展本土 IDM 方面,晶圓代工廠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以中芯國際為例,雖然該公司歷史不如華虹悠久,但其發展規模已是大陸晶圓代工一哥,另外,雖然該公司在過去 20 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出現過不少問題,但其對我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特別是 IDM 的發展貢獻了不少力量:如最近的將 LFoundry 出售給中科君芯,以及大陸存儲巨艦——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的高層,都是出自中芯國際,而青島芯恩的掌舵人張汝京行業資歷深厚,更是與中芯國際有著頗深的淵源,相信芯恩的人才儲備也會有中芯國際的貢獻。
這樣看來,中芯國際頗有點兒中國大陸半導體制造業黃埔軍校的意味。
結語
作為我國大陸半導體制造業的領路者,中芯國際和華虹或多或少地將臺積電和聯電作為了發展和追趕的目標,而在全球產業發展乏力,而中國相對有活力的當下,似乎出現了更多的機遇,期待兩年后能出現更好的局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晶圆代工双雄给本土半导体带来了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研究称饮食不健康坏处大于抽烟
- 下一篇: 职业金字塔的程序员,被996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