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人开party有多嗨?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诞生
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歷經千年歲月洗禮,為何令無數人為之癡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一場醉意微醺的文人盛宴
47 歲的王羲之怎么也想不到,一場醉醺醺的春日雅集,會讓他在 1600 年后成為全民 "頂流"。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節。會稽山陰的蘭亭,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露天 party。時任會稽內史右將軍的王羲之,這位文藝貴族青年,邀請了謝安等 41 位好友,一同赴會。文人聚會,自然少不了喝酒吟詩。酒過三巡,眾人詩興大發,42 個人當場創作了三十七首詩,妥妥能編成一個詩集。有人提議,讓王羲之給詩集寫篇序。老王彼時酒意正濃,毫不推辭,提筆一揮,《蘭亭集序》就此誕生。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開篇平實敘述,描繪出聚會的時間、地點。簡單來說,就是天氣不錯,和小伙伴們在蘭亭開啟了歡樂派對。
眾人坐在河邊,玩起曲水流觴的游戲,望著一望無際的天空,盡情歡笑。這段描述聚會場景的文字,筆法輕快,字里行間透露出輕松愉悅的氛圍,或許是因為酒后微醺,王羲之越寫越自由,不在意字的大小和細節,盡顯灑脫。
然而,筆鋒陡然一轉,王羲之從歡樂的聚會氛圍中跳脫出來,開始思考人生的短暫與無常。在茫茫宇宙面前,人生何其渺小,快樂轉瞬即逝,衰老和死亡不可避免。這樣的感慨,為這場歡樂的聚會蒙上了一層悲涼的色彩。
曲折人生鑄就書法傳奇
王羲之為何會在歡樂的聚會中,產生如此強烈的幻滅感?這與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出生于顯赫的瑯琊王氏家族,雖衣食無憂,但七歲時父親兵敗不知所終,父愛的缺失和族人的冷眼,讓他性格內向。
幸運的是,伯父王導和王敦看好他,期望他能出仕為官,扛起家族大旗。可王羲之的志向是成為全職藝術家,這與家族期望背道而馳。就像剛畢業的年輕人,想追求藝術夢想,卻遭到家人聯合施壓,無奈之下,王羲之在 23 歲放棄夢想,踏入仕途。
從基層秘書一步步做到高官,看似風光無限,實則痛苦不堪。他不熱愛這份工作,卻被迫堅守 30 年,身心俱疲。
同時,官場充滿危險,利益爭斗激烈。潁川于家與瑯琊王家是死對頭,王羲之被于亮提拔后,成為兩大家族斡旋的工具人。堂兄王允之被于毅下毒謀殺,一系列死亡事件讓他深感恐懼。
直到王導和于亮先后病逝,他才稍稍松了口氣,此時,他已年近五十。
臨近退休,王羲之又遭遇糟心事,他看不起的王樹成了頂頭上司,頻繁派檢查考核組刁難他。53 歲時,他終于忍無可忍,在父母墓前發誓不再為官,與仕途徹底決裂。
此后,書圣王羲之重生。《蘭亭集序》正是他對官場熱情熄滅時所作,滿紙涂涂抹抹,卻盡顯真情實感。
藝術瑰寶閃耀歷史長河
《蘭亭集序》不僅文學性極高,書法藝術更是登峰造極。將書法與文字內容結合,能深刻感受到王羲之心境的變化。
開篇敘述時間和地點時,線條穩重肅穆,情緒平緩;描述聚會場景時,筆法輕快自由;而談及人生短暫,所有的涂抹和修改都出現在這部分。“痛” 字的修改,將他內心的痛苦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情感表達愈發強烈。
在王羲之之前,篆書和隸書更注重記錄功能,毛筆如同工具,書寫者小心翼翼。從鐘繇到王羲之,毛筆性能與人手運動完美融合,書法開始承載文道,每一個字都有了生命和靈魂。
《蘭亭集序》中,橫和點的形態豐富多樣,21 個 “之” 字姿態各異,擺脫了前人技法的束縛。
自誕生起,《蘭亭集序》就備受追捧。唐太宗李世民為得到它不擇手段,還讓書法家臨摹。臨終前,還不忘交代兒子將其陪葬。如今,原版已失傳,馮承素的臨摹本最接近原作。
乾隆爺雖無法擁有真跡,卻對臨摹品視若珍寶,還在王羲之其他真跡上蓋了一百多個章。
1600 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在格子間臨摹《蘭亭序》,筆尖劃過的不只是橫豎撇捺,除去學習技法,更是感受王羲之的心境、快樂與糾結。我們與他的心靈緊密相連,體會到那份對短暫快樂的珍惜。正如王羲之所說:“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古人开party有多嗨?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诞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水浒传漏洞,动不动就切二斤牛肉,那
- 下一篇: 原创:该禁止清明节烧纸吗?北京阿姨面对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