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序言
前言
本人使用Linux版本最在大學時候,大約是08年,那時老師教裝虛擬機或雙系統來安一個RedHat。
學過操作系統課程以及C語言基礎,進入系統后,感覺上是很親切。要做的事情限于課程:各種命令使用、網絡配置、C編碼等。
不同于XP(那時Vista版本很失敗,WIN7還沒出,XP絕對主流)上的辦公+娛樂,在RedHat上進行的實驗很干練可控,加之對Linux發展的了解,又有幾分致敬之感。
?
畢業工作后從事嵌入式開發行業,開發均基于交叉編譯,使用的是SUSE10.3(后升級為11.3)版本,一條綠色的小蜥蜴伴我多年(后面也嘗試了42的stable版本,限于工作使用,感覺變化不大),可選擇KDE或GNOME的桌面,鏡像源中就帶了很全的開發環境,用這很順手,采用級別3啟動(命令行+網絡),編譯速度也很溜,當時電腦也不過才2G內存。
這期間主要是使用虛擬機來進行,進行編譯,或做一些測試,尤其是在測試Vlan和抓包分析,Linux系統得心應手。后面自己嘗試使用Fedora 14 以及Ubuntu14.04,選擇了桌面化好以及用戶使用量大的Ubuntu做為第二系統,16.04、18.04發布時,第一時間進行嘗試,并將嘗試將辦公等操作向上遷移。
最近一年,工作變動,又轉向使用了CentOS7(最近雙升級為CentOS8了),這個沒啥好說得,搭建好環境后,就關閉了圖形界面,再也沒進去過。
了解到Deepin比較早,但使用是在17年左右,同事使用了這個版本作為開發和辦公環境,我當時還傾向使用Ubuntu,僅簡單安裝使用了。
19年底,由于美國貿易戰以及系統技術封鎖,再次關注到Deepin,此時的Deepin較2年前,發展迅速,應用商店豐富起來,官網上的更新記錄以及與各軟件公司的合作,體現出這個發行版本的成長。尤其在20年初,UOS的出現,對于Deepin的長期發展,更是關鍵。
無論怎樣區分,UOS從技術上就是從Deepin切換而來。Deepin的發展,缺少穩定的收入,靠社區雷大雨小,那是不行的,情懷不能當飯吃。而UOS在各種環境因素下,與國內芯片、軟件公司聯合推出,面向政企的商業版本,這才是金主。不少人從技術角度吐槽UOS,但從用戶層面,它面向的是政企中的人,滿足辦公需求、穩定運行,可定制化,服務到位,那就是成功的;它明顯不是給所有人用的,尤其是開發人員(通常從技術角度看問題,有沒有技術上的改進、發展,本人也是這樣),這點保證了它需求的有限性。
Linux的發行版本,相比Windows的軟件生態,要走的路還很遠。Deepin的發行版本更是,Linux Kernel版本可以在脫離用戶的基礎上,單獨向前發展、演進,但Linux發行版本不行,因為它是面向用戶的。Deepin從用戶習慣上,很適合國內的用戶操作系統,簡單的應用商店、輸入法、影音等,雖然我在測試過程中,發現了某些軟件性能上,還較Win10有差距,但路得一步一步走,希望Deepin走得越來越過,越來越穩。
總結
- 上一篇: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 下一篇: 二 DeepinV20版本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