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iOS,win8我的观点
2019獨角獸企業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師標準>>>
討論這個話題,其實是比較空的,但一直有思考,也有和朋友討論過。希望大家理解,這里的win8只是說微軟的生態圈。至少目前微軟,google,apple,三大生態圈很難出現合并跡象。
1、apple封閉但有效,google開放但混亂,微軟立場不堅定。這是從戰略上來看。
2、apple,微軟都不是JAVA路線,google是JAVA路線。我至今仍然不清楚google當初對android使用java在移動設備 上的真正目的。但從純技術角度,同樣的效率,JAVA將更多的消耗功耗,對服務器和桌面系統,不算什么,但是對手持移動設備,對功耗敏感的,未來可能就有 問題。當然實際CPU功耗只是手持移動設備中一個部分,還不是大部分。
3、最后誰輸誰贏。未來的猜測。我下不了結論。別噴我,很多東西是動態的,不是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回到戰略上來看,apple封閉,被別人罵,而且詛咒它如80年代后期一樣,會走向落寞。我認為這不太可能。首先,目前的apple的封閉性質更接 近intel的封閉(相對ARM的方式,intel將架構,芯片工藝,優化系統封閉的自我整合)apple目前的封閉,可以給予用戶很高的客戶體驗,同時 存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家不用噴我,我先說明,我不是果粉,我沒有任何一款apple的設備,從imac,到ipad都沒有。反對我的人的理由可能有下:
1、蘋果的用戶體驗不過 如此,拿XXX的飄過。
我只能這么說,你真正把蘋果的產品用熟練了,你就知道什么好什么壞了。蘋果的用戶體驗被說成第二,很難想象誰感說第一。就憑SAMSUNG的工程師整天做夢都想趕超蘋果的這個心態就注定了,SAMSUNG在為了蘋果而活著,不是為了自我超越。
2、蘋果的封閉,使得其無法占有足夠的市場占有率。
市場占有率重要還是利潤重要?不妨大家看看身邊,做大眾消費品移動軟件的的外包團隊,做iOS的多還是做android的多,那種給 MOTO,SONY整體承接UI定制的不算。那不是面向大眾的。蘋果雖然移動設備占有率不高,總軟件數量被android追趕超越,但是真正好用的并不 少,而且蘋果一家占了全球利潤的百分比多少?對蘋果而言,只要一個能維持高利潤的市場占有率就可以,而沒有必要為了保證占有率降低單機利潤。所以蘋果封閉 導致市場占有率不能是老大,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常企業的邏輯,老大不代表是賺得最多的(絕對量)企業。
3、蘋果太貴了,沒有性價比,拿XXXX的飄過。
這從某個角度是個事實。但從另一個角度,這不是反駁蘋果沒有競爭力的理由。
因此apple的相對封閉,從贏利角度,從用戶體驗度角度,從外圍軟件外包團隊利益角度,都是有效的。
談下google的開放但混亂。
現在的android更有點象早期桌面系統的x86兼容機。但整個贏利模式混亂無比,或許這是網絡化商業模式和傳統IT商業模式沖突導致的。后者更看中版權,前者更看中占有率。google究竟想要什么?通常會有以下幾個理由:
1、通過android獲取更多終端,使得google自身搜索或廣告業務可以擴大規模。
2、通過android使得成為移動市場的標準,怎么賺錢另談,先把市場卡住為,這是典型的網絡時代的思維,如同現在的小米科技的思維。
3、通過android的全面推廣,使其多樣性的標準化,類似ARM打擊MIPS的策略。但這個不是網絡化的思維。是傳統的產業鏈細分,某節點壟斷從而控制產業鏈的思維。
但上面3條,從google目前的策略來看均沒有明晰的執行策略。對于第一條。google的開源和無法阻止設備廠家深度改造和定制,他的自身業務 的拓展更本不現實,阻止設備上家深度 改造這和android能做大的精神相背離,會喪失合作伙伴,通過付費合作伙伴有限獲取源碼這種搞軍備競賽的方式,不是好的商業模式,首先沒有太多利潤, 其次會把整體合作伙伴推給競爭對手,誰都不愿意被未知成本的勒索,價高者可獲得優先新版本的android,這是個弱智贏利策略,我相信google沒這 么弱智。前2年我還用google map ,現在國內的導航和電子地圖,在android上的,大把好東西,google map受政治影響還無法及時更新(注:這我們應該支持的,google不會把美國的機密開發給中國,一味開放給google,只會把中國的戰略機密全部暴 露給美國,憑什么?)
對于第二條,這就更扯淡了。靠具體應用,或在應用層做文章賺錢,但是android已經給改的七零八落的,大家都知道,android下編程存在氣 泡一說,就是針對不同硬件規格,同樣應用要增加不同的代碼做修正。而且android的設備版本混亂。兼容和高效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具體應用又需要全面 兼容。網絡化應用很多時候離不開瀏覽器,這就是一個案例。國內很多軟件不存在這個問題,是因為國內通常都是倒版使用windows,在 win2000/win xp時代沒有此等問題,但實際上現在win xp ,win vista ,win 7也已經出現一定的不兼容性。
對于第三條,我倒認為是有效的方式。要么豬養肥了再殺,要么如ARM一樣。靈活的少收點版權費,薄利多銷。但現在已經混亂到這個狀態,這一方式 google也很難推廣。google收購moto,我認為是遲早的事情,但沒想到這么快,google的目標無非有二,一則,可以通過MOTO增強 android的專利池,二則,有MOTO給google做最原生態的android設備,使得混亂的android有一個旗幟標桿。關于第二點,估計 google 不敢明說,因為這有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嫌疑,在這方面,倒是微軟和NOKIA光明磊落,執行力也更強。而關于MOTO的專利,google真的很需要, 但只是在強化android自身上,對android的商業模式的推廣沒什么幫助。
微軟的策略也很容易理解,首先肯定要下水。其次,肯定是通過收版權的方式保證一部分利潤。因此,先綁一家全球做手機產品最牛的企業玩(注意,不是做 手機加工最牛的企業,這里包括了產品的設計,營銷,售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事情),讓別人看到自己好后,可以少收點版權,多推廣客戶。這和ARM的思路 很象。在這方面,我的態度,雖然現在微軟+NOKIA的組合不被別人看好,但我認為,只要操作得當,前途很光明,至少比android光明。而且我認為, 只有微軟執行層面腦袋進水了,才會收購NOKIA(不談是否有能力),和NOKIA的合作只是找個體力者幫他推廣事實標準,最終微軟肯定希望全面的向各個 硬件廠家授權(費用高低看市場規模),如果微軟收購了NOKIA,等于走蘋果路線。但這種組合又不是一個企業內部的緊密合作,從微軟歷年的文化而言,也只 是和intel戰略合作,而不是被intel收購或收購intel。
?
總結一下,android混亂不勘,如同早年山寨市場的聯發科系在大陸的局面。別看現在分光無限。那也只是在固定的一個商業模式下,大家形成動態平 衡。很有點20世紀國民政府的樣子,現在SAMSUNG,HTC都在搞自己的OS,只是沒有地盤,沒有生態圈玩不轉,如果android分崩離 析,android本身控制下的地盤出現權力真空,這些廠家又會各玩各的,進入混戰局面。蘋果,屬于黨指揮槍,一切為了用戶體驗度的強權路線。微軟則屬于 維新派或革命派,老思路,新方式,希望力求維護和重新奪回一定的統治地位,暫且依賴NOKIA這個早期軍閥力圖強下一塊底盤,只不過NOKIA比陳炯明的 實力更強,而且相互依賴目前看來更深。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luckystar/blog/56284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ndroid,iOS,win8我的观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