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py.random.normal详解
numpy.random.normal
-
用例:
numpy.random.normal(loc=0.0, scale=1.0, size=None) -
功能:
從正態(高斯)分布中抽取隨機樣本。
棣莫佛第一次提出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由于其外形形似鈴鐺,亦稱為鐘形曲線),在其后200年,高斯和拉普拉斯也分別發現了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自然界中有許多符合正態分布的案例。例如,它可以描述樣本受大量微小隨機擾動影響的常見分布,其中,每個擾動都有自己獨特的分布。 -
參數:
| loc | 浮點型數據或者浮點型數據組成的數組 | 分布的均值(中心) |
| scale | 浮點型數據或者浮點型數據組成的數組 | 分布的標準差(寬度) |
| size | 整數或者整數組成的元組,可選參數 | 輸出值的維度。如果給定的維度為(m, n, k),那么就從分布中抽取m * n * k個樣本。如果size為None(默認值)并且loc和scale均為標量,那么就會返回一個值。否則會返回np.broadcast(loc, scale).size個值 |
- 返回值:
| out | n維數組或標量 | 從含參的正態分布中抽取的隨機樣本 |
- 備注:
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為 p(x)=12πσ2e?(x?μ)22σ2p(x)=\frac{1}{\sqrt{2\pi\sigma^2}}e^{-\frac{(x-\mu)^2}{2\sigma^2}}p(x)=2πσ2?1?e?2σ2(x?μ)2?其中μ\muμ代表均值,σ\sigmaσ代表標準差,標準差的平方σ2\sigma^2σ2稱作方差。 函數在均值位置點取到峰值,當標準差增大的時候,其寬度也會增加(函數在x?σx-\sigmax?σ到x+σx+\sigmax+σ之間的面積為其總面積的0.607倍)。這意味著numpy.random.normal更有可能返回靠近均值的樣本而不是那些遠離均值的樣本。
- 示例:
從分布中抽取樣本:
import numpy as np mu, sigma = 0, 0.1 # 均值和標準差 s = np.random.normal(mu, sigma, 1000)檢驗均值和方差:
abs(mu - np.mean(s)) < 0.01True
abs(sigma - np.std(s, ddof=1)) < 0.01True
利用直方圖對樣本進行可視化,并繪制其概率密度函數:
github鏈接
https://github.com/wzy6642/numpy-translate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numpy.random.normal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umpy.floor详解
- 下一篇: numpy.linspace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