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py.floor详解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numpy.floor详解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numpy.floor
- 用例:
numpy.floor(x, /, out=None, *, where=True, casting=‘same_kind’, order=‘K’, dtype=None, subok=True[, signature, extobj]) = <ufunc ‘floor’> - 功能:
按元素順序將輸入數據的向下取整結果進行返回。我們將不大于標量x的最大整數i記作其向下取整結果。通常用符號?x?\lfloor x \rfloor?x?進行表示。 - 參數
| x | 數組類型變量 | 輸入數據 |
| out | n維數組,None,n維數組組成的元組,是一個可選參數 | 計算結果的存儲位置,如果提供此參數,其維度必須與輸入數據擴充后的維度保持一致。 如果不提供此參數或者此參數值為None,返回新開辟的數組。若此參數為元組,則其長度必須和輸出結果的個數保持一致。 |
| where | 數組類型變量,是一個可選參數 | 此參數一般使用默認值即可 |
- 返回值
| y | n維數組或標量 | 對x中每個元素向下取整,若x為標量,則返回值也為標量 |
- 備注
一些電子表格程序計算會將向下取整計算為向零取整,例如floor(-2.5) = -2。NumPy使用的floor定義為floor(-2.5) = -3。
- 示例
array([-2., -2., -1., 0., 1., 1., 2.])
large_counts = [296, 8286, 64011, 80, 3, 725, 867, 2215, 7689, 11495, 91897, 44, 28, 7971, 926, 122, 22222] print('原始數據為: {}'.format(large_counts)) final = np.floor(np.log10(large_counts)) print('固定寬度分箱后的結果為: {}'.format(final))原始數據為: [296, 8286, 64011, 80, 3, 725, 867, 2215, 7689, 11495, 91897, 44, 28, 7971, 926, 122, 22222]
固定寬度分箱后的結果為: [2. 3. 4. 1. 0. 2. 2. 3. 3. 4. 4. 1. 1. 3. 2. 2. 4.]
github鏈接
https://github.com/wzy6642/numpy-translate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numpy.floor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利用Keras构建自动编码器
- 下一篇: numpy.random.normal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