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在云端的应用
發表于2015-11-16 16:41| 1158次閱讀| 來源CSDN| 1 條評論| 作者蒲婧
CTO俱樂部CTOCTO講堂架構團隊實踐 width="22" height="16" src="http://hits.sinajs.cn/A1/weiboshare.html?url=http%3A%2F%2Fwww.csdn.net%2Farticle%2F2015-11-16%2F2826222-CTO&type=3&count=&appkey=&title=%E5%BA%94%E7%94%A8%E7%94%9F%E5%91%BD%E5%91%A8%E6%9C%9F%E4%B8%AD%E5%AD%98%E5%9C%A8%E5%93%AA%E4%BA%9B%E9%97%AE%E9%A2%98%EF%BC%8C%E5%A6%82%E4%BD%95%E6%8F%90%E4%BE%9B%E4%B8%80%E4%BD%93%E5%8C%96%E5%BC%80%E5%8F%91%E9%83%A8%E7%BD%B2%E7%8E%AF%E5%A2%83%EF%BC%9F%E5%BA%94%E7%94%A8%E8%BF%90%E8%A1%8C%E9%98%B6%E6%AE%B5%EF%BC%8C%E6%80%8E%E6%A0%B7%E4%BF%9D%E9%9A%9C%E5%BA%94%E7%94%A8%E5%AE%89%E5%85%A8%E5%8F%AF%E9%9D%A0%E5%9C%B0%E8%BF%90%E8%A1%8C%EF%BC%9F%E6%8A%80%E6%9C%AF%E5%9B%A2%E9%98%9F%E7%9A%84%E7%BB%A9%E6%95%88%E8%AF%A5%E6%80%8E%E4%B9%88%E5%81%9A%E6%89%8D%E7%9B%B8%E5%AF%B9%E5%90%88%E7%90%86%EF%BC%9F%E6%9C%AC%E6%96%87%E4%B8%BA%E5%A5%BD%E9%9B%A8%E4%BA%91%E5%88%9B%E5%A7%8B%E4%BA%BA%E5%85%BCCEO%E3%80%81%E5%8E%9F%E6%BE%B3%E5%AE%A2%E7%BD%91CTO%26CEO%E5%88%98%E5%87%A1%E7%9A%84CTO%E8%AE%B2%E5%A0%82%E5%88%86%E4%BA%AB%E3%80%82&pic=&ralateUid=&language=zh_cn&rnd=1449995806534"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摘要:應用生命周期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提供一體化開發部署環境?應用運行階段,怎樣保障應用安全可靠地運行?技術團隊的績效該怎么做才相對合理?本文為好雨云創始人兼CEO、原澳客網CTO&CEO劉凡的CTO講堂分享。為了幫助IT從業者職業之路擁有更多收獲,在諸多C粉的殷切期待下,由?CTO俱樂部打造的CTO線上講堂自登場以來獲得大家好評。本期邀請好雨云創始人兼CEO、原澳客網CTO&CEO劉凡帶來“微服務架構在云端的應用?”的主題分享。
歡迎加入CTO講堂微信群與業界大咖零距離溝通,11月20日本期講堂報名方式拖至文末查看。
分享嘉賓:好雨云創始人兼CEO劉凡
嘉賓簡介:劉凡,好雨云創始人兼CEO。曾任澳客網 CTO和CEO職位。擁有超過12年互聯網產品開發和管理經驗,專注于互聯網技術架構設計,對產品設計、敏捷開發、安全、OKRs、大數據等領域有深入研究。現推崇反應式編程(http://www.reactivemanifesto.org/),并在多個產品中成功應用。
公司簡介:好雨云成立于2015年4月, 6月份推出平臺公測版,截止目前平臺用戶已經超過5千。公司的理想是讓所有的企業,使用云像用水用電一樣簡單。
好雨云解決應用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問題,好雨提供一體化開發部署環境,支持主流開發語言,不需要特殊學習,并融合了DevOps的敏捷最佳實踐,讓應用一鍵部署。到了應用運行階段,隔離的私有網絡,多份數據備份,99.95%的可靠性,保障應用安全可靠的運行。 當用戶大量增加,只需要簡單配置就能為應用擴容。當業務越來越復雜,好雨的微服務架構,不影響現有業務的情況下,快速擴展應用。同時,好雨云能最大限度使用服務器資源,減少浪費,幫用戶省錢。
以下是11月12日CTO講堂現場完整速記:
主持人:講堂正式開始啦~歡迎好雨云創始人兼CEO劉凡,請您先跟大家介紹下自己。
劉凡:大家好! 我是好雨云(https://www.goodrain.com)創始人劉凡,之前在澳客網做過7年CTO、2年CEO。在架構、安全、產品、管理領域有一些經驗,喜歡研究新技術,擅長技術和產品深度結合。
主持人:歡迎您~看您曾經在澳客網擔任CTO/CEO,在互聯網行業打拼12年,也算是一枚老兵了,在什么情況下你決定開始創業?最初的想法是怎樣的?
劉凡:我在澳客網的時候管理著6個產品團隊,類似內部孵化器,我們內部倡導有想法快速試錯,每個團隊都在積極的嘗試,但團隊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申請服務器、安裝各種依賴服務、配置開發環境、寫構建腳本等,如果產品開發完要上線,還需要安裝線上運行環境、建立部署流程、配置服務高可用、支持大用戶,而且對團隊技術水平也要求很高。
我當時就想如果能把每個團隊重復做的事情和有難度的技術問題,做成一個可重用的輪子,產品團隊只要專注于產品本身,那產品的開發效率將大大提升,試錯成本也將更低,于是我便開始設計和開發這個平臺,我們用了3個月開發出來,交付產品團隊使用,團隊剛開始不習慣,但習慣后效率大大提升,甚至一個人也能快速交付一個產品,在隨后一年中,所有產品團隊都陸續使用這個平臺,我們也不斷完善這個平臺,我逐步意識到,很多公司都需要這樣的平臺,這是一個機會。于是,我和幾個對此有想法的小伙伴離開了澳客網,創辦了好雨,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我們把產品重新設計實現,最終做成了現在的好雨云。
主持人:您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有哪些?
劉凡:1. 創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創業路上有太多困難和不確定,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長時間面對這些困難和不確定時良好的心理素質。我的應對方法是,跟團隊溝通,朋友溝通,用戶溝通,他們中任何正向的反饋都讓我更加堅定。
2. 不能充分認識自己,開始創業的時候,激情四射,自信心爆棚,認為自己什么事情都能搞定,但實際做下來,不是這么回事。對于這個挑戰,只要找到互補的合伙人就能很好解決。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目前好雨云的情況以及技術團隊構成。簡單介紹下好雨云目前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吧。
劉凡:我們在6月份推出平臺公測版,9月開始正式商用,截止目前平臺用戶已經超過5千,建立了4個數據中心。我們團隊總共20人,14人負責技術,其中4個負責系統運維,6個負責底層開發,4個負責前端開發。
好雨云是? “快速開發、部署、運行、伸縮任何應用的云平臺”。我們的口號是 “應用一鍵部署”。
好雨云解決應用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問題,好雨提供一體化開發部署環境,支持主流開發語言,不需要特殊學習,并融合了DevOps的敏捷最佳實踐,讓應用一鍵部署。到了應用運行階段,隔離的私有網絡,多份數據備份,99.95%的可靠性,保障應用安全可靠的運行。 當用戶大量增加,只需要簡單配置就能為應用擴容。當業務越來越復雜,好雨的微服務架構,在不影響現有業務的情況下,快速擴展應用。
簡單對比一下傳統應用開發流程和使用好雨云的應用開發流程。
傳統應用開發流程:
使用好雨云的應用開發流程:
好雨云相比傳統應用開發,時間短,費用低,只要有開發就搞定一切。
好雨云的技術特點:
- -支持任何應用類型
- -支持 PHP,Python,Java,Ruby,Node.js,Scala,golang等開發語言,支持docker。
- -不需要特殊學習,不改變開發者編程習慣
- -支持水平伸縮和垂直伸縮
- -支持微服務架構
- -零運維
- -融合DevOps敏捷實踐
- -支持任意IAAS,全球數據中心
- -企業級可靠性,SLA99.95%,數據存儲3份
- -隔離的私有網絡
- -最大限度利用資源,減少浪費,節約成本
主持人:請您從具體產品適用場景來闡述一下提供的產品服務。
劉凡:我們適用三類場景:
- 第一類:互聯網創業團隊,產品尚在開發階段,只有少量前端及服務端開發人員。這類用戶的痛點是:部署。產品需要盡早上線面對用戶,那么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快速部署。采用我們的產品,即可以實現一鍵部署。部署的準備工作亦可快速完成:a、資源供應商安全可靠,可以自由選擇一線云服務商;b、采購決策簡單,資源管理對使用者透明,資源使用既不會浪費,同時又可以按需擴展。除此以外,還會解決開發協作、運維等問題。
- 第二類:新興互聯網公司,產品已經上線,業務持續增長中,有研發小團隊,整個產品部署在阿里云。這類用戶的痛點是:架構和運維問題。部署已經不是最關注的問題,最迫切的是如何應對產品的快速迭代及用戶的快速增長。產品已經在云端,可以很容易采用我們的解決方案。微服務架構及一鍵部署功能可以幫助企業應對產品的快速迭代。根據用戶量及響應時間監控通過簡單配置即可幫助實現資源伸縮,應對業務增長。
- 第三類:中型互聯網公司,產品已經在線上運營,有PC端,也有移動端,有CTO,有研發團隊,有測試團隊,有運維團隊,公司自建機房。這類用戶的痛點是:技術管理問題。
所有的問題應該已經有專職的團隊去解決,也會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協作方式。引入我們的產品可以協助CTO更好的管理整個技術團隊,團隊也將會有更流暢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快的響應來自市場及產品部門的需求。這里面包括:a、開發管理;b、資源管理;d、快速部署;e、高效運維;等
主持人:相比heroku 和 bluemix ,有什么獨特之處麼?也就是和同類產品競爭優勢有哪些?
劉凡:我做了一個表簡單對比下:
好雨云相比Heroku和IBM BlueMix的優勢,具體描述是:
- -減少了很多技術概念,只用管理以業務為核心的應用,使用更加簡單
- -可配置的微服務架構
- -可支持全球任意數據中心
- -支持開源服務和用戶貢獻的服務
- -按使用收費,費用更低
主持人:該平臺的設計是怎么考量的?請談談您的看法。
劉凡:好雨云平臺的三個設計原則:
- 1.? 簡單的用戶體驗。以應用為核心,突出業務價值,簡化應用以下的技術概念,去除負載均衡、服務器和網絡等概念。這樣用戶就不用管理各類資源,更不用通過SSH登錄管理服務器。另外監控也以業務為核心,去除CPU、負載、內存、IO等技術監控,簡化成 平均響應時間、在線人數和吞吐率。
- 2.? 靈活,可擴展性強。靈活是以應用為單元配置的,應用可以支持不同語言部署,應用可以配置成不同類型,應用可以部署在不同機房,應用可以配置伸縮的規模,多個應用可以互相拼裝,配置成微服務架構。
- 3.? 滿足企業級質量要求。底層技術架構需要滿足可靠、穩定、安全、高效的企業級質量要求。
主持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如何規劃?
劉凡: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利用自身平臺簡單靈活的優勢,建立以應用市場為核心的生態系統。
只要是可以運行的應用就可以“一鍵分享”到應用市場。其他用戶可以通過應用市場“一鍵安裝”。
這個應用市場可以支持各種類型的應用,開源服務可以在市場上一鍵安裝,傳統軟件廠商也可以通過平臺實現SAAS化,而中間的所有數據是可以互通的,實現統一用戶管理,數據集成。
主持人:對于目前云計算技術領域,您怎么看?
劉凡:IAAS,隨著OpenStack的開源和流行,國內IAAS廠商越來越多,但成熟性和穩定性跟國外的AWS差很遠,但相信隨著市場的培育,國內的Iaas也會越來越成熟。
PAAS,GAE系產品(BAE,SAE)將逐步淡出舞臺,靈活的Heroku受到開發者的追捧,IBM的 Bluemix也相繼進入這個領域,同時滿足簡單和靈活的PAAS,將成為PAAS的主流,并與IAAS搶占市場。
SAAS,北美市場已經很成熟,已經培育多個SAAS獨角獸,中國市場正在萌芽,相信不遠將來中國也能出現幾家SAAS獨角獸。
BAAS,借著app的春風,BAAS火了,但由于它模式的局限,大的APP會逐步放棄它,但只要APP不降溫,它依然有它的市場。
CAAS,docker是個好東西,CAAS借docker也火了一把,概念是火了,但就是沒有成功案例。我覺得CAAS這條路走不通。
主持人:對于云計算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會是怎樣的,談談您的看法?
劉凡:docker最大的革命是將計算資源和應用很好的對應起來,由于它的出現,以前清晰區分的云計算三層(IAAS、PAAS、SAAS),將重現定義,計算資源獨立使用的價值不大,它和應用同時存在一體化包裝,應用既是開發平臺的載體,也是面向最終用戶的服務載體,包裝后的應用是一個復合體,應用是資源,是開發平臺,是服務,docker時代的云計算是一體的。
重新定義后的云計算將產生以下影響:
- 1,省去很多中間概念,變的非常簡單。
- 2,應用將標準化,被復用、傳播、使用、銷售、購買等
- 3,在云上,不需要管理系統,運維將沒有價值
好雨云的核心邏輯就是這樣的,希望云計算的顛覆能被我們實現。
主持人:請結合您自己這一路技術之路上的提升談談技術人該如何做到高效學習和提升技能?
劉凡:我大學的專業是“熱能與動力工程”,但是我非常喜歡計算機,從大一就開始自學,大三大四獨立實現了幾個小項目,大學畢業設計的課題也是計算機相關,是我們院唯一一個。工作后我每天晚上都會看技術書籍到凌晨2點,天天如此,到現在我依然堅持這一習慣,只是沒那么晚。我的這些經歷,背后的驅動力就是興趣,興趣讓我感覺到學習技術是個快樂的事情,興趣讓我高效專注,興趣讓我執著堅持。
所以,我認為興趣是高效學習和提升技能最好的方法。
主持人:請結合您的切身體會談談一名合格的CTO或技術團隊管理者應該是怎樣的?
劉凡:我認為一個合格的CTO或技術管理著身上應該有三個標簽,技術/架構/管理。
- 技術---作為技術領頭人,技術是大多技術人的溝通語言,對技術了解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團隊對你的認可程度,技術管理者只有不斷學習技術,才能建立屬于自己的技術威信。
- 架構---技術架構是技術的基石,技術架構決定了技術人員配置、技術方向、業務靈活性,一個好的技術管理者一定也是一個好的架構師。
- 管理---一個優秀的技術人員能自管理,技術管理更多圍繞著員工的學習和成長,輕松的學習氛圍和快速試錯的成長環境,能很好的培養自組織和自管理能力。
主持人:在提升創業公司技術團隊方面,您目前是怎么考量的?
劉凡:創業團隊大家能走到一起,一方面互相認可,另外一方面認可方向,不用懷疑大家的激情。對于提升創業公司技術團隊,我的思路是 "信任團隊成員,充分授權,快速試錯,共同承擔錯誤" 。
主持人:技術團隊的績效該怎么做才相對合理?能結合您過往的一些經歷展開談談么?
劉凡:績效管理的作用是完成公司目標、團隊效能提升,然而傳統的績效管理方法(SMART,BSC,KPI)有一些問題,如:不利于團隊的協作和成長;追求短期目標,掩埋長期問題;不公平等問題,而現在互聯網團隊又對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使用OKRs做團隊績效管理。
OKRs的價值:
- - 讓每個成員知道自已要做什么
- -幫助戰略得以實施
- -增加團隊的學習熱情
- -促進團隊協作
- -建設創新的氛圍
我在OKRs實施過程中,總結出5個關鍵點:
- 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
- 2,跟獎金無關
- 3,激勵大家完成高目標
- 4,公開透明的目標設定和歷史存檔
- 5,教練和成長
經過半年實踐,公司的目標和個人目標已經能很好銜接,通過個人目標的達成,進而促成公司目標的完成。團隊成員由被動安排工作,變成自管理自驅動。
主持人:在招人過程中,比較看重新人的哪些特質?對想在技術路線上走得更遠的人,您都有什么建議和忠告?
劉凡:我最關注新人的學習能力和成長性。
1,真正的技術大牛不在于,他學了多少個框架,做了多少個項目,而在于他對技術思想通透的理解。所以建議大家多理解技術背后的思想,停下來沉淀思考,慢慢積累你也能成為大牛。2,技術只是工具,它只有通過業務才產生價值,不要覺得技術很牛就不可一世,市場上需要的是能把技術和業務結合的人。
推薦大家看反應式編程:http://www.reactivemanifesto.org/
互動環節:我想問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已經有一批部署在亞馬遜上的服務器和數據庫, 架構很簡單就是python +mongo. 開發初期用的是parse. 如果要在國內也部署, 用好云雨和阿里云具體差別在哪里呢?是要先把已有的轉到你們的框架下, 還是要從你們的平臺部署新的服務器。另外就是 假如使用了你們的平臺, 以后需要轉回自己的數據中心, 有沒有過度的系統耦合。順便您能說一下parse和你們的區別嗎?劉凡:遷移到 阿里云 跟你適用 亞馬遜 類似,需要自己搭建服務器,安裝服務,然后遷移。遷移到 好雨云 ,python 部分 可以通過 我們的平臺 一鍵部署。 mongoDB部分 我們有即時可用的服務,直接部署就可用,然后把數據導過來就可以了。
問:環境配置參數也會自動搞定?我回頭試一下你們的一件部署。
劉凡:我們的平臺沒有任何特殊的東西,也不需要學習,不是框架,隨時可以遷移到其他平臺。環境和參數 都自動搞定。 互動環節:阿里云也在主推云市場,可以很方面購買到第三方提供的各種擴展服務。請問您怎么開待和您的產品的差異性?
劉凡:阿里云的云應用市場,有很多限制,支持的應用類型也有限。我們做的應用市場非常開放,支持任何應用類似,并且非常簡單就可以分享到應用市場。當然最重要的是,開發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賺錢,我們近期會上線,敬請關注。
問:稍稍看了一下,可能研究不深,感覺和SAE等現有PAAS的差異不大。如果是做類似Heroku的話,應該要提供大量的addon供選擇吧。或者說是個愿景,目標是做成提供各種插件服務,但是目前還沒有提供?請問目前的支持程度上,相對于SAE,以及阿里云+云市場擴展而言,有什么優勢呢?
劉凡:之前的paas限制非常多,甚至必須安裝它的sdk 開發,而服務的支持更是有限。 我們平臺限制非常少,不改變開發者的習慣,而服務的支持 可以非常簡單的支持一個新服務,甚至用戶也可以簡單貢獻。 互動環節:微服務架構這塊能為用戶提供什么便利?
劉凡:微服務架構的主要價值在,用戶量大了,服務容易伸縮,業務復雜了,在不影響現有業務的情況下,擴展業務。 互動環節:你們是基于運營商機房的么?
劉凡:不是,我們現在部署在各類公有云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微服务架构在云端的应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浅析工业级物联网项目的快速开发
- 下一篇: StatsD!次世代系统监控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