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业级物联网项目的快速开发
發表于2015-11-10 15:01| 1567次閱讀| 來源CSDN| 4 條評論| 作者蒲婧
CTO俱樂部CTOCTO講堂物聯網工業級劉洪峰葉帆 width="22" height="16" src="http://hits.sinajs.cn/A1/weiboshare.html?url=http%3A%2F%2Fwww.csdn.net%2Farticle%2F2015-11-10%2F2826174-CTO&type=3&count=&appkey=&title=%E5%B7%A5%E4%B8%9A%E7%BA%A7%E7%89%A9%E8%81%94%E7%BD%91%E5%92%8C%E5%85%B6%E4%BB%96%E7%89%A9%E8%81%94%E7%BD%91%E7%9A%84%E5%8C%BA%E5%88%AB%E6%98%AF%EF%BC%9F%E6%99%BA%E8%83%BD%E7%BB%88%E7%AB%AF%E5%A6%82%E4%BD%95%E9%80%9A%E8%BF%87%E7%BB%84%E6%80%81%E5%8C%96%E8%BD%AF%E4%BB%B6%E6%94%AF%E6%8C%81%E5%AE%9E%E7%8E%B0%E5%B0%91%E6%88%96%E5%85%8D%E7%BC%96%E7%A8%8B%E5%AE%8C%E6%88%90%E6%95%B0%E6%8D%AE%E9%87%87%E9%9B%86%E3%80%81%E6%8E%A7%E5%88%B6%E5%92%8C%E9%80%9A%E4%BF%A1%EF%BC%9F%E5%8F%B6%E5%B8%86%E7%A7%91%E6%8A%80%E5%88%9B%E5%A7%8B%E4%BA%BA%E5%85%BCCEO%E3%80%81%E5%89%8D%E5%BE%AE%E8%BD%AF.NET%20Micro%20Framework%E6%88%90%E5%91%98%E3%80%81%E5%BE%AE%E8%BD%AF%E5%85%A8%E7%90%83%E6%9C%80%E6%9C%89%E4%BB%B7%E5%80%BC%E4%B8%93%E5%AE%B6%E5%88%98%E6%B4%AA%E5%B3%B0%E5%9C%A8CTO%E8%AE%B2%E5%A0%82%E5%88%86%E4%BA%AB%E3%80%82&pic=&ralateUid=&language=zh_cn&rnd=1449995808406"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摘要:工業級物聯網和其他物聯網的區別是?智能終端如何通過組態化軟件支持實現少或免編程完成數據采集、控制和通信?葉帆科技創始人兼CEO、前微軟.NET Micro Framework成員、微軟全球最有價值專家劉洪峰在CTO講堂分享。為了幫助IT從業者職業之路擁有更多收獲,在諸多C粉的殷切期待下,由?CTO俱樂部打造的CTO線上講堂自登場以來獲得大家好評。本期邀請葉帆科技創始人兼CEO、前微軟.NET Micro Framework成員、微軟全球最有價值專家劉洪峰帶來“淺析工業級物聯網項目的快速開發?”的主題分享。
歡迎加入CTO講堂微信群與業界大咖零距離溝通,11月12日本期講堂報名方式拖至文末查看。
分享嘉賓:葉帆科技創始人兼CEO、微軟全球最有價值專家 ?劉洪峰
嘉賓簡介:劉洪峰,網名葉帆,葉帆科技創始人兼CEO,前微軟(中國).NET Micro Framework開發團隊成員,微軟全球最有價值專家(MVP),CSDN十大MVB。以微軟.NET Micro Framework系統為核心,研發了物聯網智能網關、物聯網智能終端,YFIOs和YFHMI等物聯網中間件軟硬件平臺。
劉洪峰有十余年工控經驗,是國內最早一批接觸微軟.NET Micro Framework技術的人,從2007年.NET Micro Framework剛開始引入中國就開始研究。并于2008年加入微軟亞太集團.NET Micro Framework項目組,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深入學習。不僅完成了.NET Micro Framework第一個版本的文件系統(FAT32),也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把.NET Micro Framework移植到ARM Cortex-M3架構上的人。博客:http://blog.csdn.net/yfiot、 微博:http://weibo.com/yfsoft
公司簡介:北京葉帆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葉帆科技)是一家軟硬結合的高科技公司。專注于物聯網中間件、物聯網二次開發和軟硬件集成技術方案研究和開發,以成熟的.NET Micro Framework技術為核心,用組態軟件的架構和思想去構建物聯網應用方案。
以下是11月6日CTO講堂現場完整速記:?
主持人:講堂正式開始,現在歡迎嘉賓葉帆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洪峰,請您做個自我介紹吧。
劉洪峰:大家好,我是劉洪峰,葉帆科技創始人兼CEO。2001年進入工控行業,開發了一些諸如二型計量系統、焦爐四大機車自動行走系統、LED廣告大屏顯示系統、WinCE嵌入式組態和地鐵隧道廣告通信系統等等。
08年進入微軟研發集團.NET Micro Framework項目組做相關軟硬件開發,做了一些比如養牛場遠程監控,遠程醫療系統等案例。2013年創立葉帆科技,開始深入開發物聯網系統,比如智能網關,智能終端及YFIOs數據組態及YFHMI嵌入式組態等。
主持人:看您的經歷有豐富的工控領域經驗,在什么情況下你決定開始創業?最初的想法是怎樣的?創業中遇到的挑戰有哪些?
劉洪峰:在給別人打工的生涯中,你想做什么,其實是沒有主導權和決定權的。你擅長的技術或你看好的產品研發方向,往往和公司的決策背道而馳,這是讓人很痛苦的一件事。
在各種軟硬件技術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想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做一些產品了。創業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在硬件研發方面,因為我是從1995年開始的軟件開發學習,而真正的硬件開發學習才是從2010年左右開始,所以在硬件設計、器件采購、生產和調試方面遇到了很多坎,中間也曾更替過三個硬件合作伙伴。直到今天才相對熟練的掌握了硬件的設計、開發、生產和調試流程。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目前葉帆科技目前的情況以及技術團隊構成。
劉洪峰:由于物聯網開發需要各方面的技術,比如網絡Web服務開發,手機平板移動開發,PC程序開發及嵌入式硬件開發,還有各種通信類程序開發,所以對人的技術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作為一個創業型公司,很難一時找到比較合適的全職人員。所以技術團隊主要一些核心人員和外圍各種技能的兼職開發人員構成。
主持人:請您介紹下葉帆科技目前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吧,相對同類產品競爭優勢有哪些?
劉洪峰:有三種類型:
- 1.? 面向教育領域,向一些智能硬件愛好者或教育類機構和企業提供物聯網學習套件。
- 2.? 面向硬件定制領域,通過.NET Gadgeteer快速原型化硬件為客戶做出最初的原型,客戶認可后,重新設計硬件,從而完成最終的產品。
- 3.? 面前傳統工控領域及物聯網領域,向客戶提供物聯網軟硬件產品及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
最大的優勢有三點:
- 一、從軟到硬,從嵌入式到PC,到手機平板,到云端服務器,都可以是同一個開發環境,同一種開發語言,開發快捷,對開發人員的要求很低。
- 二、.NET 平臺,垃圾自動回收,對工控7*24連續運行要求的產品來說,會相對容易的開發出很可靠的產品。
- 三、支持組態化開發,少編程甚至免編程就可以快速完成物聯網項目的搭建。
主持人:請您談談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異同?
劉洪峰:簡單的說:互聯網+,是通過互聯網把人和設備建立了直接的關聯,人可以方便的遠程操控各種智能設備。物聯網,我一直認為是工控網的外延,是有數據采集,具備自動控制能力系統。人的角色只是監視其中的異常情況,主要的控制邏輯是智能設備自動完成,所以也就是所謂的自動化控制。
相同點:都是依托互聯網和移動互聯,還有需要云服務及移動端設備。
不同點:互聯網+,更多的體現在云服務層面,特別是和人交互方面,對智能硬件的要求并不是太高;物聯網,需要一定的自動化能力,并且對設備要求高,一般要求7*24連續運行,并且大型物聯網系統,會非常復雜,不僅傳感器總多,控制設備及控制邏輯也是多而繁雜。
主持人:工業級物聯網和其他物聯網都有哪些區別(比如智能家居產品),請談談您的看法。
劉洪峰:一般情況下,對產品來說,有這么幾個級別:商用級(民用)、工業級、軍用級和汽車航空類級。其最大的指標差異就是工作溫度,比如民用的是0~70度,工業的是-20-85度,軍用-40-125度。當然可靠性,抗電磁干擾性要求也是逐步提高。
所以做產品的時候,工業級和非工業級在器件選購及板子設計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區別,比如工業上,往往都是要做寬電壓輸入,光電隔離,抗電磁干擾等等處理。另外對程序要求也很高,可靠性要很強,并且工控項目網關周期短,變化大,需要產品提供更多二次開發的支持。
主持人:典型工業級物聯網項目都包含哪些部分?
劉洪峰:三大部分:一、數據采集及設備控制(輸入和輸出);二、業務邏輯處理;三、遠程動畫監控、視頻監控、報表及曲線。當然由于是工控項目,比如遠程調試及遠程升級工具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舉兩個例子來詳細說明一下,一個是門禁系統,一個是污水處理系統。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門禁系統,一個相對典型的門禁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如下:
輸入設備:RFID讀卡器+ID卡,串口攝像頭,常見的RFID讀卡器的通信協議接口一般是WG26(韋根26),電壓12V的比較多,也有5V的(如果是5V的一般可以直接對接主芯片,如果不是,需要做一些光隔或電平轉換處理)。智能網關封裝了WG26的功能庫(最多可以同時支持8路,并且不僅僅限定為26位數據,最多可以100多位)。當然不僅僅是ID號,輸入的數字鍵和門鈴鍵也是以編碼信息提供給用戶(一般是4位編碼)。串口攝像頭通過RS232連接到網關,網關封裝了一些常見攝像頭的協議庫,調用函數即可以獲取當前的圖像。
輸出設備:繼電器模塊,語音模塊,門磁裝置。繼電器模塊控制比較簡單,調用標準的.NET Micro Framework庫,寫入True就是通,寫入False就是斷開。語音模塊,支持WAV語音文件播放。門磁裝置由繼電器來進行控制。
業務邏輯處理:
- (1)? 當輸入正確的密碼后,語音模塊輸出“歡迎”的語音,并控制繼電器打開門磁裝置。
- (2)? 當訪客按門鈴的時候,除了語音模塊,發出“叮咚”的聲音外,網關還自動拍一個照片傳到已經開啟并連接成功的客戶端程序。
- (3)? 當用戶刷ID卡的時候,把ID號和數據庫中已經存入ID號比較,如果正確,則語音模塊輸出“歡迎”語音,并且開門。如果比對失敗,則發出“ID號不存在的”語音。
遠程監控:
這個遠程監控比較簡單,主要就是接收攝像頭圖片和控制門磁開閉。當訪客按門鈴后,客戶端程序會自動彈出,并顯示攝像頭圖片,用戶可以直接用鼠標單擊按鈕,就可以遠程開門(同時語音模塊,發出“請進”的語音)。
以上的門禁系統比較簡單,也談不上真正的工業級,但是整個的環節和工業級項目類似。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污水處理系統。
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常見的工業級現場,輸入輸出一般這么幾種,一種是干點輸入輸出,輸入一般是0-24V的電壓,高電壓表示1,低電壓表示0。輸出就是繼電器輸出了。當然也有可控硅控制的輸出,優點是開關次數多。另一種就是模擬量輸入輸出,輸入一般有三種,0-5V,0-10V,4-20mA,輸出0~20mA。這之外比較常見的通信接口就是RS485/422,RS232,CAN,以太網通信接口了。智能終端和智能網關設備的型號有十幾種之多,主要就是這些接口的各種組合。
針對這個污水項目,輸入主要就是若干路24V左右的開關信號,比如高低水位信號,各種電機是否開啟反饋信號等等。輸出信號就是通過控制繼電器,控制各種電機的啟停。另外還通過RS485,讀取電表或水表的讀數。
業務邏輯:
這個邏輯相對復雜,我們簡單說一下,比如檢測到了高水位,我們開啟提升泵(還要根據配置及主設備是否正常,來開啟備用設備等等,其他泵類似),延時指定時間后,開啟鼓風機等。根據定時開啟回流泵或排污泵。同時還要檢測報警信息,如鼓風機溫度超高,則要自動關閉鼓風機等等。同樣當檢測到低水位,要關閉相關的設備。
遠程監控:
這是現場監控圖,動畫基于Html5實現,我們有一個組態軟件,可以直接導出html5的畫面。通過WebSocket進行數據通信,各種動畫IO,都是導出的時候 自動綁定的。
這是運行日志,記錄一些運行情況,這個程序是物聯網中間件的一個策略程序,用戶可以自己把相關的內容寫入,供最終用戶查詢。
這是攝像頭監控,支持1~32個。
工藝報表,兩種方式,一個日報表,一個是統計報表,可以切換顯示。這些字段都是可以自定義的。
工藝參數,這個也是可以自定義的。以上是部分功能的頁面,工控中也常包括一些系統診斷方面的頁面。我們還有一個系統用戶的后臺頁面,可以對上述的頁面靈活定制。除了在PC上通過瀏覽器瀏覽外,也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來進行操控。后續還將支持手機APP或微信接入操控。
主持人:再談到一些具體的技術方面,也就是今天的主題——工業級物聯網項目的快速開發,組態畫面如何快速轉換為Html5動畫?
劉洪峰:如果身處工控領域,那么對組態軟件不會陌生,為什么需要組態軟件呢?
因為工控項目工期相對較緊,及時同樣的項目,每個現場都會有一定的區別,如果新開發代碼,很難保證代碼的可靠性。所以用組態軟件,采用搭積木的方式,快速完成項目,由于每個模塊都是考驗過的,所以整體可靠性也會很高。
我們的組態軟件的特色是除支持輕量級組態硬件(一個單片里面也可以跑組態),還支持PC組態及Html5組態。針對Html5動畫來說,實現起來并不是特別難,難的是各種動畫元素和設備變量的綁定及對應關系,組態軟件轉換為Html5的優勢是,不僅僅動畫完全一一實現,并且IO綁定關系還在,可以直接和后臺服務通信,快速顯示現場的設備狀態。
這是我們的組態開發環境,最早是WinCE的組態開發環境,后期我們調整為.NET Micro Framework的組態。再后來就是PC組態及現在的Html5組態。這個平臺可擴展性強,Html5組態就是通過插件導出的。上面的畫面是一個 垃圾處理的組態畫面。
導出到網頁上就是這個樣子:當然需要傳入一些參數,比如websocket服務器的ip,端口號。當然也可以在網頁中直接嵌入,不過為了靈活,為了讓一個html5文件,顯示多個相同的現場,采用參數的方式。
這個是污水處理的畫面,綁定關系要復雜一些,特別是流動的動畫。早期的這種畫面,不用組態方式,用代碼寫,是很繁瑣的。
導出到網頁上,就是這個樣子。
主持人:請談談基于WebSocket協議,通過IO字典快速和后臺服務器進行通信的技術特點。
劉洪峰:正是因為有了WebSocket才使得基于Html5組態有了實現的可能。我這樣表達可能不是太嚴謹。早期這種動畫 一般都是flash,但是我們也知道 iOS系統已經不支持flash了。如果用 其他基于http通信協議做 動畫,代價也會很高。WebSocket天然的比較適合,并且一旦做好,目前可以說 全平臺支持。
通過Html5提供的繪圖指令,可以構建組態圖元庫,每個圖元有一個或多個動畫點,每個動畫點和一個IO字典里面的變量進行綁定,根據這個變量的值顯示不同的顏色或圖案。組態軟件在導出Html5組態畫面的時候,會自動進行圖元和IO字典變量的綁定,WebSocket負責把這些變量和后臺WebSocket服務程序進行對接(組態軟件導出組態畫面的同時,會導出一個IO字典表,直接導入服務器后臺就可以實現對接)。
這里需要強調一下,做基于html5的組態和pc或嵌入式上的不同。后者程序都是編譯好的,通過配置,反序列化出來組態,包括IO綁定。
但是 html5的是通過js腳本,是代碼形式存在,這就有最大的靈活度,意味著我們可以不用配置,代碼本身就是配置。另外就是js腳本在當前硬件條件下,做復雜的動畫和通信,效率是非常高的,超出我們的意料。
主持人:請介紹下智能網關/智能終端等通過組態化軟件支持,實現少編程或免編程完成數據采集,控制和通信的過程。
劉洪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采集溫濕度,溫濕度傳感器種類很多,通信鏈路和通信協議也多樣,比如有RS485、I2C、單總線、AD等等。這個時候如果是組態軟件支持,可以選擇部署對應的驅動即可,對應的都是兩個變量T和H(溫度和濕度),用戶直接讀取這兩個變量值即可。
我們這個組態是可以自動添加IO變量的,加入驅動的同時,IO變量也就有了。(當然對比如modbus這種非明確IO的,不能實現自動添加)。如果希望把溫度和濕度傳遞到云端去,這個時候直接配置一個系統策略(云和端通信),配置好需要上傳的IO字典即可(對應服務器上的中間件,也需要配置一下,設定好對應的上傳IO字典,一般都是導入IO的xml文件即可)。
如果需要控制,那么可以加一個一路或多路繼電器的驅動,每一路繼電器也對應一個IO字典變量,向其中寫入1,就是開啟繼電器,寫入0,就是斷開繼電器。這個時候可以用一個標準系統策略,通過配置建立關系,比如T大于多少,就想繼電器的變量寫入1,低于多少,就寫入0。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寫一個簡單的策略(C#或VB.NET),直接讀取對應的變量,經過邏輯判斷后,向輸出變量寫入對應的數據,可以實現相對復雜的控制。
主持人:請展開介紹一下Windows Azure + Windows 10 IoT + .NET Micro Framwork, 一體化的開發體驗,全程軟硬件.NET支持。
劉洪峰:?Windows Azure是微軟早就發力的一個云平臺,不同于一般的云服務公司,微軟不僅僅提供所謂的云主機,更多的是體現在云計算層面,并且和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緊密結合,可以直接在線開發、上傳、調試。開發效率和開發能力被大大拓展。
Windows 10橫空出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UWP(通用平臺程序)的提出,這就意味著,只要是Windows 10的系統,UWP程序都可以運行,無論是X86還是ARM架構,無論是PC,還是XBOX,手機或平板。
Windows 10 IoT是一款完全免費的系統,專門針對物聯網研發的系統,除了UWP等特性的支持外,還對GPIO,SPI,I2C等等芯片層面的直接開發,提供了支持。并且在樹莓派這種ARM低端開發板上也可以運行。大大擴展了Windows 10的應用范圍。這次我去參加微軟的技術大會,Windows 10 IoT 又出來兩個版本, 當前是Windows 10? IoT core, 新出的是 移動版和企業版。
.NET Micro Framwork是微軟2001年就開始研發的輕量級系統,可以在單片上運行,目前可以看,是Windows 10 IoT的一個補充。最近剛剛推出了最新V4.4版本,支持UWP接口,AllJoyn通信協議。另外.NET Micro Framework家族也衍生了一個產品LLILUM,支持把標準UWP程序直接編譯為本地二進制代碼,直接部署到芯片中運行(更小,更快)。
我是從2006年開始了解.net mf,2007年這個技術進入中國,2008年去微軟去學習這個,2003那個時候的智能手表就是基于這個系統。LLILUM產品 其實目前德國的一個企業在做,就是把C#直接編譯成二進制代碼,一年授權使用費十幾萬,而微軟是完全免費開源的。這個的執行效率就很高了,對資源的要求也非常小了。
一言以蔽之,由于這些平臺全部都支持.NET平臺開發,一樣的開發環境,一樣的開發語言,一致的開發調試體驗,會讓一個人的能力發揮最大,可以讓更少的人在更短的時間內快速開發出可靠又實用的物聯網項目。
微軟的技術做深入的產品研發也許不是好選擇,但是做項目,做集成確是最好的選擇。特別是需要用戶做二次開發的。
主持人:看到您已經在CSDN寫了10多年的技術博客,能做到這一份長期的積累實屬不易,請結合您自己這一路技術之路上的提升談談技術人該如何做到高效學習和提升技能?
劉洪峰:從1995年開始學習編程,從最初的TB(Ture Basic)到TC(Ture C),再到BC(Borland C/C++),在DOS平臺上花了近乎4年的時間去學習編程,把一些書籍上的數學算法一一實現,各種功能的重復練習,在興趣的支撐下去感受編程,鑄造一種編程思維。如果沒有這些作為基礎,那么2008年進入嵌入式領域,做嵌入式開發和硬件設計,是很難順利切入的。
技術本身,說到底都是相通的。只要學習的早期很扎實和深入的學習一門語言及相關技術,那么幾年學成后,再學習其他的就簡單了。需要值得一提的是,C/C++是一切開發語言基礎,學好這個,其他的就不在話下了。
我到現在唯一比較感慨的就是,在DOS那個資訊相對貧瘠的時代,三年的時間專心在640*480分辨率的DOS系統上學習C和C++。所謂十年磨一劍,“十萬小時”定律,莫不是這個道理。選對一件事,一個方向,堅定的走下去,肯定會有所成就的。
主持人:請結合您的切身體會談談一名合格的CTO或技術團隊管理者應該是怎樣的?
劉洪峰:技術領導者,需要選擇技術路線和方向,另外就是設計相關的架構平臺,有了這個為基礎,可以針對性的進行選人用人。
另外我比較習慣談心的方式,基本一兩個月就會和相關的人談一下,當然這是團隊規模不是太大的情況下,比較好的方式。目前其實很多公司,要的是業績和進度,往往這方面對員工關心不夠,現在人的壓力比以前大多了。多一些人情關懷,另外在技術上 一定是技術領導者,領先者,至少思想上是,要起到指導作用,這樣才能在技術層面上,降低團隊人員的壓力。
主持人:在提升葉帆技術團隊方面,有哪些思考?
劉洪峰:團隊需要看到希望,這個希望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也有經濟層面的。要做最有價值的項目,讓每個團隊參與人員,都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我以前太過于偏重技術,很多事都是自己去了解,很深依賴團隊,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缺點。所以最近幾年,也是走了出去,多進行交流和合作,其實是給自己的團隊,擴展了一個更大的空間和舞臺,讓他們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同時可以有更好的未來。
主持人:可否跟大家談談葉帆的技術團隊氛圍是怎樣的?公司招人過程中,比較看重新人的哪些特質?
劉洪峰:只要團隊目標一致,氣氛就會比較融洽。比較看重的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不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無論能力多強,都是不可取的。時間有限,先簡單說這些。
主持人:對想在技術路線上走得更遠的人,您都有什么建議和忠告?推薦一些您覺得非常不錯的書籍吧。
劉洪峰:還是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任何一個切入點都可以,深入研究幾年,然后再談其他?,F在是網絡的時代,技術變化很快,書籍往往會比較延遲,所以建議還是多上網,多思考,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想切入一個新的領域,或者是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那么最好選擇一個最入門的書籍,越簡單越好,比著做一遍,有了感覺后。在利用網絡資源,有所側重的去深入學習。
互動環節:LLILUM編譯的二進制代碼,在芯片上運行可以采集到單總線協議的溫濕度值嗎?單總線協議需要識別微妙級別的脈沖。在IOT下實現的,非常不穩定。劉洪峰:LLILUM 并不都是C#代碼,底層還是C,其實目前是 mbed,所以 這種肯定用C實現,然后C#接口調用,目前.net mf也支持單總線,也是底層C++驅動。mf的好處是,讓一般初學者,也可以直接使用,復雜的留給高手 做驅動,做底層。
問:智能網管\智能終端 可以運行自己寫的應用嗎?
劉洪峰:當然,這是我們最主推的功能。代替部分PLC或PC應用場景,C#+VB.net開發,VS在線直接調試。
問:如果有些傳感器的驅動沒有,怎么辦?
劉洪峰:.net mf官方不支持一般用戶開發C++驅動,要寫必須移植的時候加入,我們擴展了一個功能,類似wince的流式驅動,支持用mdk等工具 寫C++驅動。然后C#直接調用。
互動環節:關于控制網絡安全問題,以及業界常用的防范方法。
劉洪峰:SPI,I2C,AD,DA,CAN,RS232,RS485這些都是常見的支持。由于我們是中間件平臺,策略用戶可以自己寫,用戶可以選擇,這是一。我們也有自己的協議,比如是二進制協議,采用常見的非對稱加密。其實我們更希望用戶自主來選擇,這樣技術多樣化,防范其實會更好,我們只是提供基礎平臺而已。 互動環節:如您所講,html5組態后臺是有一個基于WebScoket協議的WebScoket服務程序在支撐對吧,這個服務程序是云端在線提供還是本地化部署?它與嵌入組態的應用系統的Web服務器是怎么一個部署關系?代理?
劉洪峰:web服務器都不需要,因為是客戶端的程序。是的,我們這個有一個云端中間件,提供了websocket的服務。
問:websocket核心服務跟組態頁面建立的是無刷新推送機制還是請求響應機制?
劉洪峰:
這個放在本地也可以,也是一個二次開發平臺。目前我們是放在 阿里云,是的,這也是一個二次開發平臺,用戶只需要關注具體業務邏輯即可,換句話說,可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出比較專業的物聯網系統。而不是簡單的和幾個智能硬件進行對接
我們有模板 ,模板其實高一些層次的抽象。中間件平臺是更低一層。
問:那你這個中間件往下對數據網關接入有何要求?有標準協議輸出嗎?
劉洪峰:我們自己有自己的標準協議,通過導入,就可以直接對接。
比如這里定義好 上傳IO,發布IO,上傳的 就是現場設備。
問:往上的話有沒有什么標準化的接口給上層業務系統用?說穿了就是只需要你采集數據,其他都我們自己干
劉洪峰:發布的 就是websocket對接的。
直接可以導入 設備組態的時候 上傳IO。
問:那目前有其他研發團隊用你們的中間件嗎?而不是你自己的團隊,說穿了各方面標準化的輸出就好了,別人才能用,文檔API之類
劉洪峰:當然,我們不做具體的項目,都是合作伙伴 配合完成最終的項目的。文檔目前還沒有太更新,后續會有比較新的。 互動環節:我現在是做PHP開發的,以前專業是電氣自動化。我想要轉型到物聯網行業,那么我需要從哪里做起呢?
劉洪峰:應該先側重服務端,然后再考慮和硬件對接。 互動環節:哪兒可以看到價格信息?
劉洪峰:netmf.taobao.com 有我們一些產品。 問:產品很強大的樣子。支持vs2015community開發嗎?
劉洪峰:硬件支持 VS2010 VS2012 VS2013 VS2015開發。 互動環節:這些產品都有光隔離嗎?可以可靠用在工業現場嗎?
劉洪峰:當然,我們這就是工業級的產品,最早的一代已經在現場運行3年了,新的也已經一年半以上了。寬電壓,光電隔離,是一般的工控要求。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浅析工业级物联网项目的快速开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深度?广度?浅析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之路
- 下一篇: 微服务架构在云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