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茶旅谋定乡村-农业大健康·万祥军:侗乡第一寨促生态
恩施茶旅謀定鄉村-農業大健康·萬祥軍:侗鄉第一寨促生態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萬權報道 贏信采編:“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精準扶貧。謀定研究: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建一個生態景點,將其打造成有‘景’有‘茶’的休閑觀光旅游勝地,是芭蕉侗族鄉高拱橋村楓香坡一直以來的發展愿景。”前來調研考察的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對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打造,這里的茶葉產業和景觀帶模式“茶旅融合”逐漸成型。
有‘景’有‘茶’的休閑觀光
成為“強鄉富民”的支柱產業
“國家領導人武漢東湖接待印度總理莫迪,喝了一紅一綠兩種茶,其中綠茶便是恩施玉露。這個事我想起就覺得自豪!”4月27日,一條重磅消息刷爆了恩施朋友圈,這是原產地侗鄉第一寨芭蕉侗族鄉楓香坡“恩施玉露茶”首次以如此高的規格展現了世人面前。
由山門而上,坡間翠色縱橫,連片集中、層次錯落的數百畝嬌翠欲滴的生態茶園,別具一格的民宿、雅間、山居,色彩繽紛、縱橫交錯的彩色花木樹種點綴茶園,徜徉其間讓人仿佛走進一片世外桃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原國家大健康醫藥產業委員會主任、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信息中心主任主持人萬祥軍指出:在“旅”字上抱團發展,打造恩施特色“茶旅融合”。隨著恩施各個景區日趨火爆,不僅帶動了恩施的旅游產業發展,更讓游客們記住了恩施的“綠水青山”。
為了引爆這一模式帶到精準扶貧,全國第三屆民宿大會在恩施市舉行,全國250余位民宿業大咖走進楓香坡,參觀侗族人家、茶藝表演、民宿表演等活動,深入了解恩施本地民宿發展現狀及特色。
“這里的民宿項目,把現代的工業化設計和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真正扎根于本土特色,在未來,大有可為。”參觀完楓香坡茶花山居,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贊不絕口。在全國旅游目光匯聚之時,恩施在自己的山間雅閣,完美展現茶旅結合后的全新景象。
芭蕉侗族鄉米田村的劉萬兵,自從改田種茶后,家里的日子越來越好,3畝多茶年收入將近2萬元。如今,芭蕉侗族鄉10萬畝茶園四季長綠,年產干茶8000噸,產值過5億元,茶葉產業成為“強鄉富民”的支柱產業。萬祥軍指出,活用一個“加”字,把扶貧和茶葉融在一起。恩施市把茶葉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積極引導群眾通過創新茶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茶產業。
萬祥軍說:活用一個“加”字,恩施市將企業聯系在一起,壯大茶產業。恩施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引進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整合一批中小茶葉企業,改變全市茶葉企業“小、散、弱”的局面,促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茶農融合發展。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推進,對茶葉品質的把控要求更為嚴格。據統計,2018年,全市已有12萬多畝茶園成為綠色食品原料基地。2018年,全市干茶產量預計達到2.2萬噸,收入將突破19億元。萬祥軍表明,為了保證鄉村振興產業的穩固,侗鄉寨穩面積,提單產,要品質,求效益,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恩施市看準一個“綠”字,打響一場茶樹突圍戰。
2010年到2016年,芭蕉侗族鄉以米田村為試點,打造有機茶種植基地,讓茶葉“提檔升級”?!笆褂蒙鷳B農藥,播撒有機肥,強冬季管理,改良品種”,茶農劉明勝經過“農民技校”培訓,每畝茶葉比往年多收入500元,與他同村的劉萬兵,自從改種有機茶后,家中3畝茶園的收入從1.2萬提高到2萬多元。
恩施市白楊坪鎮作為2017年全州茶葉全域綠色化試點之一,在肥源管控上嚴格把關,該鄉前期投入100多萬,將現有的12個小型沼氣池陸續改造升級,將其改造為“豬—沼—茶”循環農業模式,為茶農們輸送有機肥,實現茶葉種植的綠色有機。
位于白楊坪鎮的硒特優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生態”“綠色”融入企業生產之中,這幾年公司大力發展有機種植,以歐盟有機茶檢測標準茶品,已連續6年未檢測出一項農藥殘,這也讓他們的茶葉零售價實現了逐年增長。
湖北侗鄉第一寨
昔日貧窮小村莊世外桃源楓香坡
侗族風雨橋、寨門、陸羽茶亭、茶文化長廊、侗族文化博物館、薩歲廟、??ü然颉⒐臉?、踩歌堂串起了一條原汁原味兒的侗族山寨景觀軸。 高拱橋村距離恩施州城10公里,這里的山溫婉秀麗,這里的水迤邐清冽。楓香坡是一幅田園山水畫,四季常綠的茶園是它的基色,青瓦白墻木門窗的特色民居,加上幾株桃李,或者數桿修竹,成為最美的點綴。
舂碓碾磨,打鐵榨油,制作恩施玉露,觀看侗鄉歌舞……“隨著楓香坡景區的不斷改造升級,其自然和文化魅力愈加彰顯,必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來?!比f祥軍對記者表示:昔日貧窮荒涼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為外地客人到恩施旅游和本地市民城郊游的首選,這既是恩施市各屆黨委、政府持續支持生態文化旅游的成果,也凝聚著國家民族政策對民族地區的關懷。
與恩施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一樣,侗族男女無分老幼,人人都能歌善舞。侗寨歌舞成為文化旅游產品,馬蘇娥和52位村民組成了“楓香坡農民藝術團”,這也是恩施市第一個農民藝術團。團員最小者8歲,年長者74歲。每當四方賓到客,楓香坡侗族風情寨會打開寨門,侗語版的《歡迎您到侗鄉來》原生態農民歌舞,讓游客耳目一新。
“穿一身侗鄉衣、當一天采茶人、試一回傳統活、看一臺侗鄉戲、喝一杯富硒茶、吃一餐農家飯、歇一稍風雨橋、宿一夜侗家寨。”生態農業、侗族文化體驗、農村休憩為主的農業旅游基地,是高拱橋村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的旅游特色。按照《楓香坡侗寨休閑旅游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楓香坡侗族風情寨旅游區將建成旅游服務區、親水游樂區、茶文化休閑區、侗文化體驗區。
秀麗的山水,富饒的物產,神秘的民俗,走進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高拱橋村楓香坡,這個綠色的茶鄉、多情的侗寨,深深吸引著每個到來的游客。楓香坡是世外桃源,這里的純樸的鄉風民俗、濃郁的侗族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如同一顆鑲嵌在荊楚大地的明珠,綻放著奪目的光彩。
獨特的芭蕉侗族飲食文化。侗族膳食結構“雜”,口味喜食“酸”?!芭疵罪堊钕?#xff0c;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客人進寨門有“攔路酒”,入座后換酒“交杯”,唱歌敬酒,“油茶待客”“雞頭獻客”、“吃合攏飯”、“喝轉轉酒”都是侗寨人獨特的食俗。清人詩云:“吹徹蘆笙歲又終,鼓樓圍坐話年豐,酸魚糯飯常留客,染齒無勞借箸功”,正是侗寨歡宴賓客的生動寫照。 ;
經過幾年的建設,如今的楓香坡侗族風情寨已經享有“湖北侗鄉第一寨”的美譽,高拱橋村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AAA”級景區、“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感受鄉村面貌日新月異
芭蕉侗族鄉黨委可謂實至名歸
“一片片綠茶爬山坡,一陣陣茶香醉心窩,一棟棟民居拔地起,好日子紅似火。”如今,走進湖北恩施市芭蕉侗族鄉,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鄉村面貌的日新月異、侗族百姓的幸福詳和。目前,作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唯一上報中央表彰的基層黨組織,芭蕉侗族鄉黨委可謂實至名歸。
“還有哪些人沒來,快點,游客馬上就來了?!泵刻煊慰蛠淼桨沤抖弊遴l旅游景點——楓香坡侗鄉第一寨時,身著民族服飾的高拱橋村楓香坡組村民馬蘇娥正召集著楓香坡農民藝術團準備演出,為游客們表演侗族歌舞,像這樣的表演天天要上演,一場1000元,一天最高要表演5場。
馬蘇娥有兩個職務:楓香坡農民藝術團團長、楓香坡農業觀光旅游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同時,她還經營著一家三星級的農家樂飯莊,而就是這座位于景區中央兩層樓的侗族風情飯莊以前則是一座墻體裂縫,岌岌可危的土墻房,也就是馬蘇娥當年的家。家鄉變成景區后,現在馬蘇娥的家庭年收入由原來單純種植茶葉時的2萬多元上升至目前接近20萬元,除了房屋修繕一新,還買了一輛20多萬元的小轎車。
早在2006年,當在外地打工的馬蘇娥聽說恩施市黨委決定利用高拱橋村楓香坡地處城郊的有利區位,建設侗鄉第一寨,發展旅游經濟,她毅然回到家鄉。隨著侗鄉第一寨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建成開園,為了更好的管理景區,2008年10月,馬蘇娥召集楓香坡組的67戶村民成立了楓香坡農業觀光旅游經濟合作社,特點便是茶園觀光、侗族歌舞、飲食文化。
“侗鄉第一寨是政府出資修建搭臺,老百姓自主經營管理的模式,除了生態茶園,目前景區內擁有一座侗族文化博物館,12家農家樂飯莊,還有若干經營特產的商店,景區每天有游客上百人,節假日時更多?!瘪R蘇娥19歲時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目前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全部是農民,分別在理事會中擔當重要職責,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用優秀傳統文化振興鄉村
侗寨生態旅游實現復文化的構想
楓香坡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鄉的一個自然村寨,這里山巒起伏,綠樹成蔭,茶園飄香,風情濃郁,是“魅力芭蕉”生態旅游開發的理想之所,是進入芭蕉“茶天下”的橋頭堡和第一站,距恩施市區10km,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談到村寨的設計構想,萬祥軍對記者解讀表示,侗鄉第一寨針對整個村寨自然的生態布局和特點,在規劃設計上賦予了侗鄉特有的文化理念,探討了景區各功能分區的屬相,以突出侗寨民俗風情與建筑特色,實現復合型生態文化旅游的構想。
萬祥軍說:誠然, 身處土家族、苗族主流中的侗族在鄂西南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法則, 通過保持民族內部認同和最基本的民族特征的前提下, 主動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是關鍵。當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依托與保護的重要途徑。
如何協調好芭蕉侗族與身在其境的土家族、苗族、漢族中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是當下和未來發展應關照的問題。萬祥軍明確:因此, 反思這樣一個典型有成效的散雜居形成的侗族鄉, 如何推動示范村寨各項工作走在前列, 切實發揮典型和示范帶頭作用, 也是其他民族鄉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構建和諧家園、振興鄉村發展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優秀傳統文化最能體現民族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標識民族邊界的最典型、最活躍的文化元素。如何在國家層面提出的鄉村振興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利用, 不僅對于本民族極為重要, 而且對于對外來游客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萬祥軍指出,湖北恩施芭蕉鄉高拱橋村的楓香坡侗鄉風情寨和戽口村是旅游產業深度結合的兩個示范特色村, 對其描述分析有助于其他民族特色村在利用優秀傳統文化振興鄉村和構建和諧家園具有啟示作用。
“優秀傳統文化常以異彩紛呈的符號形態來呈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民族的符號就是民族文化, 符號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比f祥軍表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是國家領導人首次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萬祥軍說:"為此,侗鄉第一寨的開發意義重大?!彼砻?#xff0c;楓香坡的旅游開發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積極舉措,以旅游推動新農村建設,增加侗鄉農民收入,以新農村建設促進旅游開發,讓茶葉生產與市場接軌,實現旅游、制茶、銷售一條龍的侗鄉產業經濟多元結構,是改變侗鄉貧困落后面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因此,楓香坡的旅游開發對于芭蕉生態旅游的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楓香坡優美的生態環境、厚重的農耕文化和古樸的民風民俗,在芭蕉鄉生態旅游開發上具有重要的示范價值;楓香坡的旅游規劃設計與開發的成敗,事關芭蕉生態旅游開發的全局,即“第一印象”的正面影響;楓香坡濃縮了芭蕉的山水風光、茶園生態、侗族風情,形成了旅游要素中的自然與人文構架。
“楓香坡民族結構單一、侗寨特色突出、自然生態原始、文化積淀豐厚、民俗風情濃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具備了豐富的旅游資源,是最理想的生態、休閑、觀光、體驗民族風情文化游的旅游亮點,有可持續發展的開發價值。”這應該成為侗寨生態區的設置理念。
再就是,楓香坡的規劃、設計是根據本身具備的旅游開發要素為基礎,以文化的理念和科學的態度,融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于一體,合理進行整體規劃和重要節點景觀的營造,突出侗鄉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突出侗寨民俗風情與建筑特色,融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實現復合型生態文化旅游的構想"。
萬祥軍最后強調,楓香坡文化民俗風情游是“魅力芭蕉”生態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芭蕉侗鄉旅游事業的形象和旗艦。楓香坡的先期旅游項目已經為侗寨的旅游環境奠定了基礎,形成了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的景區雛形,二期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以及實施,將對楓香坡侗寨民俗風情文化游的上檔升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恩施茶旅謀定鄉村-農業大健康·萬祥軍:侗鄉第一寨促生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恩施茶旅谋定乡村-农业大健康·万祥军:侗乡第一寨促生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功能农业奠基人-农业大健康·万祥军:赵其
- 下一篇: 对话尹成杰三农谋定压舱石-农业大健康·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