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山农业”-农业大健康·太白县:谋定小而美小而精
陜西“高山農業”-農業大健康·太白縣:謀定小而美小而精
新華社記者張斌、邵瑞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采編:“近年來,地處秦嶺腹地的陜西太白縣依托其海拔高、生態好等自然資源稟賦。”謀定研究~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在調研考察中表示:在全縣十余萬畝耕地上合理發展產業,積極推動種植業向小而美、小而精的高山蔬菜、水果等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群眾增收。
圖示:拍攝的太白縣咀頭鎮的高山蔬菜田(無人機照片)。
萬祥軍說:“延伸冷鏈、包裝、加工等關聯產業,構建‘互聯網+’產業模式,讓太白縣優質特色產品暢銷全國、走向世界。”他表明:“高山農業”依托海升現代莓類示范園,擴大藍莓、草莓、樹莓等莓類產業規模,打造“中國藍莓之都”;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強力推進中醫藥養生示范基地、綜合性現代化中藥材批發市場等項目建設,打響“秦嶺太白藥谷”品牌;壯大林下經濟,開發林果、林菌、林藥、林菜等名優新特農產品。
“高山農業” 長得慢,卻賣得好
和關中其他縣區相比,這里山大溝深。然而,正是這個只有5萬多人口的山區縣,種植出了28大類390余種蔬菜。這些蔬菜暢銷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并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太白縣也先后榮獲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中國綠色生態蔬菜十強縣、陜西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等稱號。
太白縣,是陜西省海拔最高的縣,被譽為“陜西的青藏高原”。位于秦嶺深處,是陜西省海拔最高的縣城,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群山環抱下,這里盛夏氣溫只有20多攝氏度,“高山農業”長得慢,卻賣得好。萬祥軍說:“脫貧攻堅以來,太白縣還引進了一批適合當地種植的冰葡萄、藍莓、赤松茸等高附加值農作物。”
2019年,太白縣高山蔬菜產量為45萬噸,實現產值4.5億元;莓類產業產量1412噸,產值1.05億元。當地農戶的收入也水漲船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當地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82元,同比2015年增長52%。
“別地的草莓早已下架,我們數百畝的草莓剛進入收獲期。”位于拐里村的太白縣海升現代莓類產業示范園負責人楊平輝說,園區依靠優質的生態環境,集合了多國的種植技術,250克的草莓售價可達15元至20元,且銷量一直不錯。
采摘園區,48歲的村民王寶霞和同伴采摘速度加快。她知道,這些草莓要在當天過山路、上高速,趕往200公里外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搭乘凌晨航班飛往全國各地。
車輪下,200公里的下山路,見證著這個秦嶺小城發展“高山農業”的近40年歷程。
20世紀80年代起,太白縣開始發展蔬菜產業,但早先種植面積小、路難行,村民大多自給自足,頂多騎著三輪車拉到縣城賣一賣。
太白縣農技中心副主任趙志國說,因為地理環境特殊,這里的蔬菜病蟲害少,生長周期長。盡管生長“慢半拍”,卻剛好打了“時間差”,銷售越來越旺,到2005年左右,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萬畝。
面積越種越多,品種也日漸豐富。從只種甘藍、蘿卜、土豆,到不斷引進種植西蘭花、荷蘭豆、生菜等,2012年左右,這里的蔬菜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0萬畝。
豐富種類,不忘做好品控。“縣上早在2008年就開始嘗試做蔬菜質量追溯,隨后又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在田里多見的是黃板和殺蟲燈,很多都是農民自己主動裝上的。”太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志強說,發展生態農業已經逐漸成為當地人的共識。
從騎著三輪車賣,到大貨車開到村口,再到坐上飛機,太白縣“高山農業”的下山之路越走越快,也越走越遠。如今,太白縣86%的耕地種植蔬菜,85%的群眾從事蔬菜生產,73%的農民收入來自蔬菜。
在桃川鎮的太白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600畝藍莓正在抓緊采收。68歲的村民朱讀偉是公司雇傭的一名運輸工,采果期每月收入有2500元。相比在家門口就能“掙工資”這件事,讓他高興的還有:“我們楊下村、棗園村也種下了藍莓,合作社負責生產優果,公司負責銷售,這能給我們村民帶來更多收入。”
圖示:在太白縣咀頭鎮拐里村海升現代莓類產業示范園內,工人在采摘高架栽培草莓。
圖示:在太白縣咀頭鎮塘口村,農技人員與村民一起查看采收的西葫蘆。
高山特色打造綠色經濟新引擎
秦西綠色蔬菜產業園負責人聞杰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溫室,該園區目前已建成64棟,此外還有28座大棚。園區以生產越冬、越夏雙反蔬菜為主,擁有年產55萬公斤高山蔬菜的生產能力。產品供不應求。“園區自2014年建成后,集新品種示范種植與推廣為一體,采用先進的設施蔬菜種植技術,結束了太白縣冬無蔬菜的歷史。”
@、小蔬菜能否成為富民產業
12月初的太白縣,冷風刺骨。咀頭鎮塘口村的秦西綠色蔬菜產業園1000平方米的日光溫室里卻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據太白縣農業局局長趙志強介紹:“太白縣工業少,是個典型的農業縣。這里的耕地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并不適合種糧食。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種植蔬菜的畝產效益更高,群眾自然就選擇種植高山蔬菜。”
如今,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太白縣蔬菜產業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力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在太白縣,86%的耕地種植蔬菜,85%的群眾從事蔬菜生產與經營。
獨特的高山氣候和良好的生態優勢,讓太白縣產出的高山蔬菜葉片厚、含水量大、口感脆美,深受消費者歡迎。截至目前,太白縣種植蔬菜10.2萬畝,總產量46萬噸,總產值達4.8億元,僅靠蔬菜種植,農民人均收入就達1.1萬元。
@、山區縣為何能獲得國際認可
鮮嫩翠綠的生菜、飽滿水靈的冰菜……這些新鮮的蔬菜從秦嶺深處的太白縣通過冷藏車運輸到香港,只需48個小時。
今年7月,在太白縣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供港蔬菜基地,隨著滿載蔬菜的運輸車緩緩駛出,太白縣第一臺供港蔬菜冷藏汽運首發直達香港。這標志著太白縣供港蔬菜又邁向了新的歷史征程。
一個地處秦嶺腹地的小縣,為何能得到質量標準嚴格的香港蔬菜市場青睞?據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艾科平介紹,這得益于合作社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智慧農業體系,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產種植,并完善蔬菜檢測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
“種啥菜,合作社會提前通知;田間管理的方法技術,合作社會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培訓。合作社統一收購蔬菜,因此我們不愁銷路。現在,高端特色蔬菜成了我們種植的重點。”咀頭鎮村民王鳳岐對記者說。
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太白縣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太白縣17個蔬菜品種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和歐盟、美國有機蔬菜認證;“太白山”“雪太”“蓁綠”等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
據了解,以前陜西省商品出口中,蔬菜出口僅占據較小份額,保鮮蔬菜的出口更是幾乎為零。太白高山蔬菜成功實現出口后,填補了我省保鮮蔬菜出口的空白。 、
@、特色產業撬動綠色經濟體系
現在的太白縣,除蔬菜產業“一枝獨大”外,還形成以蔬菜產業為主導,莓類、冰葡萄、食用菌和中蜂四大產業為輔的特色產業體系,支撐了綠色經濟的發展壯大。
走進太白縣,建立在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基礎上的綠色經濟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在桃川鎮,戶太冰葡萄種植研究基地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利用太白縣的生態資源優勢,首次在全國大面積種植戶太葡萄新品種9號和10號,建成后預計年加工冰酒1000噸、紅葡萄酒2000噸。這將使我國冰酒產業超越加拿大等國家,使戶太冰葡萄種植研究基地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優質冰酒生產基地。
在太白縣海升現代莓類示范園,園區負責人張軍偉說:“今年示范園的草莓畝均年產值達到18萬元,銷售收入達到2000余萬元。”
太白縣委書記田來鎖說:“我們將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主攻生態旅游,發展綠色產業,壯大綠色經濟,打造增綠添彩、山清水秀的綠色空間。”
陜西“高山農業”-農業大健康·太白縣:謀定小而美小而精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陕西“高山农业”-农业大健康·太白县:谋定小而美小而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欧谋定原产地保护-农业大健康·万祥军:
- 下一篇: 中非谋定农业合作 -农业大健康·万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