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谋定原产地保护-农业大健康·万祥军:战略格局地理标志
中歐謀定原產地保護-農業大健康·萬祥軍:戰略格局地理標志
(李艦波宋佳娜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采編:這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消息!大喜記之!話言猶在耳,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即將簽署,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戰略目標!我們不但要深化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還要進一步拓展原產地保護的戰略格局。
協定即將簽署
2020年7月20日,歐盟理事會決定授權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確保來自歐盟和中國的各100個地理標志產品在對方市場上獲得保護。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行動,是我國原產地地理標志邁向國際保護的劃時代事件。
消息傳來,面對這樣一份沉甸甸的中歐之間簽署的第一份意義重大的雙邊貿易協定,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立即表示歡迎,指出中國已經完成有關程序,這個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也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對于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將為中歐雙方的民眾帶來新福利,充分顯示了中國政府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決心。
“生態與原產地是生態原產地保護事業的雙翼,推動中國原產地產品邁向中高端,推動中國生態產品的原產地發展內涵,是不可或缺的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前進方向。”謀定研究-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研讀表明,以生態友好產品倡導生態、健康和安全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生活方式,通過消費者購買行為推動產業擔負起保護人類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已經成為世界潮流。而這,也必將是我國在實現大國崛起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萬祥軍說:“建立在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由產品大國、貿易大國走向質量強國、品牌強國、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的決策之上,建立在在國際市場上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講好精彩的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的精神文化。”他同時也表明:讓高品質的中國生態原產地產品走紅世界、暢銷全球的歷史責任和崇高使命之上,建立在順應全球一體化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沿著“一帶一路”倡議所規劃的路線圖奮勇前進的初心之上。
這100個產品,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普洱茶、山西老陳醋、庫爾勒香梨、邳州大蒜、六安瓜片、紹興酒、西夏香菇、盤錦大米、四川泡菜、大埔蜜柚、眉縣獼猴桃……為什么說這個協定具有里程碑意義?“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在當前全球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囂塵上的時候,中歐簽署地理標志保護協定意義非同尋常。”萬祥軍說。
要知道,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談判于2011年啟動,迄今已經歷了20多輪的談判。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商,中歐之間的貿易協定意義重大。地理標志本質上是對雙方之間國家精品的保護。
所謂地理標志,是指產品的質量、特色、品質取決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前者是種植產品、養殖產品,后者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主要領域的產品。歐盟地理標志(GI)保護法律體系分為歐盟和成員國兩個層面,農產品、食品及葡萄酒、烈酒的GI在歐盟層面享有統一保護,非農產品GI通過成員國法律進行保護。
為什么說這將為中歐雙方的民眾帶來福利?因為以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為核心的產品,首先是一個國家傳統農耕文明產品的精華,其次是非物質文化技藝的民族瑰寶。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標志著中歐之間原產國的精品開始進入雙方的市場,雙方的消費者均可以消費到正宗的產品,這是何等巨大的飲食文化對接!地理標志是原產地標記的一部分,原產地標記在國際貿易中代表國籍符號,體現著一個國或地區的根本經濟利益,是國家形象、國家品牌、國家文化競爭的第一線。
眾所周知,世界貿易組織的《原產地規則協定》、《知識產權協議》是維護全球原產地產品公平貿易的基石。我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全面開啟原產地保護工作。2001年,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頒布實施《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明確“原產地標記包括原產國標記和地理標志”。
2005年1月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2005年我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明確“國家對原產地標記實施管理”,2012年,原國家質檢總局推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這是一個多么歲月激蕩的時代!自絲綢之路開始,自鄭和七下西洋以來,而今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國。原產地保護是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大機器生產,隨著商品的極大豐富,隨著國際貿易的日益壯大而誕生的,保護本土的經濟利益、產品形象、品牌價值,就是原產地保護的初衷,就是地理標志保護的初衷。
應當說,我國融合并創造性地發展了地理標志產品的理念,同時也融合并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理念,地理標志與生態原產地保護殊途同歸,都在為提升我國名優特產品的原產地文化附加值積極努力。
生態與原產地具有顯著的公共產品屬性,是世界各國追求原產地正宗產品、綠色優級生態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在,是全人類福祉的最大公約數。原產地保護是實現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領域。
戰略抉擇
我國2001年實施《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2012年頒布《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導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定通則》等行政規章和文件。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在生命周期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并具有原產地特征與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一經推行,迅速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響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PEOP)”,作為中國政府行政保護的優質優價的正宗原產地產品,贏得了社會和市場的積極響應,特別是向中國輸出產品的國家,也開始向我國申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以傳播其生態、原產地的品質及內涵,彰顯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呵護地球生態環境資源方面的公益形象,贏得消費者的追捧。這種時代效應的本質,就是綠色發展、信用發展。
環顧全球,國際戰略格局在深度調整,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面對社會失范、政治失序的全球背景,國際社會正在迎接重塑游戲規則、重構世界秩序的重大歷史抉擇。在這緊要的歷史當口,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為全球生態和諧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就是我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國際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能缺失生態,綠色發展是中國也是世界的共同追求。
中國政府正在承擔起更大的歷史責任,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做出莊嚴的承諾。當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斗爭,本質上也是原產地規則之間的較量。縱觀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不論是TBT措施(WTO/TBT協議是《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技術壁壘協議》),還是SPS措施(WTO/SPS協議是《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都是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所要針對性應對、跨越、引領的問題。中國的原產地產品邁向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必然要跨越生態、環境、資源、安全、健康的門檻,這本身就是捍衛我國生態國門的重大使命。
審視國內,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恰恰與生態文明建設邁向制度化、標準化階段相對接。不論是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及其加工產品,還是第二產業的輕工、紡織、電子、機械等工業門類產品,以及第三產業的服務,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必不可少。而地方政府必須要以生態立市(縣)為基本前提,必須要創建生態示范區,必須要生產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無疑成為一個巨大的亮點,特別是直接成為一個非常具體的、活生生的抓手。地方人民政府紛紛出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獎勵措施,讓綠色發展、信用發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企業獲得政府的政策扶持。可以說,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已經成為一項推動我國綠色發展的戰略行動。
截至到去年年底,全國共保護751項生態原產地產品,涉及到一二三產業,總產值達6758億元人民幣,保護前后產值平均增幅達35%,指導地方政府建成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52個。先后有北京、廣西、海南、北京、四川、河南、河北等7個省級地方政府,50多個地市、縣政府先后發布了支持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獎勵措施文件,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年度工作考核體系。
目前生態原產地產品已覆蓋全國52個貧困縣,帶動貧困縣農村就業人口約87萬人,實現脫貧約24萬人。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在推動我國生態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轉型綠色出口、促進精準扶貧等方面成效顯著,贏得了民心,贏得了市場。由此可見,提升我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制度建設,設置專門機構對我國的原產地產品實施保護,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歷史使命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事業建立在法律法規的基礎框架之上,堅持法律與道德的雙重標準,堅持在原產地前提下的生態生態升華。生態,是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事業的生命線。先做生態人,后做生態原產地產品,這是必由之路。
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不是簡單地就產品質量來單線做出評判,而是把產品放置在生態文明理念的天平上,要求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求申請人應流淌著道德的血液,踐行企業公民精神,在遵紀守法的基礎之上,彰顯道德的人性光輝。及時把生態道德的要求上升為法律規章,用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法律制度來推進我國的綠色發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必將迎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光輝實踐的美好明天。
在國民經濟建設的一線陣地上,我們痛徹地目睹、遭遇那些道德缺失、誠信缺失的生產者、經營者甚至管理者,痛徹地看到那些毫無品牌追求、毫無中國形象的丑惡行徑,那些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格格不入的思想、道德、行徑,注定會被歷史的滾滾洪流所淹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的是以道德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的健康、良性、可持續的發展,需要的是捍衛中國原產地形象、聲譽、美譽的有良心的生產者、經營者,需要的是把信用放在重要位置,把祖國的榮譽放在重要位置的脊梁,需要的是把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落地措施、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光輝實踐的時代弄潮兒。我們的腳步已經邁入嶄新的歷史新時代。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事業,植根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沃土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從定性、定量上高起點、高標準推動我國的綠色生產發展方式,在綠色發展的法治軌道上,在綠色發展的生態道德理念上,點燃并跨越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綠色經濟活力,深化推動我國的綠色消費模式、綠色生活方式。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是中國的故事、中國的理念,源于中國而又屬于世界。
生態原產地是世界可持續發展偉大征程中的潮頭浪,是道德重建的重要引擎、美麗中國的動力之源,其排山倒海般高揚的旋律,是用生態的心聲和原產地的誠信唱響人類綠色發展共同和弦的宏大樂章。將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事業進行到底,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誓言!
中歐謀定原產地保護-農業大健康·萬祥軍:戰略格局地理標志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欧谋定原产地保护-农业大健康·万祥军:战略格局地理标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功能性农业未来方向-农业大健康·徐春晖:
- 下一篇: 陕西“高山农业”-农业大健康·太白县: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