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与无限滚动在评论区的设计差异
本文由作者?呆呆丶?于社區發布
本篇文章的問題挺有意思,雖然是一個頁面中無關緊要的模式,但卻是典型的反模式設計,各位可以簡單讀讀。
讀者提問:
社區論壇類產品,天涯、虎撲與百度貼吧的帖子評論頁有一個設計差異。天涯、虎撲在帖子評論頁有可選擇評論分頁的功能,可以點擊頁碼跳轉至想看的頁面;而百度貼吧評論頁則是以 Feed 流的形式,沒有添加可選擇評論分頁的功能。為什么同為社區論壇類產品天涯、虎撲評論區旁邊會有評論分頁選擇的功能,而百度貼吧沒有?
面對這種細節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說:不就是因為評論比較多,產品想讓用戶有一個選擇,可以直接跳轉到后面的評論頁,查看評論,所以這樣做么?
可能原因確實如此,但是這樣的設計方案是否存在問題?這是本篇文章想要探討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無限加載」與「內容分頁」的差異開始聊起。
無限滾動加載,通常以 Feed 流的形式出現在資訊或社交產品的內容模塊中。包括圖片社區的瀑布流也是類似的一種實現方式。
特點:短時間內讓用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所以在移動端的知乎,豆瓣等內容社區中,內容都是以無限加載的方式呈現的。短視頻類產品也是其中一種。
好處是,用戶瀏覽頁面內容更快,且在移動端不需要頻繁點擊,只需要通過手勢下滑就可以刷新出更多內容。
正常會見到的做法就是提前加載,用戶就會沒有加載感知,可以無限下滑。
相對的,不好的點在于,內容無法定位。比如刷了一會兒,看到一條感興趣的內容。第二次回想起來再去找,又需要重新回憶大概位置。要是感興趣的內容比較靠后,那就需要重新刷很久,而不像分頁直接點擊尾頁就可以出現。
所以分頁的好處就是用戶的控制感會強一些,只不過在信息瀏覽過程中,需要反復操作跳轉頁數。
于是形式的選擇主要就取決于內容了。
結果就是:
無限滾動在移動端更方便,且適用于快速瀏覽內容和發現內容的場景;
分頁更適用于對內容的掌控更強的場景,需要用戶更專注,如后臺表單。
所以也可以理解為,當兩類相同產品,利用不同方式來對內容做區分控制時,可能的情況為:有分頁的,是希望沉淀內容的;沒分頁的,只是讓用戶隨機查看的。比如,我剛才看了一個作品不錯,好像是在第五頁?類似的。
這里解釋清楚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當它們出現在評論這類模塊中時,應該要怎么處理。
但評論這樣的信息,是否有分頁必要呢?
評論,從廣義上來說,是低門檻無限制的,人人都能使用的一個功能。評論內容本身缺少高價值屬性,算是現實生活中口舌之快的演化。刷評論的目的,是因為主題,想看到更多相關的,一旦脫離主題,評論本身就沒有意義了。
因為社區論壇類產品,一個社區一個論壇就相當于一個社會的小型縮影,一個小型社會就會有各式各樣的人在里面,每個人都有發聲評論的權力與可能,因此評論的種類數量繁多,需要一定的規則來定義篩選出有用的內容。
比如知乎,會通過點贊數篩選出優質評論,置頂于評論區中。因此在無價值內容模塊中尋找僅有的有價值信息,就需要突出單條信息來處理,而不是通過分頁讓用戶自主去尋找。
類似的,既然評論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價值,那么虎撲與天涯論壇是否有必要在評論區加入分頁設置,而且是在移動端?
我仔細去體驗了這兩款產品,發現它們的分頁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分頁,而是整合了無限加載與分頁選擇。
類似于無限加載下滑,但是會自動定位到具體頁數上,比如我滑了 6 次,頁數就到了第 2 頁了。
從這里看出,移動端出現內容加載的情況時,還是以無限加載為主要方式,即使有分頁,也是輔助作用。
那么無限加載搭配一個分頁選擇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好的方式呢?我們接著聊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移動設備的普及,早期的網頁端社區類產品也開始嘗試轉戰移動端,但因為受限于功能形式和用戶習慣的使用差異,以至于需要在兩端之間做好平衡,去考慮用戶操作習慣以及兩端適配的問題。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翻頁問題,畢竟新聞/內容等社區類產品的核心,就是聚集用戶針對某個話題進行討論、爭辯、引領等。
通常情況,這些社區論壇類產品一般會以某個主題為發帖的內容核心,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就是以評論的形式呈現出來。它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用戶在翻看這些討論內容時,能快速地瀏覽與發現信息,甚至會代入「樓中樓」的形式來合并同一個評論下的子評論。
注:樓中樓的意思是,比如你回復 3 樓,那么 3 樓里面就有你的回復了,其他回復 3 樓的內容都會在里面。而不會一直平鋪下去。
這種形式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讓翻頁變得省力,不需要來回跳轉去查看評論信息。
上面結合起來看。
無論是無限加載還是評論區的形式優化,都是為了幫助用戶在瀏覽這種信息價值不高的場景下忽略分頁,而省時省力,現在又回來重新加個分頁序號,是否本末倒置?
當然,如果強行解釋為,在某主題內容下,討論的內容很多,加上分頁可以幫助用戶回溯信息,那勉強也可行。
但是用戶心理對于無限加載的內容本質上就是手滑獲取信息,如果加上分頁,是否在強加給用戶一種理解,即結合的使用形式更為方便?但分頁在移動設備上的操作本就屬于高成本操作,在評論區這類低價值信息區域設置這樣的形式,還是需要再斟酌。
畢竟評論區的內容一掃也就過了。
這種設計形式就類比于:微信聊天列表,刪除某個聊天框,二次確認后,再彈出一個撤銷操作。
從邏輯上講似乎沒問題,但是從用戶行為上來說,還是過度化設計了。
????思考
移動端界面本是寸土寸金,任何位置加一個內容,都會消耗用戶思考的精力,即使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小的細節點,也應該再三考量。
所以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天涯與虎撲評論區加了分頁的這種形式。
無限滾動就像是無盡的游戲,不管滾動多遠,都感覺永遠無法結束,本質上屬于沉浸式設計。
而有限的結果數量,可以讓用戶去做選擇。David Kieras 在人機交互的心理學理論中提出:「顯示終點可提供控制感」。當用戶看到結果總數時,他們就能夠預估找到內容的所需時間。
它們的屬性存在差異,導致兩者使用的方式也不同,更多時候還是與產品定位、屬性有關。兩者不同屬性的模式被結合使用,可能會違背用戶的心理模型,成為一種「反模式」。
當然,肯定沒有哪種方案是絕對的「優質體驗」,都是視場景而定,且各有優劣。
于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寧愿在空余部分更多引導用戶去發表評論,或呈現其他內容,而不是強行塞一個無關緊要的功能吧。
------正文分割線------
點個“在看”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分页与无限滚动在评论区的设计差异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干货推荐 | 如何设计按钮?
- 下一篇: 如何招聘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