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设计经理王怀千:全栈设计师的职业本质
嘉賓介紹
王懷千,現任印象筆記設計經理,負責產品的更新迭代以及品牌形象維護與更新。互聯網從業近9年,專注視覺、用戶體驗設計。根據項目、流程和業務進行專項能力提升,持續學習思考,緊跟設計流行趨勢,以”全局思維“把控設計工作的在公司流程中的每一個節點。
Q1. 以你的專業來看,該專業領域內的理想的應屆畢業生應該是什么樣的?
以個人角度來說,保持思維的活躍性是一個設計從業者最重要的素養。以公司層面來說,對員工要求最多的關鍵詞應該是“靠譜”二字,設計這行也不例外。那么所謂“靠譜員工”是什么狀態?總結起來就是:“凡是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為初入職場,尤其是設計從業者有種天然的“含蓄”或者所謂“匠氣”,日常疏于與同事、上司交流,從而對公司業務了解的不透徹,對工作流程不清晰,產生了很多問題。所以能迅速適應自己所處的工作位置作出相應的產出,并且能與其它員工進行良好的溝通合作,做到這些“基本”就已經很理想了。
Q2. 全棧設計師的職業本質上是怎樣的?
全棧設計師在公司層面上看來類似于“全能型設計師”,類似于“設計專家”角色。但其實全棧設計師并不是要什么都懂,而是根據項目、流程和業務來進行相關的技能升級。全棧設計師的主要優勢在于“全局思維”。熟悉項目與流程可以讓團隊的協作更便捷,了解開發、營銷和用戶體驗的細節會讓團隊合作更加緊密,降低返工和后期的各種突發狀況。例如印象筆記產品有5大端:iOS、Android、Mac、Windows、Web,怎樣讓一個產品功能既能快速開發又能在各個端以完美的交互界面呈現,這就需要設計師不但要對各個平臺用戶體驗有深入研究,更需要對產品功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真正融會貫通做出一款優秀的全平臺產品。
Q3.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全棧設計師?
職業技能的成長離不開日常的深入學習,每天養成看新東西的習慣,有危機感。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接觸最前沿的事物,讓自己有更寬的思維。了解新工具與設計資源,對于最新的平臺設計規范都要有充分的認知。日常工作當中,如果有機會不要拒絕做超出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多跟同事進行溝通,無論是運維同學還是開發同學,對產品的認知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通過與他們的溝通能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全局思維”。
Q4. 工作多年的設計師如何突破瓶頸實現進階?
互聯網產品在誕生與發展過程當中避免不了會遇到的問題是“橫向平鋪”與“縱向深入”,設計師的職業發展其實也一樣。設計師的橫向發展方向可能會更多偏向設計管理職能,縱向發展也就是對于“設計專家”的角色。這個更多的看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自己對設計的發展、方法論、以及設計的推進與執行得心應手的話,可能更多往“設計專家”角色深入。如果你對:團隊的管理、效率、影響力與行業把控更熟悉的話,可能設計管理更適合你。但是各個方向的發展離不開最基本職業能力的成長,你的審美水準、設計表現能力、設計理論等基本要素才是關鍵。不管怎樣,設計還是偏向技術層面的,把設計當做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堅持下去把設計做到極致。
Q5. 哪些團隊/公司需要全棧設計師?為什么?
提起全棧設計師,可能大家更多的認為這是小公司所處的狀態,日常要顧及:產品、交互、設計、運營···等等。從這些能看的出來,全棧設計師在一個公司運營環節出現了很多次,把一個公司孤立的一些場景有效的結合起來,在推動項目進程當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大廠,設計師更多處于一個插件的角色,但事實上每一個設計在做日常工作產出的時候,往往避免不了對業務線的整體了解,對資源的調配、對開發的能力的了解,這些都說明市場早已偏向”全棧“,這些知識你不去了解很難配合好各部門工作。所以說不是哪種團隊/公司需要全棧設計師,而是市場發展早已注定設計師需要“走出去”。
Q6. 除了日常的積累外,設計師通過哪些方式開發腦洞?
設計各個方面其實還是體現一個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與人溝通交流才是創造新思維的最好方式。在線下我經常會參加一些類似“圓桌會議”的活動,大家各自提幾個話題隨意發言,大家任意發揮、聯想,通過各自知識體系的碰撞,產生的思維腦洞是呈幾何性誕生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一種梳理。另外就是多看書與看電影,這些影視與文學的創作,往往是作者一段時間甚至一輩子經歷的精華,看一本書、一部電影,經歷一種人生。與作者進行思維碰撞,也是開發腦洞的一種很贊的方式。
Q7. 印象筆記在產品的功能設計上是如何給用戶更好的體驗的?
首先印象筆記產品一直沿用綠色為產品主色調,綠色能給人帶來清新、安全的感覺,非常符合筆記類產品定位和場景。印象筆記屬于全平臺產品,在各個平臺都有相對獨立的交互設計,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都能快速、方便的處理信息。而且整體的ICON等視覺風格在保持統一的情況下各端又有細微的平臺差異,給用戶帶來舒適的交互體驗。
印象筆記以往一直在優化用戶完成高價值信息的搜集、整理、內化、交互,其理念為人類大腦的延伸,做你的”第二大腦“。但是大腦做的并不是簡單的存取工作,而且聰明的記住、能迅速智能的找到,要對信息進行處理,能夠去想象、創造、編輯,還要協作、共享和分享。
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對產品的特點有不同的判斷:存取的是內容,因此產品具有強內容屬性;隨著存取的內容量的增加,產品的平臺屬性就凸顯出來;所有的處理、創造、編輯、整理、聯想都是工具屬性;而不論是存進來、取出去、回想起來還是經過加工的內容,一切的分享都屬于社交屬性。“第二大腦”的具體形態是什么,我們也在產品的形態、交互特點和功能集合上不斷探索。隨著語音識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一系列技術的成熟,以及我們積累的知識能力和技術,隨著2018年6月印象筆記正式宣布獨立重組后的一系列動作,相信印象筆記在不久之后會給用戶帶來驚喜。
Q8. 設計師如何提高與其他部門團隊溝通的效率?
無論什么時間,高效溝通的三要素:先聽、后問、再復述。先認真聽取其它部門的需求,不要以自我主觀認知在,畢竟需求方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要詳細的記錄。記錄過后從而引出自己疑問以及不清楚的地方,當問清楚后線下再跟對接人對接業務的詳情。作為設計師,一個重要點就是“以圖說話”,無論是最開始的項目需求會,還是后續的對接,都要拿出圖形語言的闡述,無論風格參考、草圖、腳本等等都是你溝通的主要切入點。
PMCAFF問答專場是一場與PMCAFF用戶互動的問答活動,我們每期都會邀請知名互聯網公司的一線產品從業者和咖友們共同交流,目前已成功舉辦過60+期,先后有來自騰訊、百度、阿里、360、小米、京東、去哪兒等大廠嘉賓入駐。
這個世界問題太多,我們需要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來自PMCAFF用戶在你的專業領域中,以不同的角度提出各類刁鉆問題,那么歡迎你參加PMCAFF問答專場。
活動申請可以添加工作人員微信溝通咨詢,加好友請備注:問答專場。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印象笔记设计经理王怀千:全栈设计师的职业本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前众信旅游B端产品经理吴彪:如何搭建B端
- 下一篇: 前facebook产品技术leader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