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战略项目经理程彤博:真实需求背后的供给关系
嘉賓介紹
程彤博,美國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MBA,創業者,用管理咨詢思維分析互聯網問題,前攜程高級產品經理,現蜻蜓FM戰略項目經理,脈脈原創作者。
Q1. 有沒有讀過MBA的產品經理?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去讀MBA?
說說我當時的思考,雖然現在看來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的訴求主要有三點:
1)換賽道。當時我剛從中國人壽的廣州市分公司調到廣東省分公司,負責的工作內容也變化不大,適應工作不成問題。但我不認為我會長期從事保險領域,因為整個行業的思維方式是:我們有了一款產品,然后想怎么把產品賣得更多,而不是思考顧客到底需要什么產品,然后開發對應的產品。我身邊的朋友有離開的,但大部分情況都是從一家保險公司換到另一家,圈子還是那么大。有一個學位會幫助我轉行。
2)職業生涯遇到挫折。我到了省公司之后,發現處于完全不一樣的職涯軌道上:在市公司,我們對業務負責,所以有能力的人很容易獲得提拔;而在省公司,每次升檔要3年左右,而經辦到主管、主管到經理都有3-4個檔,也就是說,需要10年時間才能獲得提拔。同時在任何崗位上,薪酬和崗位關系不大,主要與年資有關,我作為部門最年輕的一員,這樣的規則對我很不公平。
3)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不看好。當時剛開完十八大,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有很強的信心,但我的歷史直覺告訴我,中國的經濟會越走越左,所以愿意嘗試去國外發展的可能性。
首先,MBA不能給多數人帶來百萬年薪。比如我所就讀的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雖然在美國金融機構100強的高管中,本科畢業于我校的人數最多,居全美各大學榜首,但MBA畢業生的平均年薪約為稅前10萬美元(該數據可以在各大院校官網上獲得),畢業后回到中國工作的往往更低。我從MBA畢業已經三年多,由于對金融行業不感興趣(我選擇的是咨詢專業),一直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年薪還是幾十萬的水準。而我的一些好朋友,并沒有讀過MBA,憑借一些機遇、專業技能或職場中的出色表現,現在已經是百萬年薪的職場金領。
其次,職業生涯斷裂應該是每位打算讀MBA的人士都會考慮到的,但它造成的機會成本遠比你想得更大。以職場女性類比,職場對于多數女性是不公平的,因為她們的家庭身份決定了她們要成為母親,而持續1-2年的生育、哺乳和照看幼兒,造成的空檔可能會影響她們的整個職業生涯。與此類似,全職讀MBA也是個職業生涯的斷檔,期間不僅無法獲得工作收入,還需要支付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本身就是巨大的機會成本。再加上市場和行業的千變萬化,而多數MBA課程更新速度遠遠滯后,學到的知識能否即插即用,又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我讀MBA是在2013-2015年,等我回國加入互聯網行業時,滴滴與快的、美團與點評、攜程與去哪兒都已合并,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大格局已經接近尾聲,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可能遠遠比不上在這幾年里真槍實彈的真實戰爭經驗。記得脈脈某運營總監說:“12年準備申請John Hopkins的MBA,后面趕上移動互聯網,取舍半天放棄出去了,現在想想這決定不算壞,至少趕上移動互聯網崛起?!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次,MBA幾乎不能幫助你創業,也不能在學術領域產生價值。MBA學生的平均工作經歷是5-8年(每個學校略有不同,可以在學校官網上查到),絕大多數人來讀都是為了畢業后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再加上時間緊(兩年)、課業繁重,除了斯坦福(地處硅谷,且有很多授課講師就是企業家或風險投資人)等少量學校,很少有創業項目產生于讀MBA期間,如果尋找創(ren)業(sheng)伴侶的,請出門左轉讀EMBA。另外,美國絕大多數MBA都不需要發表畢業論文(dissertation),除非故意違紀,一般也不會給掛科,所以MBA的學歷在學術層面上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如果想從事學術和科研,請出門右轉讀普通master或PhD(獎學金更多,而MBA很少給獎學金)。
Q2. 產品經理在業余時間如何保證閱讀?
說個我自己的讀書習慣。我是那種專注力比較差的人,進入專注狀態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而保持專注的時間不長。可能有點輕度的閱讀障礙,讀書比別人慢。
我會把三種閱讀場景區分開:
1. 碎片閱讀。主要是新聞、知識含量不高但有趣的微信公眾號(如六神磊磊、張佳瑋等),差不多每篇5-10分鐘,每天通勤、吃飯等碎片時間讀完。如果是干貨比較多的公眾號推送,我會存在收藏夾里,每天晚上找個時間統一讀完(實際經常做不到)。工具:手機。
2. 小說。適合于等人、通勤等20-30分鐘的閱讀場景,時間不長不短,但又可能被打斷,難以進入專注狀態?;蛘呤撬?#xff0c;一般讀困了扔了就睡。我會讀一些小說,線性的閱讀(不需要前后翻或者對照其他資料),讀到哪算哪。工具:Kindle(追求性價比買paperwhite,否則買oasis。有背燈所以夜間不用多一個關臺燈的動作,砸到臉也不會太疼)。
3. 正式閱讀。我一般在有至少一小時且不受干擾時才這樣讀。坐在書桌旁,手機靜音,電腦用來查資料,用筆記筆記。設個50分鐘的鬧鐘,每50分鐘休息15分鐘(比番茄工作法更多科學依據)。工具:書、筆、電腦。
Q3. 產品經理應該定位在執行崗還是戰略崗?
取決于公司和自己。
很多大佬都自詡產品經理,如張小龍、張一鳴、羅永浩(當然,他不是合格的產品經理),他們都是戰略級的產品。
也有的產品經理,整天糾結于一個頁面一個按鈕,各種A/B test,卻沒有了靈魂,不能從頭到尾設計一款產品,不能站在客戶角度考慮,只能做執行了。
Q4. 一個產品的前途取決于什么?
產品的前途取決于用戶的真實需求
再次敲黑板,“真實”。自打從給網友打電話開始起,互聯網用戶就發現了聲音巨大的魔力,只要有一口清晰流暢的普通話,帶一點點清亮的嗓音,你就是屏幕另一頭 性感高挑干凈漂亮有著盛世美顏的 小姐姐,而且真實度比網名帶來的沖擊更強烈。
聲控普遍以為甜美聲音的背后是個長相同樣甜美的萌妹紙,那么我推測所謂聲控用戶的真實需求其實是:長相甜美。
一個產品的經驗是:聽,但不要照做,而是挖行為。
Q5. 真實需求背后的供給關系是怎樣的?
為表述方便,我們把用戶簡化分為四類:A長相聲音都甜;B長相甜聲音苦;C長相苦聲音甜;D長相靈寒子聲音苦。D我們今天暫時不討論,他們可能會去任意頻道。很顯然,B會去抖音、探探,C會去Soul,A則去兩邊都有可能。如果聲音社交的路能走得通,產品的邏輯是:用戶的真實需求是A+B,通過A+C入手,逐漸切入其中的A部分。接下來的問題是:A會更傾向于留在探探,還是留在Soul?
很遺憾,在我看來,A用戶會傾向于留在探探,因為視覺是比聽覺效率更高、刺激更大的感官。如果A可以同時通過純視覺或純聽覺吸引人,ta們一定會選擇成本更低的視覺。久而久之,A和B都去了探探,只有C留在soul,而真實需求是尋找“漂亮小姐姐”的soul用戶發現他們的真實需求并沒有被滿足,也會逐步拋棄這個社群。舉個歷史上的例子:陌陌和啪啪是同時代的產品,前者看臉成功上市,后者聽聲音逐漸沒落。
補充說一句,我并不是說聲音社交一無是處,而是說單純靠聲音,恐怕社群很難有高的商業價值??茨樕缃痪拖袷钦夜ぷ鲿r看學歷,不是絕對靠譜,但也是在選擇過多時幫助快速決策的方法。如果學歷不好怎么辦?可以通過社團活動、實習經歷、工作經歷來彌補,拿出作品說話,學歷就不那么重要了。C類用戶可以結合自己的聲音優勢,輔助以其他技能,如抖音上讀段子、游戲解說、技能交易如比心等。
Q6. 細分社交類產品可行的路徑大致是怎樣的?
首先我們思考一個問題:購買保險產品為什么要先體檢核保?設想有X和Y兩種產品,X需要核保,Y不需要。起初他們兩者的價格可能是一樣的,但身體不好的人會傾向于選Y,逐漸拉高了Y的理賠成本,相應的保費也會增加。而身體健康的優質客戶就會購買低價的X產品。注意:不是說X的盈利一定好于Y,而是久而久之兩者的用戶形成了隔離。
沿著這個邏輯就能想到,如果想要精確的把A類用戶切出來,我們應該構建一種更加有利于A類用戶展現的機制,即讓用戶更容易從所有產品中找到A。
我能粗略想到的一個產品形態是:讓用戶放照片的同時增加一段短視頻或者語音,并告知用戶:如果你放了短視頻或者語音,你會獲得什么好處,如曝光量增加、增加篩選功能、更容易解鎖陌生用戶信息等。就像抖音,如果用戶信息完整,初始的分發數量會相應增加。
如果這樣做了的話,就有機會把探探的A切走,讓探探只有B。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A類用戶創造比B類用戶更高價值?有機會我們再一起探討。
Q7. 職場人該如何讓自己跨越鴻溝?
給大家三短三長的策略。
短期上:
1)減少轉行的跳槽。如果實在要跳,盡量換公司不換職能,畢竟大家手頭都緊巴,沒時間培養你。
2)如果感覺公司或業務線不行了,現在就開始準備簡歷(我的朋友六一學長最近有一波修改簡歷的福利),理想的節奏是年前談好,年后入職。“金三銀四”不是讓你等到三四月份再準備。
3)經營社交媒體,用好內推。如果你還在官網上投簡歷,拿不到面試只能怪你自己。你知道HR每天收到多少簡歷嗎?你知道官網上80%的職位都是假的嗎?找工作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去撩人、找內推。在中國,脈脈是首選了,畢竟上面有很多活躍的獵頭和頭條HR小姐姐。
長期上:
1)堅持學習。不要相信幾十塊錢的知識付費能有幫助,自己掌握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一輩子都有用。
2)保持輸出的習慣,用作品說話。至少在一個平臺上寫作,以后可能自由職業者會越來越成為常態。
PMCAFF問答專場是一場與PMCAFF用戶互動的問答活動,我們每期都會邀請知名互聯網公司的一線產品從業者和咖友們共同交流,目前已成功舉辦過60+期,先后有來自騰訊、百度、阿里、360、小米、京東、去哪兒等大廠嘉賓入駐。
這個世界問題太多,我們需要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來自PMCAFF用戶在你的專業領域中,以不同的角度提出各類刁鉆問題,那么歡迎你參加PMCAFF問答專場。
活動申請可以添加工作人員微信溝通咨詢,加好友請備注:問答專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蜻蜓FM战略项目经理程彤博:真实需求背后的供给关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篇文章助你了解机器学习
- 下一篇: 前众信旅游B端产品经理吴彪:如何搭建B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