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产品如何快速建立师生关联关系?
本文為PMCAFF專欄作者836488572出品
前幾個月公司計劃開展教育繳費的新業務,主要是服務于校園內的學費、伙食費、活動報名費等繳費場景。公司已有比較完善的校服電商系統的基礎,如商品、訂單、支付、退款、結算等功能模塊;數據方面,已有大量學校入駐,包含學校地址、學校類型等信息,年級、班級信息也維護了別名、人數等內容,以便校服的定向發售和訂購進度統計。其實,原有的商品上架與訂單支付已經能基本滿足校園繳費的需求,但是因為螞蟻金服教育繳費API的規則限制,我們需要收集學生家長手機號、學號或身份證號,以確保賬單唯一性。
所以,為快速收集學生信息、減少學校管理員的工作量,并且更好的應對升級、轉班、離校、多子女、多監護人、代繳費、教師離任的工作交接等特殊情況,我們就做了“教育類產品如何快速建立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關聯關系”的競品調研,雖然后來因為一些原因導致項目終止,但一些產品的做法還是很值得研究與借鑒的。
通過后臺管理系統導入關聯關系
如果有相關政策或教育局關系的支持,且學校愿意配合的話,通過后臺管理系統導入學生信息無疑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可以一次性獲得“學校-班級-老師-學生-家長”的關聯關系。可是不要忘了Excel中信息的來源,依然會涉及到學生信息的收集、校對、整理,況且不見得所有的管理員老師都會用Excel。以手機號為例,導入之后并不意味著其可作為新建用戶的用戶名,還涉及到去重、合并、多子女、舊數據修復等問題。后期維護還包括升級、轉班、離校、信息修改等操作,必然需要對學校管理員進行培訓,甚至需要專門客服人員的支持。通過對校易收和校園通的調研,我們總結出了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常規業務流程。首先,要明確先有老師還是先有班級?理論上,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屬于特定班級的,而且班級是長時間不變化的,所以應該先建立班級,再把老師維護進去。可事實上,老師才是基本元素,是老師組成了最初的班級,決定的班級的配置。而且移動端更需要發揮老師的能動性,可以完全不維護班級,讓老師新建、維護班級內容。此外,還涉及到學校組織架構、科目設置等更為基礎的信息維護。在這些環節完成之后,才是真正意義的學生管理。
下面我們主要研究下移動端的做法:
教師管理:通過二維碼或學校ID加入學校
【智慧樹】智慧樹的定位是連接幼兒園園長、教師與家長的幼教云平臺,主打幼教管理、家園溝通分享、幼兒動態實時監控等功能。APP主要包括園丁端和家長端,園丁端可以創建幼兒園或加入幼兒園,如下圖所示,園丁可以通過輸入園所ID或掃碼加入幼兒園。也才知道幼兒園的劃分方法:公立園所包括教委直營園所、政府機關園所、部隊所屬園所、企事業直營園所、普惠園,民辦園所包括普惠園、獨立園所、集團直營、集團加盟。
幼兒園創建完畢之后,就是完善班級信息,邀請老師加入幼兒園。年級包括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如果幼兒園沒有設置相應年級,可把班級數改為0,原來現在上個幼兒園居然要五年。其次是維護班級別名,方便園所管理和家長識記。創建成功后就是邀請老師加入幼兒園,包括掃碼和輸入園所ID兩種方式。這種“邀請制”和【愛作業】中老師邀請家長的做法很類似。家長用戶在家長端注冊登錄后,通過“輸入寶寶所在班級任一教師的手機號”就可以自助加入相應班級。當然,寶寶樹也有后臺系統可以實現教職工的管理功能。
學生管理:通過班級號/老師手機號加入班級
【愛作業】愛作業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家長和老師檢查、批改數學作業。只需掃一掃就能識別應用題、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解方程、豎式計算等題型。愛作業不區分老師端和家長端,甚至不注冊不登錄也能使用拍照批改和在線練習功能。老師用戶可以創建多個班級,然后對自己創建的班級進行諸如邀請家長、修改/刪除班級、查看/編輯/移除學生信息、布置作業等操作。家長通過老師的邀請碼(班級號)加入班級,提交作業,也支持多個家長關聯同一個學生。這里并沒有特別強調“學校”這一主體,老師用戶可以創建跨學校的多個班級,家長則只是把學校名稱作為識別班級的信息之一。當然,學校也并非完全沒有作用,系統會按照“學校+年級”相應匯總出公共錯題集供學生查看與練習。
【曉黑板】曉黑板主打通知家校溝通,類似升級版的微信群,可進行作業的多樣化布置與提交。家長通過班級號或“老師手機號”查找并加入班級,可避免班級號的遺失或遺忘。由于老師角色并沒有開放注冊,必須提交相應學校信息、經過客服回訪審核后才能擁有教師身份,因此暫未體驗相關功能。
老師-學生-家長三者關系的建立
【一起作業】一起作業網專注英語和數學教學領域,為老師、學生和家長提供在線作業和專項應試練習等系統的學習功能。旗下擁有【一起小學】、【一起中學】等產品,下圖的流程來自于【一起中學】。比起學齡前兒童,大部分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手機,他們能獨立完成加入班級、提交作業、測試等操作,家長更多是起到知情和監督的作用。老師創建班級后邀請學生加入,如果學生是新用戶,則需要在注冊流程中完成加入班級的操作;如果學生已加入過班級,則可以按照類似的流程更換班級。如果家長想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可以綁定學生賬號。
行政班:即傳統的班級,多個學科的老師共同執教;教學班:也稱走課班,是指分層教學或走班教學時形成的單學科的班級,不同學科均可創建教學班。
總結
通過對以上幾個產品的分析,我們嘗試進行一下總結:
1.創建學校:“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種形式。學校對于在全校范圍推廣某一個產品是非常謹慎的,學校不會冒險為任何產品背書,而且可能需要為其配備專門的系統管理員,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重復注冊,不建議學校用戶開放注冊,最好采用入駐機制,由客服人員審核后為其開通管理員賬號。這是“自上而下”的場景。如果你的產品是“自下而上”推廣的,更不能隨便把學校牽扯進來,但為了方便學生家長選擇學校,可以從教育局網站獲取相應的學校信息維護到系統中。
2.教師管理:首先明確老師是“加入學校”還是“選擇學校”,加入學校需要相應的學校ID或邀請碼。選擇學校則需要系統定期維護更新各地區的學校信息,避免找不到要找的學校。
3.創建與管理班級:如果是學校管理員進行班級管理,需要提供快速或批量創建的交互方式,作為真實的班年級將會影響其他角色的選擇和使用。如果是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創建班級,本質上并不影響真實的學校組織架構,只是一個類似“群組”的存在。另外,數據來之不易,可提供必要的“轉讓”功能,這很類似于群組的管理員權限轉讓。“邀請學生”、“維護學生信息”、“移除學生”、“維護XX科目任課教師”也是班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功能。
4.學生加入班級:一種是通過老師分享的鏈接,獲得邀請碼或班級號再加入班級;另一種是通過搜索老師手機號,查詢后再選擇加入相應班級。必要時可加入審核機制,避免外人加入班級。另外,還需要明確執行加入班級操作的實際用戶是誰,幼兒需要家長來加入,中學生能獨立完成。
5.家長關聯孩子:重點要解決“一個家長賬號綁定多個孩子”和“一個孩子被多個監護人綁定”的情況。是否有獨立客戶端。
6.用戶系統的建立:雖然手機號是最適合作為用戶唯一用戶名的存在,但考慮到老師家長身份的重疊、多監護人綁定同一個孩子、多子女的場景,所以可能會涉及多個角色對應多個客戶端、同一個客戶端內切換用戶角色、同一客戶端內切換學校方便對多個孩子進行監護的情況。所以身份證號、學號就成了一個比手機號更有價值的存在。
以上就是關于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關聯關系的建立方法的分析,在設計或選擇時,請結合產品定位和具體的需求分析,選擇最適合的關聯模式。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教育类产品如何快速建立师生关联关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作业帮产品负责人傅弋铮:在线教育产品还要
- 下一篇: 前阿里资深运营王殿进:SaaS产品经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