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产品的氛围和秩序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產品一直是互聯網產品界的一顆常青樹。無論是以ugc為己任的社交產品,還是跟ugc本可不沾邊的工具產品,都會在自己的產品上找到切入ugc的口子。歸根到底,對于世間萬物,人都有說三道四的欲望。
但UGC產品好做么?
UGC產品有幾個關鍵問題:
1. 什么人貢獻內容
2. 貢獻什么內容
3. 可看什么內容
4. 為什么要貢獻內容
一、UGC里的人物關系
與其說“什么人貢獻內容”,不如說“產生內容給誰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欲望,但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因此,選擇好ugc的人物關系就決定了產品絕大部分的氣質。
UGC里的人物關系從大的范圍來分,可以分為:陌生人、興趣組、好友。
當然,有好友里夾雜陌生人的,有陌生人里夾雜好友的,但主體關系起到最關鍵的作用。下面會從陌生人、興趣組、好友三個方面重點解析這三種ugc產品的特點。
二、陌生人ugc:不講究氛圍,講究秩序
設想一下,走在大街上,一群完全不相關的陌生人,會說什么?沒有特定主題,有的只是各抒己見,偶爾有良言,經常有噪音。
這就是陌生人社區,當你定義了你的ugc產品是開放給全部陌生人使用的時候,就得明白,你的產品是沒有氛圍可言的。這是件壞事兒,也是件好事兒。
壞事兒在于,這個ugc產品就好比一個廣場,廣場上什么人都有,這些人干什么事兒的也都有。他們會說一些閑碎的言語,大部分對別人沒有營養。你也不知道他們會說什么話題,因此很難產生共鳴。更甚的是,各種被公認道德所不允許的人和言論也會出現,引得別人的唏噓,如果這種情況猖狂起來,這個廣場人們就越來越不敢來了。
好事兒在于,這個廣場由于包羅萬象,在一個絕對言論自由的廣場上,總有在某些領域專業的人發表專業的言論引得別人欽佩,總有某些妙語連珠的人逗人歡笑,總有某些辯論惹人圍觀,總有某些明星出現時引起嘩然。這是傳播效率最高的UGC產品。最容易冷啟動,因為每個人說的話都會被任何一個陌生人看到并擴散。
簡言之,陌生人ugc產品的優點是:1. 發表意愿高;2. 內容豐富;3. 傳播速率快。缺點是:1. 內容雜亂甚至無營養,需要運營;2. 人多難出頭,需有機制保證用戶發表積極性。
這兩個缺點就足以證明陌生人ugc產品的難度。因為既然陌生人ugc產品不講究氛圍,那么平臺就需要為其制定秩序,否則產生的內容就無法看了。這是最致命的。
來看看陌生人UGC產品中的微博、美拍是怎么建立秩序的。
1. 微博
(1)人的秩序
微博采用的是明星帶動草根的制度,讓明星、意見領袖的言論先起來,讓這部分人依然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享受光環,一方面確保早期內容的優質,影響力的迅速擴張。早期在邀請明星加入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有專人專程去教明星用微博的投入。
接著草根進來。最開始是人肉戰術,據說微博員工有指標需要邀請一定數量的用戶進駐微博,完成第一波用戶積累。之后再靠用戶與用戶之間口碑相傳,拉好友進駐。草根進來之后,總需要給草根一個出頭的機會,否則草根說的話永遠沒人聽見,那慢慢也不想玩,相信很多人離開微博也是這個原因。對草根的刺激在于“關注”和“加v”,只要草根發表,通過廣場、推薦、轉發、搜索等曝光草根的內容,草根就有可能吸引關注,漲粉絲。有些草根總在某個領域上有所成就,那么就有加v的希望。
(2)內容的秩序
首先是要刺激產生好的內容?!懊餍恰焙汀凹觱”保證發表內容源。
其次,“關注”、“推薦”、“話題”則是保證觀看內容。新用戶來到微博,會推薦其關注一些明星或大v賬號。同時,推薦話題、人物等,讓優秀的內容聚合。
最后是篩掉劣質的內容。關鍵詞過濾、人工運營是微博一大運營成本。
2. 美拍
(1)人的秩序
美拍從工具出發,先做視頻濾鏡和剪輯功能,讓普通人在朋友圈、空間等社交應用上火起來,然后講平臺沉淀到自己的平臺上。
用附近、新人、分主題來將人分類,盡大可能去曝光所有用戶,又盡量讓用戶是優質的。
(2)內容的秩序
跟很多UGC一樣,早期是會挖掘和培養一批視頻達人,等到這批視頻達人產生的內容達到一定量級之后,再行放開全員,保證放開后用戶看到的內容是相對精良的。之后由于美拍是視頻,審核難度高,美拍在內容審核和選精上應該花費了較大成本。
二、興趣組ugc:既講究氛圍又講究秩序
什么是興趣組ugc,在我看來是圍繞某個興趣話題所建立的圈子。例如:貼吧、豆瓣、知乎、視頻或新聞網站的評論、特定場景下建立的聊天室。
設想一下,你來到一個主題沙龍,最想在里面說什么,聽什么?來到主題沙龍的人都是對這個主題感興趣的,那么大家更容易對主題發表觀點,但是人也是社會化的人,總會觀察別人說什么,自己再來說什么。在一個嚴肅的沙龍就不適合開玩笑。相反,再一個搞怪的沙龍板著臉就顯得不如群。更多人一開始沉默的,只聽別人說觀點,因此沙龍一定需要一個好的氛圍,這樣才能帶動人們不斷朝著這個氛圍講話。
例如,貼吧的氛圍就是每個板塊都有專業人士,暢所欲言,但是一定是以深度見長。
又如,豆瓣的氛圍是文藝小清新且專業,大家在上面不敢妄言妄語。
又如,知乎的氛圍是不說深刻見地或者一鳴驚人都不好意思在上面應答。
那么怎么建立氛圍,又怎么維護秩序?結合幾個比較產品總結下。
1. 建立氛圍
(1)明確主題。
讓用戶產生內容之前,一定要讓用戶明確這里是什么地方,大家都是說什么話題的,有利于規范用戶的內容。例如,貼吧選擇讓用戶建立吧的主題。
(2)明確產品形態。
是pc的還是移動的,pc擅長長文,精深內容;移動端擅長圖片視頻短文,豐富的媒體形式,精悍短小的評論。因此pc端更多干貨,移動端更多神吐槽。除了終端特性,還有產品的功能限定,例如只允許發圖片,或者只允許發文字,或者只允許視頻。文字的長短、圖片的個數、視頻的長短以及美化與否,都影響到ugc社區的氛圍。
(3)早期內容定調。
可以是平臺來營造,例如貼吧天涯早期應該不乏平臺聘請或自帶的寫手。也可以是種子用戶來營造。例如知乎早期會用邀請內測制度,很長時間定向向專業人士(特別是文化、科技、藝術這類普適性內容的專業人士)發出邀請,確保里面的內容是精良的。之后進來的用戶就有了榜樣。
(4)內容推薦機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推薦權重,一般情況下,新人、高級核心用戶、用戶關注的人會得到更多的推薦。再之是按照關心程度做推薦,熱門、回復應答、最新等。
2. 刺激生產
(1)營造話題。
當話題是大家關心的時候,用戶會放棄很多顧慮和利益訴求來參與。
(2)觸達。
新內容給同好觸達,評論回復給觸達。有了觸達,是對內容產生者一個莫大的鼓勵,因為內容產生者的訴求就是最大的流量曝光,最多的互動。對新用戶尤其重要。
(3)粉絲或者地盤。
很多ugc都會做關注,是因為很多人發精品內容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吸引其他人的關注。有了關注,就有了地盤的感覺。吧主、大v都是高生產者。
3. 建立秩序
(1)讓用戶來協助管理建立。
例如貼吧的吧主、天涯的版主、聊天室的群主和管理員都是有權力對其他用戶所產生的內容進行管理的。這樣將管理的權限從平臺下放到用戶,借助核心熱心用戶來幫助管理平臺。
(2)讓陌生人來管理。
例如,舉報機制。
(3)平臺來建立。
技術上的推薦和反垃圾,人工上的篩精和過濾。
三、好友UGC:講究熱鬧,講究場景
基于好友關系鏈的ugc產品是最輕量級的產品。因為好友ugc產品并不會有陌生人和興趣組ugc產品所有的兩個重大煩惱——內容質量和氛圍、產生者的甄別和激勵。只要是好友發的,“呵呵”都會被賦予意義。
但是,好友ugc有自身的煩惱,那就是流量,假如一個地方好友很少,那么就不是ugc了,就是一對一聊天或者小討論組聊天了。之所以叫ugc,內容是很關鍵的,內容要多,社區才能起來。內容要多,那么好友就要多。因此涌社區的用戶基數就要多。
因此有些產品會以好友為主來篩選內容,但是內容其實是全員可見的,以此來擴大可被篩選的盤子。例如,facebook、人人、空間其實都是以好友為主的,但是加入了陌生人的拓展。無秘也加入了二度好友。
好友UGC除了講究人多,還講究場景。朋友圈其實是生活圈,生活里面的所有感悟都在里面抒發。但是當微信好友越來越多之后,朋友就包括了客戶、同事、家人、好友,朋友圈慢慢就變地不是生活圈了,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跟不同朋友在一起做不同的事兒,展現出來的人格也是不一樣的。最近發現越來越少在朋友圈里面發動態了,有時候可能會分組,但還是嫌麻煩干脆不發。因此好友的ugc很講究場景。但是否分場景就能拯救朋友圈?
哈哈,遺留這個問題大家探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UGC产品的氛围和秩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个鉴黄师的产品之路(11-12更新)
- 下一篇: 10万点击率的“干货”,其实人人都写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