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如何有效率的进行“用户访谈”
pmcaff導讀:“用戶反饋”是一直被探討和研究的話題,如何開采這座金礦?如何更有效地開采?如何開采出更高的含金量?
聽說過“1000/100/10法則”嗎?這是當年QQ郵箱團隊流傳出來的做產品的法則,即每個產品經理每個月要
去論壇看 1000 個用戶體驗反饋并回復、關注 100 個用戶博客、做 10 個用戶調查。通過對用戶反饋的快速響應,QQ郵箱日臻完善,成為深受用戶喜愛的產品。
這樣的故事在騰訊內部并不少見。你會發現,不論是在微博上、論壇里還是QQ群里,幾乎都有騰訊人的身影。也許你剛在微博上吐槽某個騰訊的產品,下一秒會突然發現“哎呦,小馬哥竟然回復我啦!”
無疑,騰訊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最重視用戶體驗,最愿意花時間傾聽用戶聲音的公司之一。傾聽用戶聲音,幫助騰訊精細雕琢并成就了眾多精品,也獲得了良好的產品口碑。
用戶聲音:比金子更貴重
用戶聲音就像一座未經開采的礦山,蘊含著幫助產品持續發展與完善的巨大能量。真正認識到它們價值,并能快速挖掘這些寶藏的的產品團隊,往往都能打造出令用戶愛不釋手的精品。所以我們認為用戶聲音絕對比金子更貴重。它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
1:優化產品
互聯網用戶群處于飛速的動態發展中,適應快速迭代要求的敏捷開發模式為眾開發團隊所推崇,開發周期的縮短,以及產品往往存在性能或功能上的問題。
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導致各大手機廠商對其進行修改優化,導致各品牌手機的ROM各有差異,因此移動產品更存在機型適配問題,而大部分中小開發者不可能購買市面上的所有機型,因此在微博上、論壇上以及用戶QQ群上的用戶聲音,快速敏捷地幫助我們對產品進行優化改善,穩定產品質量,提高了產品的可用性。
2:挖掘用戶需求
雖然喬布斯曾經說過“用戶根本不知道他們要什么”,喬布斯想給的就是用戶想要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喬布斯,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從用戶聲音中挖掘出他們所想要的所期望的。
在各種反饋渠道上,我們都能聽到用戶發出的“我建議…”“我希望…”能不能這樣…”“如果可以…就更好了”的聲音,在這些反饋中理解用戶使用的痛點,深挖其背后的需求,無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決定后面前進的方向。
3:口碑傳播引導
用戶的批評建議有助于產品的優化和完善,而用戶的肯定和贊許對提高產品在用戶中的好感度的作用甚大,因此加強傳播引導用戶的“好聲音”,從而獲取更多的用戶量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當然,由于微博平臺的傳播特性,這樣的口碑傳播引導在微博平臺上更為明顯。用產品的官方賬號轉發用戶對產品的贊賞,不僅大大地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而且還獲得該用戶對產品及產品團隊的信任感,獲得二次傳播的機會,同時用戶對產品也會有進一步了解,很好地提升了產品口碑。
傾聽:多找幾塊礦石
不同渠道上的用戶聲音,反饋的內容有所差異,這是渠道本身的特質所決定的。比如軟件本身的反饋入口可能吐槽功能的比較多,微博上則贊賞和吐槽均有,百度知道上疑問居多。
為了更全面和客觀地了解產品,我們必須從多渠道去了解和傾聽,多找幾塊這樣的礦石以挖掘更多的寶藏,了解產品所處的環境,用戶群體動態變化的欲望與需求,做出更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當時騰訊手機管家先鋒版研發前,為了全方位深入地了解用戶的心聲,項目組收集并分析了各大電子市場、微博、論壇、百度知道及用戶QQ群等幾乎所有渠道的用戶反饋。
在研發期間,為了更快速地獲得用戶對全新版本的反饋,我們對鐵桿粉絲用戶和公司內用戶多次發布灰度體驗,節奏趕著幾乎就跟打戰一樣,今天發布體驗,明天收集及跟進,后天修復再發修復版本,這樣不停地以用戶反饋來驗證和優化產品,提高用戶體驗,讓產品更接地氣。
(圖為手機管家粉絲同城會)
(圖為手機管家團隊在惠州某中學調研中)
處理:精品應對三原則
凡事總有兩面性,用戶反饋也不例外。正面反饋自然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負面反饋更是值得我們深挖其深藏的價值。可是在一些較為開放公開的渠道,如微博、論壇,負面反饋一旦過多,則也會傷害到產品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到其他更多的用戶。
如何應對負面反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我們總結了“精品應對三原則”,下面我們將結合實際案例為大家介紹。
1、快速
即確認負面反饋要快,接觸用戶要快,解決問題要快,回復用戶要快。
用戶在微博或論壇等公開渠道一旦發表負面反饋,若其負面程度已經超出我們可以接受范圍之類,我們就必須馬上接觸用戶,與用戶互動溝通交流,并盡快聯系相關人員,幫助解決問題,在第一時間緩和用戶的負面情緒,以免用戶持續發泄,影響更多的用戶。
在微博這樣的傳播平臺上,任何負面言論都可能被無限地放大,傷害到產品口碑,因此更需要快速敏捷的跟進處理,盡快將負面言論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手機管家團隊目前執行的是“15分鐘跟進策略”,也就是說用戶在微博上反饋后15分鐘內,就會得到官方客服帳號的回應,從而將對產品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2、轉移
即從公開渠道上的用戶轉移到較封閉的渠道上進行溝通。
用戶是多樣性的,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是友善的。在公開渠道上,如果對用戶的負面反饋我們沒有把握可以很好地處理,則必須避免在公開渠道上與用戶對話交流,以免影響其他用戶,或被有心人放大和有意擴散負面反饋。“轉移對話陣地”是這時的最好選擇。
如在微博上,針對一些情緒比較激烈的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留下官方QQ或電話請用戶單獨聯系,這樣的一對一對話,避免了負面情緒在公開渠道地蔓延,也避免了更多的壞影響。
當年胡歌微博調侃李宇春引來玉米大圍攻,胡歌發微博予以回擊,與玉米在網絡上死磕。一時間,一場關于明星與網友的罵戰就此展開,引發了無數圍觀者的熱議。拋開炒作的因素,這樣的公開微博交流只會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
換做是產品官博,負面口碑的傳播不可避免。之前某APP產品也遭遇過這種痛苦的經歷。當時有個用戶發了個吐槽微博,并且設置了不可評論。
該產品客服人員因無法評論而直接轉發了用戶微博并進行回復,反而引來了更多自身粉絲的吐槽,一時間口碑急轉直下。實際上,若將用戶引入私信渠道進行跟進的話,風險可大大降低。
3、閉環
即要確保“用戶閉環”,在此基礎上最好可以做到用戶反饋問題的閉環。
每一個負面反饋都能做到閉環自然是理想的,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完美解決。如果不能完
美解決,反饋該問題的用戶自然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因此,無論最終對負面反饋的處理結果如何,對用戶我們必須給出一個“說法”,要在說法中體現同理心,
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考慮,讓用戶感覺你能懂他,理解他的感受,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戶閉環”。
提煉:方法與工具很重要
有了用戶反饋,自然需要對其進行分析,一般的做法是將用戶反饋的分析過程分成三步,制定編碼、按編碼進行歸類、分析歸類結果。
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編碼及分類需要人工操作,工作繁瑣且工作量較大,只能把需整理的反饋數量限定在千位數以內。如果是一個小產品,用戶量不大,用戶反饋也不多,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合理的、科學的,其分析歸類結果的準確性較高,后續的分析結果質量也會更為準確。
而當用戶反饋數量每天都達一兩千的數量級,每周匯總幾乎有上萬的反饋。這時,若采用純粹地人工編碼分類整理,顯然是不太切合實際的。那么,該如何令數量龐大的用戶零散的、缺乏組織的用戶反饋信息系統化、條理化,從而在海量的反饋中整理并挖掘出用戶真正需求呢?我們的做法是,建立一套用戶反饋處理的機制及程序,讓程序為我們服務,節省人工耗費。
1、智能分類
在用戶反饋系統中,可以預先設置添加與產品功能相關的關鍵詞,并設置好關鍵詞的權重,進行優先級排序。這樣,用戶反饋便可以按照預設的關鍵詞及其權重,自動匹配,識別分類,進行初步的整理。
2、歸納共性問題
項目團隊的人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每一個用戶反饋都進行跟進處理,只能處理影響大部分用戶的反饋,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因此歸納共性問題也是用戶反饋系統的能力之一。
用戶反饋系統可以依據問題類型、模塊及關鍵詞等緯度,建立歸類模型,分析出相似度較高的用戶反饋,從而歸納出共性問題。當然,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分析,把用戶反饋納入此前已有的共性問題中,避免重復處理,從而提高問題閉環效率。
3、熱詞分析
利用分詞技術,分析每條用戶反饋,提高有價值用戶反饋發現率,解析熱門詞匯以及與之相關的高頻詞,這樣子就能直觀了解大多數用戶的意見態度,而就不用局限于逐條查看用戶反饋了。
洞察:你說的就是你的心嗎?
了解用戶的本真需求,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大部分的用戶在反饋時都未必清楚知道自己要些什么,不要什么。很多時候,他們都是基于使用現有產品遇到問題所表達出的反應。比如說在這里缺少個按鈕,在那里是否加個什么功能。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共性用戶反饋時,需要理性地對其進行判斷,并結合相關數據,挖掘他們想要的卻因各種原因無法表達的真正想法。我們是如何進行理性判斷和分析呢?
1、分析用戶反饋提出的場景
用戶一般會在什么時刻,什么地方,使用什么功能時會提出這樣的意見或是建議,在什么情況下,用戶才不會提出這樣的反饋。
只有了解了用戶的心思,我們才能更深入的挖掘其痛點,從而把握其真正需求。手機管家團隊曾通過到惠州的學校及賣場進行用戶實地訪談,發現用戶認為清理手機和管理手機空間是兩個概念。在經過多次調研驗證后,我們將空間清理拆分為垃圾清理和空間管理兩個功能,并在垃圾清理中提供一鍵清理按鈕,幫助用戶快速清除手機垃圾,滿足用戶需求。
2、換位思考
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是專家,更不是產品經理。而很多產品經理由于對產品極度熟悉,經常會把自己當成用戶,覺得自己這么想的,用戶也應該這樣想。而事實上,“你并不代表用戶”。因此換位為“用戶”,從用戶的角度去聆聽和思考用戶發出的聲音至關重要。只有置身于其間,你才能明白一個“小白”的茫然,才能深刻理解用戶聲音。
(圖為手機管家團隊在大學校園的CE訪談現場)
3、過濾并抓重點
在分析了用戶反饋提出的場景以及換位思考后,一般我們都會得出很多答案,不一樣的答案。答案無關對錯,只是哪一個才是最靠近用戶本真需求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了用戶的語言,了解了他們的行為,建立了用戶使用產品的心智模型后,進行篩選式過濾,并按照“二八原則“,思考哪一個答案滿足了80%用戶的核心體驗,將其作為重點再結合數據和用戶研究深入探究。
結語
“用戶反饋”這座金礦對任何做產品的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如何開采,如何更有效地開采,如何開采出更高的含金量,都是我們一直在探討和研究的問題。由于篇幅有限和經驗有限,本文只是做了一點初步探討,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文章來源:騰訊大講堂
感謝PMcaff智囊團小澤的推薦
歡迎大家關注pmcaff公眾賬號,近期會有產品經理免費培訓活動。
1.請回復公眾賬號“免費培訓”查看詳情。
2.點擊原文鏈接可直接參與報名。
pmcaff合作媒體:Chinaz
更多精彩推薦
回復“31”——【干貨】騰訊產品大拿告訴你,用戶體驗是這樣設計的!!!
回復“32”——【專訪】小米產品經理顛覆早教行業,欲送給孩子1000萬美金的人生
回復“33”——【產品】阿里產品經理內訓:能力模型解讀
回復“34”——【重溫經典】張小龍:微信背后的產品觀
回復“35”——【專訪】PP租車張丙軍:“打虎親兄弟“,好團隊才能書寫互聯網傳奇
回復“36”——【干貨】產品經理的需求管理
回復“37”——【干貨】APP解構重構,讓你用戶不再流失
回復“38”——【干貨】產品經理解決問題七步法則
回復“39”——【運營】你不知道的HTML5的概念、方法和推廣實戰指南
回復“40”——【干貨】從蘋果ios8的發布,來細數那些精彩紛呈的引導頁
文章推薦可直接回復公眾賬號或者發送至xiaoxi@pmcaff.com,可根據推薦質量將推薦人邀請至pmcaff智囊團預備群中,原創或者推薦均可,歡迎來稿~
pmcaff愿見證你的成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运营】如何有效率的进行“用户访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产品】密码明文显示的必要性和解决方案
- 下一篇: 【运营】策划朋友圈营销必知的微信八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