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陈光标: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插曲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慈善家陈光标: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插曲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慈善家陳光標: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插曲
從1997年開始,青年慈善家陳光標已經捐出慈善款物137筆,折合人民幣2.63億元。2004年以來,陳光標已連續3年進入全國十大慈善家行列。
他為什么如此熱心于慈善捐贈?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他生動地回憶了一種特殊的“雞蛋情結”——
我的老家在蘇皖交界的農村,我兩歲多時,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相繼餓死了。輪到我上小學的時候,1.2元書本費是父母從鄰居家三角五角湊起來的。
父母親借了錢之后就常念叨,等雞子下蛋后賣掉還債。那時農村一戶只能養兩三只雞,雞蛋也就十分金貴了。在只有過春節才能嘗點肉味的年代里,我忍不住偷吃了第一只生雞蛋。父親看出了問題,雞子光啼叫不見蛋,以為是黃鼠狼偷吃了,在雞窩邊支起兩只鼠夾捉拿“兇手”。我的“偷吃”暫停了幾天。然而,誘惑是擋不住的妖魔。當我又一次在墻角磕破剛下的雞蛋準備生吸的時候,小我兩歲的妹妹驚叫了起來。父親大怒,和母親一人操著木棍一人舞著竹竿圍追過來……
這一段人生的插曲于我是刻骨銘心的。古人勸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太語重心長了。多少年來,掉在桌上的飯粒我一定要撿起來吃掉,見到自來水龍頭滴水我就要擰緊,街頭倒地的自行車我會扶起,在菜場見到青蛙、烏龜我就要買來放生。而且,我做這些,有條件時都帶上家人、帶上孩子。熬過嚴冬的人最知道太陽的溫暖。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的資本積累越來越厚,但為富不仁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這當然不是我們企業家能解決的問題。但也正是在這種關鍵時候,我們新一代的知識型企業家應該挺身濟危困,用真心真情、真金白銀回報把我們推進富人行列的祖國和人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慈善家陈光标: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插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因为放生,挽救儿子一命
- 下一篇: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