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如何得心应手的玩转Excel
閑在家中的第25天,偶然間看到一篇關于Excel知識的講座,立馬花了童叟無欺的九塊九買了下來,聽完覺得用處不是很大,但是畢竟花了錢的,總不能讓我一個人吃虧吧,花半天碼字整理了分享給大家,大家看著辦吧。
如何快速用好Excel
眾所周知,Excel中的核心工作有兩個部分:
- 收集數據源? ? ? ?-? ?先有米
- 統計數據結果? ? -? 再有飯?
你給Excel錄入越好的數據源,Excel給你輸出越好的數據結果。
那么什么是好的數據源表呢?其實有以下兩個要素:
- 1、正確的表格樣式
- 2、單元格里面規范的數據內容
一、表格樣式-只做一維表不做二維表
那么什么是一維表,什么是二維表呢?
上面的例子就是一維表,同屬性字段要放在一列進行記錄。比如上圖的例子,“日期”是單獨的一列,“產品大類”也是單獨的一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常見的銀行流水單和微信零錢明細等。
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財務人員都喜歡使用二維表,那么啥事二維表呢?
表格的左側和上方,都有字段標題的表格,我們就可以稱之為二維表。
那么這種二維表有多么不方便呢,每次我們填列一個數據,都要選中行和列,才可以唯一確定填列位置,那么試想一下,在這樣的表里填列1000個數據,是不是相當難受呢?
在一維表里面填列,我們只需要隨意另起一行即可,逐行添加。
?
二、表格樣式-數據源與數據結果分開
我們不妨看一下下面的這個例子,就是數據源和數據結果放在一起的情況。
左邊的數據結果是根據右邊的數據源來進行統計的,操作起來非常麻煩,還很容易出錯,其實更合理的是將兩者分開來,數據源歸數據源,結果歸結果。
好的表只記錄數據源,不和數據結果混在一起。
?
三、認識Excel最核心元素-單元格
上面我們講了如何規范我們的表格樣式,但是光靠表格樣式就能做出一個好的Excel表格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單元格內容進行規范,那么怎么填對單元格內容呢?
下面總結了四大規則:
1、一個單元格只對應一個數據屬性。
比如上面的例子,“68個”是文本類型,而其他是數據數值類型,只有數值類型才可以進行后續計算。
我們看一個更加直觀的例子,如何合理的記錄數據內容。
比如下面一段文本:“以會員價購買了70寸液晶電視”。其實就可以拆分成以下具體內容進行收集,便于后續進行“篩選”,“70”和“寸”就好比上面所說的情況。
2、相同的數據的填寫要完全一致
比如上面的例子,在“省份”一列中有的填寫“四川”,而有的卻填寫“四川省”,其實是同一個值,但是對于后續篩選工作就變得尤為復雜了,更別說歸類分析了。
那么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在錄入之前,對表格進行設置,控制錄入的內容。
這里用到了Excel“數據”選項卡下面的“數據驗證”功能。
同樣對于數據的錄入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進行有效性校驗。
那么對于錄入者并不知道可以錄入的范圍是1-999,這里還可以設置信息提醒(類似插入批注的方式)。
3、日期格式必須正確
在Excel表格里只有兩種日期格式是正確的。
比如“2020-2-22”和“2020/2/22”,特別需要記住的是“2020.2.22”的寫法是錯誤的。
但是有的朋友會發現這樣的一種情況,不管我錄入的是“2020-2-22”還是“2020/2/22”,統一變成了“2020/2/22”,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個日期格式是跟電腦右下角的系統日期樣式是一致的,若有必要,需要修改系統日期的顯示樣式。
對于錄入當天的日期,Excel里面提供了一個快捷鍵“Ctrl+;”。
對于日期,可能還有這樣一種情況,比如下圖中例子,日期變成了一串數字。
其實不用慌張,這種情況也是正常情況,因為Excel中的日期的起始是1900年1月1日,也就是它的生日,那么這一天就是他的第一天(常規樣式)?!?7642”就是它的第37642天,將其格式設置成日期樣式就可以了(這里也介紹一個快捷鍵“Ctrl+1”)。
還有一種情況,比如你是做后續匯總的,別人給你匯總過來的日期數據格式五花八門,怎么使他們統一呢?
這里其實也有一個竅門,用到的是“數據”選項卡下面“分列”的功能。
直接下一步到第三步(之前兩步直接下一步跳過),選擇日期“YMD”即可。
只有正確的日期,Excel才可以進行后續運算。
比如要計算兩個日期之間相隔的工作日天數(除去周六和周日),可以用到NETWORKDAYS函數進行計算(快捷鍵Ctrl+A 可以打開函數界面)。
4、文本型數字轉換后才可以使用
比如上圖中的“實際收入”列就是文本型數字,左上角有一個綠色的小三角。那么這種數字是怎么來的呢?
一種是錄入之前這個單元格格式就是文本型的,另一種的從別的系統導出的時候,由于系統后臺存儲的原因,導出的時候也是文本型的。這種類型的數字在運算的時候就會出問題,比如利用SUM函數進行求和,由于是文本的原因,結果一定會是0。
數值間的運算也會存在問題,比如兩列進行比較,結果會是FALSE(因為文本大于數字)。
那么怎么樣可以快速的并且不遺漏的進行轉換呢?
這里還是用到上面所說的“數據”選項卡下面“分列”的功能,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直接點擊“完成”即可,一步都不需要操作。
?
四、數據分析最強技-數據透視表
?根據上面所學的技能,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一維表數據源:
接下來就可以使用最強大的數據透視表進行各類匯總組合展現了。
這里介紹數據透視表常用的三種應用。
1、分類匯總
選中任何一個單元格,插入“數據透視表”。
這樣匯總的好處是任意一個匯總數據,雙擊左鍵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明細信息。
2、組合年月
數據透視表還可以根據日期來獲取不同的年、季度、月來進行統計或者篩選。
然后再A列中任意單元格右鍵,選擇“組合”,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月、季度、年,將日期按照月、季度和年去獲得一個統計結果。
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構造篩選,將“年”和“季度”拖到數據透視表“篩選”區域里面,“月”拖到“列”區域里面,同時按照“省”和“市”進行匯總查看1-12月的收入情況。
3、同比環比
在工作中什么情況下要去看同比和環比呢?
比如銷售部門,要看2月比1月增強了多少銷售,3月比2月增強了多少銷售等等。
還是按照上面的匯總結果來進行演示。
在2月的某一個數值單元格右擊,選擇“值字段設置”,在值顯示方式下拉框中選擇“差異百分比”,這個時候需要選擇“基本字段”和“基本項”。
基本字段:選擇“企業成立時間”說明是跟哪一列進行比較。
基本項:選擇“上一個”說明是跟上一個月進行比較。
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不斷去嘗試其他的選項。
?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摘】如何得心应手的玩转Excel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转】SAP PS 模块简介
- 下一篇: 【转摘】Office三剑客之间的格式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