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3详解
物料帳里面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功能,就是物料價格分析,T-CODE是CKM3,我們可以利用CKM3的功能針對物料的期初庫存、期初差異、本期收貨、本期消耗、期末庫存和期末差異一覽無余。
我們先看一個原材料:我們查看的期間是8月份,可以從期間狀態查看到該物料已經執行完了物料帳結算,而且是原材料,只需要執行單層價格確定??梢钥吹皆谖锪蠋そY賬完成之后,該物料的價格控制變成了V(參與物料帳運行的物料,價格控制在物料帳運行完畢之后會變成V,下期的期初自動變成S)。我們可以看到該物料本期的標準價是23273.54/T,PUP是24460.64/T,當前的庫存時18.800T,當前的庫存金額是PUP*當前的庫存=459859.98元(是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
再往下,則可以分析物料的價格變化和庫存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物料期初的價格(即7月底的PUP)是24460.64/T,以標準價計價的期初庫存時23273.54*19.6=456141.78,期初庫存的差異是23286.72元(即本期發布了標準單價之后的期初差異)。可以看到,本期沒有收貨(如果沒有收貨而有價格差異,那是發票校驗造成的),本期的消耗是0.8T,期末庫存時18.8T,按照差異在消耗和期末庫存之間以數量比例進行分攤,總差異=期初差異+本期收貨差異,所以,消耗承擔的差異是23286.72/(0.800+18.800)*0.800=950.48,期末庫存承擔的差異是23286.72/(0.800+18.800)*18.800=22336.24。而這個期末差異,將在下個期初作為期初差異,直到發布新的標準價形成新的差異。而在期末運行完物料帳之后,也得到了PUP24460.64。
以上是原材料,下面,我們舉一個更復雜的產成品為例來講解。
我們可以看到,該產成品在8月份的物料帳結算已經完成,可以看到其在8月份的標準價及8月份的實際單價(即期末的PUP),8月份期末的庫存及實際庫存金額。我們可以先通過查看價格變化的歷史記錄,來了解該物料價格的變化過程:
我們可以看到,該物料在7月份物料帳運行完畢之后的PUP是13712.86,在發布標準單價之后標準價變更為14061.04,8月份物料帳運行完畢之后,該物料的實際成本(即月末加權平均單價是13370.80)。接下來,我們回到價格確定結構,對初始庫存、本期收貨、本期消耗、期末庫存進行逐一分析。
我們先來看初始庫存:
我們看到,物料以標準價計價的期初庫存是14061.04*57.125=803236.91,而當時的實際單價評估的庫存金額的差異是(14061.04-13712.86)*57.125=19889.64,那么我們換個思路思考一下,這個差異其實就是本期發布新的標準價之后評估的庫存與上一期期末的實際庫存之間的差異。從下面的明細項目我們也可以看到:1期間未清表示上一期期末的標準價計價評估的庫存,而3物料價格修改則是本期發布標準價之后,使得物料的標準成本發生了變化,從而對標準成本估價庫存發生影響,這里表示的是庫存價值變化的金額。而2物料帳過賬結算則代表著期初過賬到物料帳上的差異。在期末物料帳結算時,會在本期期末和下期期初生成一正一反的憑證:
重估物料,將標準價格控制S改成V,結算憑證如下:
Dr:原材料??????(存貨數量承擔的差異,將差異調整到庫存,從而得出庫存實際成本)
Cr: 材料采購差異? (存貨數量承擔的差異)
Dr:物料消耗???(消耗數量承擔的差異)
Cr:材料采購差異?? (消耗數量承擔的差異)
從而將本期的差異在消耗和期末庫存間分完, 如果是生產性的物料消耗層層上卷后反應到產成品的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上去,不需要再沖回。
而第下一期期初將沖回期末存貨差異部分,在物料分類帳結算時和第8期的結算憑證同時產生,如果第9期依舊使用以前的標準價格,則沖回的會計分錄如下:
Dr: 材料采購差異?? (存貨數量承擔的差異)
Cr:原材料?????(存貨數量承擔的差異)
我們再來看收貨:
本期收貨了45.625T,收進來的差異是51032.22,收貨主要來自于生產訂單的收貨和采購收貨,而差異來自于底層生產物料的價格差異和訂單結算的生產成本差異(為何會有生產成本差異,大家想一下,訂單收貨時會以標準價來收貨入庫,而訂單的投入和產出的差異進行結算時,并不會直接去更新庫存的價值,而是結算到生產的差異科目去。因此,每一筆訂單的差異結算,都會形成這里的一筆差異)。那么,總差異=期初差異+本期收集的差異=70921.86。
消耗和期末庫存將會按照數量的比例57.5:45.25,來分攤差異。
我們可以看到,消耗承擔的差異是70921.86/(57.5+45.25)*57.5 = 39688.63。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期末庫存:
在期末庫存中,我們能夠很清晰的看到物料的單多級差異。單級價格確定表示該物料的直接價格變化所形成的差異,而多級價格確定則表示生產該物料的其他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價格變化所上卷上來的差異。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勾選“成本組件”,來查看差異是在哪個環節形成的,從而有利于企業找到原因,改進生產效率:
http://sapper.blog.sohu.com/131882201.html總結
- 上一篇: SAP月年结操作
- 下一篇: 100小时学会sap-财务篇fico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