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同时公布年报和一季度报,冰火两重天
文|陳曦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近期,科大訊飛同時公布了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度報。
這兩份財報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在2019年財報中,科大訊飛營收突破了100億,同比增長27.3%,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4.89億元,同比增長83.52%,均創歷史新高。
但到了2020年一季度報,科大訊飛的營收14億,同比下降28.06%,而且出現了上市12年來首次虧損,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跌至負數,為-1.35億元。
在4月22日的業績說明會上,科大訊飛的董事長劉慶峰稱,科大訊飛在2020年一季度出現虧損,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因為工程師兩個多月都沒法去現場施工、交付、驗收等,導致合同收入無法確認,從而引起了虧損。同時,科大訊飛披露了3月份新增中標金額為9.2億元,同比增長91%,以提振投資者信心。
但科大訊飛真的能夠甩鍋給疫情嗎?披露的中標金額能夠力挽狂瀾嗎?透過科大訊飛的數據,“螳螂財經”能發現科大訊飛隱藏在財報后的一些風險點。
一、應收賬款金額高,回款周期慢,現金流吃緊
盡管科大訊飛在2019年實現了100.79億的營業收入,但我們不得不指出,科大訊飛在2019年的應收賬款高達56.59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56%。這就意味著,科大訊飛創造的營收中,有超過一半的錢還沒有收回來,所謂收入不過是一張張空頭支票而已。
為此,科大訊飛在2019年計提了5.72億元的壞賬準備,占到當期歸母凈利潤的69.8%。
應收賬款的問題是科大訊飛一直以來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從其歷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可以看出,收回貨款的周期一直在半年左右。
?
巨大的應付賬款擠占了科大訊飛的現金流。2019年,科大訊飛的經營性現金流為15.31億元,預計收不回來的壞賬準備就占到經營性現金流的三分之一以上。
到了第一季度,因為高企的應收賬款導致的現金流吃緊的問題就徹底暴露出來了。2020年第一季度,科大訊飛的經營性現金流為-7.84億元。
科大訊飛的應付賬款規模和它的客戶結構有關。科大訊飛在財報中披露,其To C業務占比為35.96%,主要業務都是面向企業和政府。國盛證券分析師曾評論說:“面對的企業客戶可能受到宏觀經濟影響,面對的政府客戶可能受到財政預算不達預期的影響,進而導致客戶回款不達預期的風險。”
在疫情的影響下,科大訊飛產業鏈上的企業勢必會承受更大的壓力,政府的財政會更加吃緊。2020年科大訊飛的應收賬款是否能夠按時收回,是否會爛掉更多的賬,是顯而易見的。
就算簽了再多的合同,如果只干活,不回款,科大訊飛的資金鏈還能撐多久?
劉慶峰在業績說明會上說科大訊飛面臨兩大風險,第一大風險是公司整體層面的“不能丟失對未來成長的斗志”,第二大風險就劍指靶心,要關注未來的經營現金流。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科大訊飛現金流的嚴峻現狀,保住現金流已經成為公司最高層面的戰略了。
二、政府補助高企,研發、銷售費用居高不下
長期以來,科大訊飛獲得的高額政府補助,就一直備受關注。僅2019年一整年,科大訊飛獲得的高額政府補助就達到8.42個億,其中4.12億計入當期損益。而當期科大訊飛的歸母凈利潤為8.19億元,政府補助帶來的凈利潤影響超過了50%。
從下表可以看出,科大訊飛受到的政府補助成倍增長,從2017年的0.77億,到2019年的4.12億,暴增了5倍多。極度依賴政府補貼的科大訊飛,自身造血能力如何呢?
?
從近五年的扣非凈利潤及其同比增長率可以看出,科大訊飛的扣非凈利潤增長時高時低,并不穩定。
?
影響扣非凈利潤的因素還有兩大費用,一個是研發費用,一個是銷售費用。這兩大費用占比超過總營收的40%。
科大訊飛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人工智能第一股”,因此在研發上的投入也十分巨大。2019年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金額為21.4億元,同比增長20.91%,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21.27%。
?
科大訊飛的銷售費用與研發費用旗鼓相當,2019年為17.8億元,占應收總成本的18%。近三年其銷售費用一直很高。
?
三、賽道前景堪憂,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超高研發費,巨額銷售費,真的能給科大訊飛帶來高額的回報嗎?
人工智能技術要產生商業價值,需要依靠合適的應用場景來落地。從目前科大訊飛經營的主要產品來看,其業務發展能不能達到預期,還尚不明確。多家證券機構發布的研報,均對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業務拓展不及預期、新產品推廣不及預期”的風險表示出擔憂。
按照產品來分,科大訊飛的產品線多達六條,我們可以從科大訊飛的這幾大主要賽道來分析其前景:
?
在智慧教育領域,科大訊飛提出用“個性化學習場景實現以人推題、分層推題等核心功能”,并于2019年5月,推出首款人工智能學習輔助產品-訊飛學習機X1 Pro,希望能夠“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得出每個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形成精準的學生畫像,并進行個性化的習題推薦。 ”
“螳螂財經”以為,這樣的場景美則美矣,但是要將所有學生的所有作業習題錄入系統,那就意味著要實現全電腦化的學習。在目前來看,這樣的場景顯然尚不可達到。如果不能讓孩子們在電腦上完成作業,作為大數據的源頭,師生們需將作業習題錄入系統。那老師們的意愿有多強,會不會增加老師的額外工作量導致應用場景無法實現呢?
在智慧醫療領域,科大訊飛在財報中披露2019年“智醫助理完成了安徽省50個區縣的全覆蓋建設”,但醫療領域是一個和教育領域一樣的個性化場景,需要醫生對患者的狀態有全面的了解,再進一步診斷。要想全面實現這樣的場景,目前來看也十分困難。另外,智能診斷的準確度有多高,會不會增加醫生額外的工作量,能夠得到醫生和患者多大的認可度呢?至少從科大訊飛的產品收入結構來看,尚無法看出智慧醫療對總營收的貢獻,這也從側面反應市場對智慧醫療的接受程度。
在營收貢獻較高的智慧政法領域,科大訊飛主要的貢獻還是在于語音識別,與其已經成熟的錄音筆產品并無二致。
而在智慧城市領域,科大訊飛要面臨的則是強大的對手——BATH,也就是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目前,這幾家公司都在智慧城市賽道上發力,根據網上公開的招標信息,2015-2020年BATH中標了117個智慧城市項目,總金額達到98億。
在To C端,科大訊飛的錄音筆、翻譯機為消費者接受度較高,但是,疫情之下,國人出國需求減少,翻譯機的需求也急劇減少。在上月,科大訊飛還推出了彩色電子墨水閱讀器,想與行業龍頭Kindle競爭。
如此多的賽道,就意味著科大訊飛在每個賽道都要投入巨額的研發費用,還不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科大訊飛還得投入巨額營銷費用來打開市場、維護渠道。
換句話說,科大訊飛一邊投入高昂的研發,打造科技企業的招牌,但是另一方面,仍然需要燒錢來增加收入。這將進一步擠壓科大訊飛的利潤空間。
總結
總而言之,科大訊飛2019年的財報,乍看亮眼,卻經不起細細推敲。2020年一季度報讓人真正看到了“潮水退去之后,誰在裸泳。”
科大訊飛總裁劉慶峰提到,2020年不會大規模招聘,會控制住人員數量。如果疫情延續,二季度業績情況不達預期,高管會帶頭降薪。但是管理層對科大訊飛的信心不足,早在2019年末、2020年初就已經有所顯現了。根據官方披露,從2019年末至2020年初,科大訊飛以總裁劉慶峰為首,多達11為高管們減持了科大訊飛的股票。
?
明天留給科大訊飛的,會是什么?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科大讯飞同时公布年报和一季度报,冰火两重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说美团终将放弃打车?
- 下一篇: 我们都准备好进入数字货币+无现金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