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数据陈世键:融合媒体渠道转型破局策略
在移動互聯網沖擊下,傳統媒體正經歷著數字化轉型巨變,并開始嘗試互聯網時代新玩法。如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打破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桎梏與邊界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而大數據與用戶行為分析技術,使得媒體能夠比過往任何時候都能更快、更精準地了解受眾特點,駕馭日益豐富的媒體內容形態與互動形式,創新線上媒體傳播方式。?
本文內容根據神策數據華南分析師負責人陳世鍵《打造數字化運營閉環,賦能融合媒體智能升級》演講內容整理而成,主要內容如下:
何為融合媒體的三架馬車
融合媒體的渠道特點
融合媒體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突圍
融合媒體線上渠道轉型如何做數字化運營
作者介紹
一、融媒體行的三駕馬車
1. 渠道
以往,傳統媒體的渠道多以線下為主,如報紙、廣播電視、廣播電臺、雜志……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線上渠道增多,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互動智能電視成為主要的渠道陣地。如何篩選合適的線上渠道?如何打造優質的線上渠道?如何能讓多樣化的渠道精準觸達用戶?這些問題幾乎都圍繞著“渠道”這駕馬車。
2. 內容
許多做資訊、媒體等內容行業的朋友,都知道一個原則叫“內容為王”,即“內容是核心競爭力”,即使產品完美無缺、渠道優質且精準,但缺少了好內容,平臺的生命力也無法長久維持。融媒體時代,數據需要幫助內容實現智慧生產,并洞察用戶需求,產出貼合用戶口味的內容。
3. 產品
通過渠道拉新用戶,通過內容留住用戶,產品作為載體將渠道來的用戶與內容進行連接。傳統的報紙、電視節目、廣播電臺,都在逐漸向如今的 APP 等線上產品轉型,優質的產品更能良好地展現特色的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二、融合媒體的渠道特點
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全渠道分為線上線下兩類,線下包括報紙、廣播電視、廣播電臺、雜志等,線上包括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自有 APP、互動智能電視、微博等。
1. 微信公眾號
特點 1:龐大的熟人關系流量,是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入口之一
微信公眾號實際上依托于微信本身的流量,2019 年微信的月活用戶已達到 11 億,同年,全國 4G 用戶數為 12.8 億戶。微信在中國的用戶覆蓋程度極高,移動互聯網中大概有 90% 的用戶都是微信用戶,微信擁有著羨煞旁人的流量優勢。
而同時,在微信的用戶中約有 80% 的用戶已訂閱微信公眾號,大膽估計,每月瀏覽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比例可能接近 8 億。于是,如何利用和經營好微信公眾號這一頭部流量渠道,是融合媒體完美轉型的重要契機。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從用戶來源可知,有將近 60% 的用戶來自于“已關注的公眾號推薦”,所謂推薦,就包含各種合作、廣告投放、推廣等各種營銷手段。另外,“熟人 / 朋友推薦”、“朋友圈分享”、“朋友 / 群的分享”也是常見的用戶來源方式,由此可見,微信的熟人關系鏈具有非常強的變現能力。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但我們也發現,其中有 45% 的用戶是通過自己主動搜索去發現公眾號。比如某位用戶想關注人民日報的時候,就會在微信里面搜索人民日報,然后去關注公眾號。實際上,當他在進行搜索的時候,就對于目標公眾號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認知。所以,當某個平臺或品牌已具備明顯的品牌效應時,也更容易在微信中獲得流量。
特點 2:圖文閱讀是主要的內容形式,可做流量引導
大多數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微信消息,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就會對這條消息的閱讀量、打開率會產生關鍵影響。如下圖所示,約有 13% 的公眾號會在晚上 9 點進行推送,其次的黃金時間是 18 點、20 點和中午 12 點。在這幾個時間段中,用戶的空閑時間比較多,推送消息的閱讀量、打開率都會相對較高。
微信公眾號發送的內容主要以圖文形式呈現,一條用大圖展示的頭條消息以及下方用小圖展示的多條消息(最多 8 條)。在每日發文次數有限的情況下,若想要去覆蓋更多的用戶,通常會在頭條消息中放一些重點熱文等。而二條及以后的消息,則同樣需要用心雕琢,以便能用不同的內容去覆蓋不同的群體。
而且,每個受眾對于資訊的偏好和需求并不相同,可以進行差異化推送。比如已知某位用戶喜愛閱讀娛樂新聞,為了迎合該用戶的需求,頭條消息下方的 4 條消息都可以為其推送與娛樂新聞相關的內容。通過一些營銷工具,微信公眾號后臺可以向不同的用戶針對性地推送不同的消息。
微信公眾號菜單欄可自定義編輯,意味著可以把微信公眾號里的流量嘗試導流到自己的 APP 上。雖然在微博和今日頭條等平臺基本上不允許做二次流量引導,但在微信公眾號的菜單欄內,我們可以去設計一些活動的引導,實現引流。
2. 微博
特點:娛樂類內容流量突出,博主馬太效應明顯
微博可能是繼微信之后在中國的第二大網絡社區,其突出的特點是娛樂性質非常強。在微博全平臺影響力排名前 20 的博主里,明星類博主占比 70%——80%。
另外,在資訊類博主的排名中,一些權威媒體的排名較為靠前,例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實際上,微博是一個開放的廣場,越是品牌效應越強的博主,越能在微博得到足夠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3. 短視頻平臺
特點 1:下沉大齡使用群體增加,與融媒傳統群體有所重合
如圖所示,從城市等級的分布里面來看,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用戶占比較少,反而有約 60% 的用戶都來自三線以下城市。年齡方面,30 歲以下與 30 歲以上的用戶比例基本持平,且數據顯示,有越來越多的 36 歲以上的用戶進入到短視頻平臺中來,這與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
早期,一線城市及 80 后、90 后人群是受移動互聯網影響的主力軍,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市場逐步下沉,使用移動互聯網的群體逐步擴大。另外,這批進入短視頻平臺的“下沉用戶”,多在早期偏愛使用線下媒體,所以,我們可以估測,該批進入短視頻平臺的“大齡下沉群體”與融媒創傳統群體有所重合。
?
特點 2:已有一批融媒報業發展短視頻平臺,以主流內容、地區特色搶占用戶心智
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經有一批融媒開始嘗試去做一些短視頻的內容,且整體效果不錯,比如融媒潮起嵐山和瑞金市融媒中心。
潮起嵐山的內容多以一些新聞節目為主,整個新聞的內容既覆蓋嵐山本地的新聞,也覆蓋一些全國性的新聞。瑞金的本地特色會更強,比如說會結合瑞金這個城市的一些歷史典故,或者說本地的一些新聞,做更多垂直本地的內容。
4. 手機應用
特點 :以主流內容為核心,承載本地特色內容、服務
首先來看一下現在主流的融媒報業 APP 都會包括的特色服務:政務服務、本地社區、在線教育、電商 / 直播電商、縣級融媒導流。
其實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體量非常大,每月的用戶都可能上億,在這些開放的平臺上去做內容,其實能夠獲得足夠的曝光量與閱讀量,那為什么還要去做一個自己的 APP 呢?
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第三方平臺,基本只能看到一些主要的數據指標統計結果,比如播放量、點贊量、評論量等,對于指導融媒體做內容差異化、用戶運營精細化和流量變現這條路,基本上是走不通的。
所以就需要一種策略,即融媒體可以通過外部的公有流量去獲取用戶的關注,然后對流量進行導流,例如做一些活動,引導用戶下載 APP 等。
廣泛利用已有互聯網媒體渠道,持續運營核心受眾,擴大影響力。運營自有 APP,需要將外部的渠道跟自有的 APP 做整體策略上的打通。首先要選擇外部的規模渠道,每個渠道有它本身的特點,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嘗試,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比較好的知道某個渠道的用戶喜歡瀏覽什么樣的內容,然后再把這些流量引導回自有的流量里面。
實際上,就是將“公有流量”向“私域流量”做引流,私域流量池子中的用戶是可以做觸達運營的,對于融媒而言,這個時候的用戶才有進一步的價值。
三、融合媒體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突圍
做線上渠道會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那融媒的平臺怎么才能抓住一些機遇來進行渠道的突圍呢?
案例:疫情期間群眾對權威、本地信息需求度變強,消費券帶動用戶量提升
在疫情的影響下,一些本地讀者對本地疫情消息的獲取,有較強訴求,比如最近全國都在做的一些消費券的活動。這時其實就是融媒平臺的機遇,但是這個時候有也會面臨一些很直接的問題:領券活動參與人數多少?領券活動效果如何?帶動 APP 用戶量如何?后續還能留下多少用戶?
問題 1:領券人數沒有很多,是什么原因?
某融媒體已經做了一個活動頁面,并且告知用戶有 1000 萬的消費券可以共享領取,但卻有很多用戶并未領。這時可以通過一些數據去了解原因,例如頁面跳出率。
頁面跳出率越高,意味著越多用戶到達頁面后離開,常常是因為用戶沒有看懂頁面內容或者與預期不符。比如當用戶來到頁面之后,什么優惠券都沒看到,只是被要求填姓名和手機號,自然很多用戶就不愿意填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填完之后能獲得什么。
問題 2:在公眾號、微博等多個渠道都放了活動頁面,不知道效果如何?
哪個地方效果比較好,其實也可以通過數據來做一些判斷和指導,這里常用的是“渠道追蹤”。“渠道追蹤”可以看不同渠道的一些數據效果,比如渠道的訪問人數、領券人數、領券率和跳出率,這個時候就能知道每個渠道分別給平臺帶來了什么樣的用戶,知道平臺更適合在哪個渠道投放。
問題 3:消費券活動引發 APP 用戶量增長,但是如何留住用戶?
通過優惠券領取,讓用戶成功下載了 APP,但如果用戶第二天就不登錄 APP,用戶量可能很快就掉下去,那該如何留住用戶呢?
最常見的就是 APP 的 push 手段。比如某位用戶昨天領取了優惠券,今天并未登錄 APP,此時就可以給他發送一些 push,實現用戶的召回。然后再根據用戶對 push 的打開情況及內容偏好,再對用戶進行差異化推送,提升用戶的 APP 打開率。
通過內容爆款吸引外部公有流量,通過差異化精品持續挽留受眾用戶,融媒通過爆款與競品策略組合,實現移動時代的渠道突圍。數據,特別是自有平臺(如手機客戶端)的數據,對于了解用戶、洞察用戶,分析爆款引流效果,指導內容精品方向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四、融合媒體線上渠道數字化運營——數字化運營建設階段方案
第一階段:有數據
1. 多端用戶行為打通,獲取立體化行為特征
融媒平臺的渠道非常多,需要對各個渠道用戶的行為數據進行采集,比如說用戶關注、用戶瀏覽行為等。其次要把數據做一個打通,因為渠道多樣,一個用戶可能既用 APP,也會訪問官網,可能也關注微信公眾號。
2. 融合媒體行業用戶標簽體系搭建
有數據之后,接下來可以去做一些用戶標簽。這其實意味著融媒平臺能夠知道用戶喜歡看什么內容、什么時候經常來、用戶手機的型號都是哪些等。這些都可以做成相應的用戶畫像標簽,幫助融媒平臺更好的做用戶洞察。
第二階段:看數據
1. 平臺運營情況可視化看板搭建
做了數據采集之后,可以去看自有平臺的一些用戶數據的情況。比如 APP 每天會有多少人瀏覽,甚至能進一步地去看不同城市的用戶情況。
2. 業務方日常自助式查詢、用戶畫像分析
在神策分析里有一個功能叫做用戶標簽,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去抓取用戶標簽。接下來可以通過點選的方式,比如說以過去 30 天的方式來看用戶資訊瀏覽的詳情頁,哪個內容頻道出現次數多就可以認為哪個是他最喜歡看的頻道。當有了用戶標簽之后,就可以去做一些用戶畫像。
第三階段:分析數據
1. 數據助力媒體內容質量分析
在融媒發展業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做了一些比較優質的文章,卻發現看的人不是很多。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做內容質量分析,去分析一下用戶是來了就走,還是說他看了一半才走,還是說其實很多人根本就沒有點擊該文章。
通過內容質量的分析,融媒平臺可以形成一個“測采編發評閉環”,內容發布出去之后,相關數據可以回到主題策劃里去做指引,幫助實現“智慧生產”。
2. 數據助力媒體影響力分析
融媒平臺還需要去做一些用戶洞察,比如不同城市的記者站需要去了解本地讀者的特點,這時就可以通過用戶標簽來構建用戶畫像。
第四階段:應用數據
1. 精細化運營落地——數據為本、敏捷迭代、持續執行
在應用數據過程中,常通過發 push 的方式去促進用戶的活躍。但每天都要發 push,并且一天還發好幾次,這樣的重復工作非常麻煩。
神策智能運營,可提升整個運營編輯和運營團隊的效率。比如要做本地疫情速遞,就可以在產品界面上去配置,定時推送,減少不必要的人工勞動。
2. 根據用戶生命周期實現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運營
促進用戶活躍度,一般來說會根據用戶的生命周期進行精細化運營。所謂的用戶生命周期就是新增用戶來了之后,都會經歷“使用一段時間、然后逐漸不用、最后流失”的過程。所以,對于不同階段的用戶,在推送時應使用差異化策略,實現用戶精細化運營,提升平臺的活躍情況。
3. 某頭條:高時效性個性化推薦提升人均瀏覽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融媒體所承載的內容數量級已非常龐大,此時,就涉及到根據用戶的喜好來做個性化推薦。
神策會基于數據算法和用戶行為來做個性化推薦,這意味著每個用戶看到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且這個內容的推送跟用戶的興趣有較強的關聯性。
4. 基于用戶行為學習,最新文章資訊沒有行為怎么辦?
如果沒有用戶行為,神策還會基于一些語義分析來做推送,步驟如下:
(1)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得到能表示每篇文章主題內容的語義向量
(2)根據語義向量,推薦用戶喜歡的主題的文章
(3)只需分析文章內容,無需用戶行為,很好地推薦新文章,解決文章的冷啟動問題
以上就是我的本次分享,感謝大家的聆聽。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下載 PPT。
???
【更多內容】
神策數據李文浩:企業服務如何破局增長?
神策數據楊寧:財富管理轉型趨勢下的精細化運營
喜報!神策數據入選“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前 3 名
聲明:本文章版權為神策數據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下載 PPT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神策数据陈世键:融合媒体渠道转型破局策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神策数据李文浩:企业服务如何破局增长?
- 下一篇: 走出迷茫和怀疑,迎接在神策冒险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