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代谢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成果:诊断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标志物
近日,愛思唯爾旗下著名藥理學雜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呂海濤團隊與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王槐志團隊合作研究成果“Metabolomics identified new biomarkers for the precis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associated tissue metastasis”。
胰腺癌是臨床致死率最高的癌癥之一,其病源機制復雜且發病過程極為隱匿,由此臨床診斷病例多發現于疾病晚期,常并伴有多器官轉移,胰腺癌的五年臨床生存率不足5%。
面向胰腺癌早期診斷及其多器官轉移分子預警的臨床迫切需求,上海交大呂海濤課題組聯合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王槐志課題組,基于課題組開發建立的多基質精準靶向代謝組學方法(Mutiple-Matrices Precision-Targeted Metabolomics, M2PTM),經過血漿代謝組研究,結合胰腺組織和細胞代謝組同參驗證,并平行對比臨床傳統診斷分子。初步發現與表征五個具有潛在診斷價值的代謝生物標志物(creatine, inosine, beta-sitosterol, sphinganine和 glycocholic acid),整合成組合標志物(Panel-Biomarker)后,用于胰腺癌臨床樣本的溯源診斷,其診斷效率明顯優于傳統標志物(CA125, CA19-9, CA242 和 CEA),且簡便易行,具有輔助臨床診斷的潛力。
同理,研究發現與表征兩個生物標志物,能夠對不同標準分型的(1期,2期,3期,4期;原發灶和轉移灶)的胰腺癌樣本進行初步預警初斷。
此外,挖掘這些生物標志物的潛在生物學意義,有些初步與胰腺癌的發病機理有關聯,其生物合成通路的調控具有成為藥物治療靶點的潛力,將進一步探究。
上海交通大學為該論文第一通訊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院呂海濤與中科院大學重慶醫院教授王槐志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羅夏琳為論文第一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劉京凈為論文共同作者。該論文所涉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學特別研究員啟動基金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43661820311130
你可能還想看
癌中之王:基質微環境塑造胰腺癌瘤內結構|Cell
跨物種單細胞分析發現胰腺導管癌中一類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呈遞成纖維細胞
一個函數抓取代謝組學權威數據庫HMDB的所有表格數據
MetaboAnalyst 4.0,代謝組學研究利器的升級
往期精品(點擊圖片直達文字對應教程)
后臺回復“生信寶典福利第一波”或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教程合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胰腺癌代谢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成果:诊断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标志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蜜蜂性别调控又有新机制?
- 下一篇: 李兰娟院士等新冠病毒鸡尾酒疗法研究取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