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搞数字化转型,是用一整套ERP,还是各搞各的数据系统?
究竟是用一套ERP系統好,還是要求各個下屬單位統一使用同一品牌的ERP軟件,由集團總部來制定統一的使用標準,各單位按照要求去各搞各的ERP系統?
我跟他分析了下圖兩種模式具體做法的異同,并認為,集團信息化的終極模式還是左邊一種,即global single instance;當然,能不能實現左邊這種模式,并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純粹的集團化管理的業務問題。
?
由于企業歷史發展原因以及歷史上的IT建設進程,不少大型集團的不同業務單元在歷史上形成了分散的多套ERP系統,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大型集團是否需要實施單一安裝實例(one instance)的ERP系統,或者整合過去的多個ERP安裝實例到一個單一實例中,取決于這個企業集團的戰略、運營模式、組織管控模式以及IT管控原則等諸多因素,具體如下圖所
?
大型ERP系統本身最大的強項就是集團財務管理,它的系統設計思想從物料、銷售、采購、成本等業務模型上,映射了復雜企業集團的不同財務和管理維度,最終從法定實體、利潤中心、業務范圍、銷售獲利區間等多個維度來出財務報表。
據我觀察,不少大型企業集團在過去這些年都在進行全球性或者區域性的ERP整合,這也是集團化運作的價值所在。不過,這樣的整合通常耗資巨大,周期漫長。有沒有必要、能不能搞集團單一ERP,取決于上述原則;而能不能搞成,則取決于該集團的組織管理、流程IT管理以及大型項目協調的能力了。
單一ERP系統的好處是:
- 降低基礎設施和軟件架構的復雜性,更易于維護,總體擁有成本低
- 全集團標準化的流程和數據,有助于標準化管理、提升內控,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
- 有利于支持業務的快速擴張
- 有利于集團內的組織調整 ,例如增加、合并、分拆等
- 簡化集團內公司間交易的處理
- 降低系統升級的成本和技術復雜度
集團單一ERP系統可能存在的風險是:
- 總體可靠性降低,一處業務的升級、維護、宕機等,會影響到全集團其他所有業務單位
- 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的風險
- 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因而,對系統變更會非常謹慎,從而影響系統的敏捷性
- 全球性系統可能會存在遠程訪問的性能問題
- 系統變更和升級對用戶影響面大,實施風險高
要實現集團級ERP整合,我認為需要做到如下八個要點:
過去幾年在國內的信息化領域里,從互聯網公司發起的所謂“中臺”理論塵囂至上,一時之間,輿論鼓噪上中臺的“去ERP”,給大型企業帶來很大的困擾。我在前面兩篇文章中已經論述過ERP不需要解耦,同時,ERP和中臺建設并不矛盾的觀點,在此不做贅述。因此,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切勿去發明ERP的輪子,“去ERP”對大型企業的數字化是個很愚蠢的說法:
?
?
在用中臺否定ERP的輿論浪潮中,我覺得出現的最奇葩的一個理論是所謂“財務中臺”。關于“財務中臺”的定義并沒有統一說法,有說是跟財務信息相關的數據中臺,有說是支持財務流程應用、提供微服務的業務中臺,還有就把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叫財務中臺的,而流傳最廣的一個定義如下:
這個說法認為“財務中臺”就是業財一體化的中間轉化,即包括了:一是將原始業務票據上傳到“中臺”上進行核查,確保業務憑證的真實性,二是人工檢驗業務憑證到財務憑證轉化符合預先設置的規則,然后將憑證再傳到財務核算系統。
?
?
這個中臺的定義在我來看,是反ERP原理的,沒有從業務流程管控的角度去優化業務,提高業務的合規性,是典型的手工賬電算化的思路。這樣的中臺搞法,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步,而是企業數字化的倒退,一退退到了二十多年前沒有ERP時的認識水平。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企业要搞数字化转型,是用一整套ERP,还是各搞各的数据系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在Ubuntu中使用root账号登录
- 下一篇: 7种有害的IT团队行为,不根除就坏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