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等多所双一流官宣,今年是最容易上名校的一年?
聽說,今年的高考生有福了?
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負責人分別闡釋“優質本科擴容”,明確 “雙一流”高校本科擴招2萬人。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陸續公布本科擴招計劃。
網友:咱就是說,不僅有學上,更有多多的機會上好的學校了!
近5年來,我國高考報名人數逐年遞增。2020年只有1071萬,2024年已經增長至1342萬,增幅高達25.3%。2025年的高考報名人數,預計將再創新高。
今年這一本科擴招潮的到來,讓更多考生看到上名校的希望,也讓我們的優質本科教育走起來了!
1
優質本科擴容,人才來來來
隨著研究生擴招,部分“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培養規模超過本科生培養規模。
以清華大學為例,2024年研究生新生高達12069人,本科新生只有3800 人,相差2倍之多。
而優質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是大學的根和本。
優質本科擴容,也就成了大勢所趨。
NO.1
增加優質招生名額
目前 ,已經有多所雙一流高校陸續進行擴招。
像北京大學發布消息,2025年,該校將增加150個本科招生名額,加大國家急需人才培養力度。
新增招生計劃將重點圍繞國家戰略急需、基礎學科和新興前沿領域,主要依托元培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工學院以及臨床醫學專業進行培養。
清華大學決定有序適度擴大本科招生規模,2025年擬增加約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額。
同時將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院,著力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提升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
各高校:人才來來來!都來都來!
NO.2
加強“雙一流”建設
目前,我國共有147所“雙一流”高校,但對于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并結合高校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的現實需求來看:
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范圍十分必要。
近期陸續發布的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公布了支持當地“雙一流”建設的動向。
包括建設高校新校區,支持高校擴大辦學規模,為新增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擴展空間。
NO.3
優化拔尖人才選拔
生源遴選的有效性,決定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
但現實中“一流的學生”,往往被等同于學業成績優異或競賽成績突出的學生。
在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機制的探索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是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模式的典型代表。
比如清華錢班通過“五維評價體系”——內生動力、開放性、勇氣與毅力、智慧和領導力來開展選拔。
咱就是說,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的本科教育。
畢竟,優質本科教育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更是培養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的活水之源。
2
優質本科擴容,擴量更提質
本科教育除了規模擴張,更需要質量護航。
《綱要》提出,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打造戰略引領力量。如何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避免“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擴張?
NO.1
優化專業課程
從目前官宣本科擴招的“雙一流”大學來看,擴招名額主要聚焦在前沿重點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領域,面向國家急需的前沿技術和新興業態。
清華大學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院將立足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培養具有深厚人工智能素養、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具備突出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中國農業大學緊緊圍繞糧食安全、生物智造、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等學科領域,擴大本科招生規模。
它們的擴招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而是以質量提升為前提的適度擴張,優化專業設置與教學課程。
NO.2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本科生導師制的設置,讓學生能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
思悅學的是高分子材料專業,大一剛進校,學院給每個同學都分配了導師,思悅的導師是專業領域的知名教授。
加上導師微信以后,思悅就開始在導師的實驗室接受科研訓練,平時自己想做什么課題,可以專門去找導師請教,導師非常負責,百分百傾囊相授。
大二結束那個暑假,思悅已經和實驗室的碩博師兄、師姐們一起發表了文章,自己的畢業論文也是導師給的選題,所有實驗環節都是導師親自把關。
NO.3
拓寬國際視野
國家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人才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不少高校開設國際交流項目。
去年秋季學期,波奇報名了學校的英國交換項目。在英國,波奇有一半時間都在戶外,交換的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大多是研討的形式,課后再自由組建學習小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對于波奇來說,這段經歷不僅讓自己體驗了國外的大學生活,更是加深了自己對于跨文化的理解。
可以看出,優質本科教育的實現并非只是簡單增加名額,如何實現“優”才是關鍵。
3
優質本科教育,沖沖沖
中美本科教育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我們也或可借鑒他山之石,為發展優質本科教育提供思路。
NO.1
快速擴招與相對穩定
從優質本科擴招來看,近半個世紀來,美國本科教育規模現在已經相對穩定,其擴招可能多為結構性調整,多出于應對教育公平性、全球化競爭及生源結構優化需求。
普林斯頓大學通過擴建住宿學院,計劃四年內擴招500名本科生,以增加教育機會的普惠性;
斯坦福大學計劃未來5-8年將本科生規模擴大25%,重點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
耶魯大學2025年宣布擴招100名本科生,旨在緩解錄取率持續走低及國際生申請量下降的壓力。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近半個世紀來則呈現快速擴張趨勢,至今共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擴招,分別是:
1977年高等教育重啟、1999年開始的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2010年開始的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以及今年開始的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公平。
NO.2
絕對優勢與相對完善
從本科生的數量來看,中國在本科生絕對數量上具有明顯優勢。
根據《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普通本科在校生2034.69萬人。
美國本科生規模相對較小,大約1200萬名。
但美國通過更完善的高校體系實現了更高的本科普及率。
美國25歲以上人口中本科生占比近40%,而中國估算不到10%。
圖片來源:小紅書@EB5小專家
美國的本科生占比是5.06%,而我們國家的本科生占比為1.57%。(本科生占比=本科生人數/總人口數)
這些數字還是建立在我們不斷擴招之下。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美國在人才儲備這方面,走得更早、做得更好。
梁寧老師曾分享一個例子,她說如果現在有個緊急項目,要在一夜之間召集3000個工程師一起工作,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能做到,一個是美國,一個就是中國。
為什么?因為只有這兩個國家,有這么大量級的人才儲備。
而我們的人才儲備數量有,但還不夠。
NO.3
理論教育與實踐導向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美國本科教育相對強調小班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中國則側重理論基礎教育。
在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核心課程中,小班教學的比例達到了70%。此外,許多本科生的課程作品也會被企業發現和使用,并直接轉化成產品。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課模式,盡管近年來部分“雙一流”高校開始嘗試小班教學,但整體比例仍較低,且更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
本科生的實踐機會多集中于校內實驗室或短期實習,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不過,隨著優質本科擴容,未來的優質本科教育在望,在巨變的時代更好地滿足國家教育發展和人才個體發展的需要。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方老師在此,先遙祝今年的高考生們,得償所愿!
參考資料:
[1]軟科:本科擴招潮,要來了?
[2]橡樹實驗室:本科擴招潮來了,第一批已官宣!
[3]學人Scholar:來自美國的觀察,本科教育正在走向實用化、技能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清北等多所双一流官宣,今年是最容易上名校的一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indows socket----se
- 下一篇: Node.js 笔记 http服务器